有關善的吉光片羽-文苑
一
這是一對進城務工夫妻的感人故事。
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保障,夫妻倆多年來在外務工,平凡的日子雖說辛勞,因了滿載的希冀和恩愛濃情,物質簡單,精神卻豐裕。然而,造化弄人,一天下班后,丈夫騎單車載著妻子返回住處的路上竟慘遭車禍。
彌留之際,夫妻倆做出了讓世人欽佩感嘆的決定——捐出自己的器官!而這一善良的心愿使得十余人的生命獲得了重生。
然而,夫妻倆留下的兩個孩子,哥哥剛成年,弟弟年僅10歲且身患“肌營養不良、遺傳代謝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等多種疾病,在這個世上,父母是他們惟一的依靠,現在讓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如何面對今后慘淡的漫漫人生?
在親友鄰居口中,夫妻倆生前即是心存善念之人,他們的故事口口相傳,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幾經報道后,世人在震撼之余深為感動,自發前往看望夫妻倆的孩子,來自各方絡繹不絕的捐款也將夫妻倆的大愛善舉演變為一場愛心接力,二十多萬的善款讓弟弟治病有了希望,有企業伸出了用工棷欖枝,哥哥的工作也有了著落。
夫妻倆在生命的最后,沒有說過什么高尚的話語,不過是一個純樸得不能再純樸的心愿,那就是讓更多的病人,有活著的希望。這是多么樸素的心聲啊,卻又如此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德行善舉猶似一塊吸鐵石般,散發著永恒的不可阻擋的引力,讓更多的人向善從善。
二
她在一家知名策劃公司做文案,公司有位姓孫的勤雜工大叔,同事們每天對他大呼小叫:喂,老孫,辦公室沒開水了!老孫,這兒有個快件要發!
老孫默默地按照同事的指令一件件地把事情做好。惟有她不同,總是微笑地喚他“孫叔”,語氣也是滿懷謙和。
一日,她因為一個文案加班,專注起來竟未注意到天色漸晚。她租住的地方是郊區,此時最末的一趟公車已停班,在路口等候多時,出租車也不見蹤影。站在寒風中的她饑腸轆轆,瑟瑟發抖,在外漂泊流離之感霎時涌上心頭,她委屈得幾乎要哭出聲來。這時,一輛電動車停在身后,鈴聲嘀嘀作響,她一回頭——是老孫!老孫看著她,眼里滿是疼惜:閨女,來,坐我的電驢回家吧!剎那間,她的心中升騰起巨大的幸福感,跨坐在后座上,老孫騎得勻速、穩當,不由得讓她憶起兒時父親騎車送她上學的美好與溫馨,躲在身后的她悄悄流了淚。
她想起父親教她的人生哲學:傳家有道惟存善,處世無奇但率真。原來,人生至善,就是對每一個生命都予以平行的注視,那么,播灑出的點滴善意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回饋。
三
她是一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員,每天要面對一撥又一撥的申請對象,很多人不太清楚辦理流程,她和同事們需要一遍遍地講解,一天下來,口干舌燥,疲倦不堪。
同事們頗有怨言,于是把辦理流程張貼在墻面,前來辦事的市民再詢問,呶呶嘴或伸手一指示意人們朝墻面看,便閉口不言了。有人看半天依舊不甚明了,再詢問時,同事們要么裝做在忙,要么不耐煩地甩出一句:三番幾次地跟你解釋煩不煩?墻上不是寫清楚了嘛,不會認字??!
她卻仍和以往一樣,微笑服務,熱情解答,以致人們全圍在她的工作臺前,工作量明顯增加了,她的耐心卻似有增無減,甚至有一次一位大爺在大廳轉了半天找不到衛生間也來詢問她,她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領著大爺到衛生間門口。
這樣一份工作,干了多年沒有升職也沒有加薪,從未聽見她有抱怨,期間,同事們有的申請調崗,有的干脆找門路調離,而她,在這個崗位上一呆就是十年。
就在第十年的年尾,單位下發了一份干部提拔任免文件,她的名字赫然在內,有人不服氣,單位監察部門在全體職工大會上,播放了一個短片,里面全是她所在部門人員平時的工作視頻,大多數同事神情冷漠,與她對待市民時的細致、耐心和熱情形成鮮明對比,原來,這是上級監察部門定期到她單位進行明察暗訪拍攝的鏡頭,至此,大家心服口服。
不久,宣傳部門要樹她為先進典型,她連連搖頭,我并沒有額外付出什么,這不過是我崗位職責內應該做的呀!在她看來,每一個人慈心為人,德厚行事就是善。
俗語有云,鳥美在雙翼,人美在善舉。我想,能者施善舉濟世固然是善,凡人存善念善心亦是善啊!只要人們于平日里不吝隨時撒播善的喜雨,就能收獲愛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