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如年,度年如日-生活
又是一年歲末時,許多人有和我一樣的感嘆:2009年剛剛才說順口,它已經就要過去。撲面而來的2010年,因為世博會我們耳熟能詳,但它曾經是一個遙遠的像是未來的年份,而現在已真真切切走到我們眼前。
歲月如梭啊。一年又一年,我們只要稍稍停下腳步望上一眼,就會有一種度年如日的感慨。我們計劃中太多的事情,都被這脫韁的時光之車驅趕得刻不容緩。在一個轉型期高速發展的社會里,人人幾乎都成了與時間賽跑的人。加速、再加速,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趕上時代的節奏,速度與耐力是區分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剛性指標。
快節奏與高效率的要求,必然會加重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負荷。面對繁重的日常,我們又會生出度日如年的嘆息。
我曾經去一家從事電子商務的跨國公司參觀,公司主管津津樂道地向我們介紹他們最先進的管理模式。所有電腦前負責與客戶直接聯絡的業務員,他們的工作效率是可以精確到秒的進行考核與監督,每處理一個訂單,每完成一樁交易,全都設置了以秒為單位的效率指標要求,工作時間上廁所也必須通過電腦向大洋彼岸的上級提前通報,并在規定時間完成。對于這些業務員,一天的時間在秒表的計算下,被無形中拉得那樣漫長。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
賈平凹中年之后曾經感嘆:時間整齊地走,煩惱無序地來。這在某種意義上傳達出當代人集體的焦灼與憂慮。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西安護城河邊的小樹林里,我看見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曬著太陽,在覓尋著食物。我有一種沖動,想聽懂它們的語言,想加入其中,和它們一樣,簡單幸福地生活。但我不是麻雀,我沒有翅膀。
沒有翅膀的人類為什么老想飛?
改革開放30年,中國誕生了許多鼓舞人心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口號曾經成為一代人的生命格言。30年過去了,我們今天不由地要置疑這些口號背后所傳達的人生觀、價值觀。
大地之上,有雄鷹亦有麻雀,每個生命都有它生存的價值與活著的權力。普天之下,更多的是蕓蕓眾生的普通人,在一個開明和諧的社會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最值得尊重與謳歌的生命常態。我們不需要創造奇跡,我們只要求平靜的生活。與命運和解,不要老想挑戰極限。善待自己,過好今天。
在快時代里過慢生活,這不是奢望,是努力的方向。讓每一天都快樂,讓每一年都經得起回憶,這才是活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