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蟲-人生
到了大學,學生們上課打瞌睡的藝術已經登峰造極。在小學和中學,上課睡覺只是偶然事件,學生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但到了大學,瞌睡成了他們的密友,很少有人能抗拒它的魅力。如果你不相信,請來聽聽大學課堂上打呼嚕的聲音。
我在大學里教科普課有20年了。到這個時候,可以說我的講課已經千錘百煉,講得恰到好處了。它們生動有力,充滿了吸引大學生眼球的閃光點。
介紹動物學時,我在講臺上解剖鯊魚;討論地殼變遷時,我播放熔巖噴發的錄像;講解化學反應時,我的試管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但學生們還是能睡著。
當然,不是全班集體瞌睡,但有幾個就足夠了。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在我的解剖刀下,他們都能安然入夢,那么在“相對認知學”、“成就或然率”這樣的課上,他們又會怎樣呢?
一次,又有一名學生在我的課上睡著了。以前,我總是對沉睡的“獅子”視而不見。但這個女生竟然把毛衣鋪在課桌上,給自己做了個舒服的“小窩”,然后大模大樣地打起瞌睡來。而我那天講的是美洲食人魚——還不夠刺激!
我突然想到要給她一個教訓。怎么辦?我拿起備課筆記,對處在清醒狀態的其他20個學生小聲說:“拿上你們的書包跟我來,請盡量不要發出聲響。”
然后,我帶著他們離開教室,來到大樓另一頭的空教室,重新擺好儀器,繼續講課。
15分鐘以后,瞌睡女生終于找到了我們的新教室。從那以后,她每堂課都端正地坐在第一排,再也沒有睡過覺。我的目的達到了。
——你總能找到更好的方式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