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圖書館”—每個生命都是-人生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生命圖書館”—每個生命都是-人生

            在丁非的“生命圖書館”里,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帶著油墨香的書頁,有的只是鮮活的人。這個以真人作為圖書的創意來自陜西咸陽的80后女孩丁非和她的公益組織“人·間關系”。
              
              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印記與旅程。你想閱讀哪一本?
              
              解讀,讓生命之門重新開啟
              
              2011年8月,一場讀書會在上海一個社區的食堂里舉行,紀錄片導演王建軍(化名)作為《落跑的新郎》一書跟大家分享他的生命印記。王建軍向幾個年輕的閱讀者講述自己:他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小村莊,在那里,決定婚姻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為抗拒“包辦婚姻”,19歲的王建軍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為了生活,他在小飯店洗過盤子、當過酒保,干過各種各樣的雜活后,偶然認識了一個慈善基金會的會員,于是他也成為一名幫助艾滋病患者的義工……
              
              一年以來,丁非在上海舉辦了很多次這樣的讀書活動,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書”提供給大家,他們中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有NGO的實踐者,有創業者,也有殘障人士,讀者也年齡不一,職業各異。丁非和她的伙伴們相信,通過這種獨特的閱讀方式,可能會使很多人的生命發生改變。
              
              封閉的生命需要開鎖
              
              說起創辦真人圖書館,就不能不提起丁非已經去世的奶奶。丁非回憶道:“我們一家三口之前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為人吝嗇,重男輕女,對周圍的人不是特別友善,我那時一直不喜歡她。”
              
              直到大學畢業以后,丁非進入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工作。2005年,她接觸到臺灣一個做生命工作的老師,這個老師每年會給華東地區的青年人做一些生命成長的輔導,其中包括生命敏感度的訓練。(每個人輪流講自己的生命故事,聽的人不能批評和建議,只能說出你的感覺。這個過程可以幫助講述者和傾聽者了解自己的生命,尋求探索自己性格和缺點的成因。)
              
              丁非聯想到自己的奶奶,或許奶奶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傷痛歷史。她忽然很想面對面地跟奶奶交談,聽她從小到大的生命故事。
              
              可還沒等到過年,丁非就聽到奶奶心臟病突發去世的消息。此后,丁非開始想建立一個公益平臺,讓年輕人面對面聆聽老年人的故事,彼此建立生命的連接。
              
              聆聽,別人的世界
              
              丁非的想法得到另一個年輕人周言舞的支持。2010年,在申請到上海一個公益創投項目的一筆資金以后,“人·間關系”正式成立了。
              
              “我們推出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鹽和米’”,丁非說,“鹽代表老年人,米代表年輕人。老人們常說,你吃的米還沒我吃的鹽多呢,我們希望鹽和米能促進年輕人和長者之間的交流,消除隔閡,了解彼此。”
              
              5月29日,7名老人被丁非請到上海浦東濰坊街道的“開心坊”,25位年輕人坐在周圍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
              
              “這個世界,在我加入前,發生了那么多事情,鮮活的、蘊含了生命的,像電影畫面一樣,在我周圍流動著,散發著生命的各種氣息。它一直都在發生著,值得我去敬畏。不了解它,就不了解自己。”一位青年在整理和老者的談話錄音時寫下這段文字。
              
              接下來,丁非通過朋友了解到,有一個叫“活人圖書館”的活動,最早是源于丹麥,哥本哈根5位年輕人創立的“停止暴力組織”。2000年7月,該組織受到丹麥羅斯基德音樂節邀請,舉辦了一次活動,就叫“活人圖書館”,即現場出借75本“真人書”與觀眾互動,宗旨是反暴力、鼓勵對話、消除偏見,在觀眾之間建立一種友誼。她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跟這個概念完全符合。
              
              2011年6月,丁非在朋友的介紹下再次發起“生命圖書館”活動。“以前覺得這種公益性的活動,都是名人們用來作秀的,”參加過5月份生命圖書館活動的一名讀者說,“我很驚訝有那么多人愿意站出來分享,不為任何利益。”
              
              44歲的徐祥(化名)作為《十萬個為什么》一書被人閱讀。他生在北京清華大學,11歲移民去美國,在陌生的環境下適應了新的文化,是個聽話的好學生。一直中規中矩,到讀了研究生后才開始問自己為什么要考研。之后做每件事都要問自己為什么。得到答案之前不會行動。
              
              “我一定要經過分析自己的情況、經驗和感受才能給出一個適合我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讓我不斷地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徐祥說。
              
              關于生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方向
              
              每個人對生命工作都有份敬畏,“每次到要做活動的時候,提前兩天我們就開始焦慮,就覺得要怎么樣去建立一個信任關系,怎么樣讓被讀者來信任我們。”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說。
              
              為了使讀者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圖書,丁非他們會在每次活動前,把參與活動的“生命圖書”的簡介放在網上,供讀者選擇。每次“圖書”的“閱讀”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前20分鐘是“圖書”們的講述,剩余時間留給讀者提問和互動。
              
              2011年6月18日,幾十個讀者在浦東新區二樓報告廳前等著預約借書。王敏(化名)先到達借閱區簽到,瀏覽了當天的“圖書”梗概后,選擇了一本比較感興趣的叫《生命DNA》的書,并在借閱表格上登記自己的名字,之后,就和“圖書”開始面對面的講述、聆聽及回應。
              
              “圖書”們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講述,在活動之前,丁非也會對他們進行包括生命敏感度的訓練,心理咨詢方面的訓練等。“作為生命工作者,他們要有能力和其他生命建立聯系,也要往內觀,能夠有能力進行自省。”丁非說。
              
              這本叫《生命DNA》的書說:我并不堅強,也不成熟,然而22年短暫的時光,讓我開始在懵懂中尋找自己蛻變的契機。受助、游戲、學習、工作、養家,這也許就是我簡單生命的歸宿。但學習與成長讓我擁有了渴望。渴望打破常規,從單純的受助者轉變成提供服務的助人者;渴望自己的生命與眾不同,有著獨特的只屬于自己的生命印記。關于生命,是我一直在尋找方向的旅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寂寞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草草影院|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