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攀和他的“嘻哈包袱鋪”-人物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高曉攀和他的“嘻哈包袱鋪”-人物

            這些年,放眼全國,相聲界雖頗為熱鬧,還是難逃普遍的不景氣。但京城卻有些反常。先是郭德綱的德云社造出了一波波“相聲熱潮”,繼而一支幾乎全由“80后”組成的團體開始奪人眼球。后者的名字很特別:“嘻哈包袱鋪”。他們的演出形式和內容也很反傳統——除了傳統長袍,演員們說相聲時也會穿休閑T恤、戴鴨舌帽,一個個段子調侃的都是新近發生的事。
              
              去“嘻哈包袱鋪”聽同齡人拿新聞開涮,已成為時下一些京城年輕人的時髦選擇。而引領這一潮流的,就是“嘻哈包袱鋪”的“最帥掌柜”高曉攀。這個26歲的河北小伙,帶領70多號人,在劇場內演繹著“新一代相聲”。
              
              “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臺”
              
              “嘻哈包袱鋪”的駐地,在北京東直門內南小街一處不起眼的二層小樓中。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來到這里時,一群年輕人正和著音樂,進行新劇的彩排。他們平均年齡24歲,唯一的一對中年演員,自稱是“1880后”。“掌柜”高曉攀一身休閑打扮,還挽著褲腳,很難讓人將其和相聲演員掛上鉤。
              
              這兩年,“嘻哈包袱鋪”不斷發展,在鼓樓廣茗閣、東四環廣茗閣、崇文門俱樂部、新安貞劇場四處都有固定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但對高曉攀來說,這不是運氣,而是厚積薄發。因為他與相聲相伴已經18個年頭了。
              
              談起當年學相聲,高曉攀說那是因為他喜歡周星馳,“覺得好玩,能把人逗樂了”。8歲那年,他被父母送進河北省少年宮學相聲。“從那時起,我就知道,相聲是我一輩子最喜歡的事!”長大后,高曉攀進入中央戲曲學院大專班繼續學習,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做出一番事業。
              
              2006年,高曉攀走出了校園。但當時,相聲的沒落,讓他和伙伴們感到害怕。高曉攀說:“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聽相聲的少,說相聲的更少;聽相聲的‘80后’少之又少,說相聲的‘80后’只能往死里找。”最終,他們中的80%轉了行。但高曉攀一直在堅持。他一邊在一家小劇場里說相聲,一邊外出兼職:在西單當服裝導購,在798藝術區替人刷漆……“我也害怕,怕自己30歲時還沒說出名堂。但我還是想堅持。我的信仰很堅定:說相聲!說好相聲!如果放棄,我到老都會后悔。”
              
              2008年,鼓樓廣茗閣茶樓的老板找到一直蟄伏的高曉攀,希望他在茶館里辦個相聲專場。高曉攀于是叫上10多位相熟的相聲愛好者,開始操練。他為這個臨時拼湊起來的小團隊取了一個不甚莊重的名字:“嘻哈包袱鋪”。“‘嘻哈’,是因為聽相聲是件嘻嘻哈哈的高興事兒;‘包袱’,是相聲的行話,指笑料;‘鋪’,是一種時髦點的說法。”
              
              第一次演出是在2008年5月16日,也是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天。高曉攀記得很清楚,那天,茶樓里來了87位觀眾;演出的收入全都捐給了紅十字基金會。之后,這個茶樓就成了“嘻哈包袱鋪”固定的演出場所,他們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高曉攀說,有人說他們是年輕人中的異類,但實際上他們都憋著一口氣,“有太多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喜歡相聲,想把它傳承下去。當時我就想,我們試試吧,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平臺。”
              
              “我們說的仍是地地道道的相聲”
              
              第一場演出之后的路,并非一帆風順。當時,“嘻哈包袱鋪”相聲專場的票價是20元一張,相聲劇30元一張,但還是沒人看。“第一個月,我只掙了27元。”但高曉攀沒把這種尷尬當回事,反而將其編進了段子:“我們說相聲的,不管來多少觀眾都得演。來200人,演;來3個人,演;來1個呢?那得考慮考慮。比方說,他聽著聽著要去上廁所,我們還接著說嗎?這個觀眾太珍貴了呀,我們得跟進廁所去。”這樣的段子,高曉攀只編過一次,因為他不習慣在舞臺上吐苦水,“我希望自己在臺上展現的永遠是歡樂的一面。”
              
              高曉攀展現歡樂的手段很豐富,如在傳統相聲中巧妙地穿插網絡語、流行語、新聞事件等。很快,“嘻哈包袱鋪”具有強烈時代感、喜劇感的作品,對上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胃口,其知名度也隨之暴漲。2008年年底,高曉攀和“嘻哈包袱鋪”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上。2010年,廣茗閣茶樓的座位被迫擴容一倍,標志著“嘻哈包袱鋪”進入良性循環時期。這一年,他們甚至把舞臺延伸到了上海,把演出搬到了香港。最忙時,他們一天內在3個城市間趕場。今年,他們還要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
              
              高曉攀知道,“嘻哈包袱鋪”是“80后”捧起來的。但它憑什么就能得到“80后”的青睞?在他們看來,臺上的這些同齡人,讓傳統段子時尚又親切,將“80后”的無奈、心酸和溫情,都揉成“包袱”抖出來,擲到觀眾席上,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及他們內心深處。也有許多“非‘80后’”來看“嘻哈包袱鋪”的相聲,是因為舞臺上犀利的表演和劇場里輕松的氛圍,讓他們感到耳目一新——下班后來聽聽相聲,樂一樂,不是很好嗎?!
              
              當然,像其他新潮事物一樣,質疑聲也撲面而來。有人說,傳統相聲的精髓和魅力,被他們的惡搞和泛娛樂化稀釋了。對此,高曉攀特別認真地解釋道:“我們不過是為了增強時效性,加入了脫口秀的內容。相聲的根本,還是‘說、學、逗、唱’,我們用燈光、音響、舞美來配合‘說’,而不是讓‘說’去配合它們。”每天,他都會抽出兩三個小時,在博客上逐字逐句地回應各種鼓勵和質疑,“我要讓大家知道,我們說的仍是地地道道的相聲。”
              
              發展“笑的事業”
              
              “嘻哈包袱鋪”火了以后,有人拿它和德云社相比。高曉攀說,他和郭德綱的差距還很大。不過,他們的成功,讓一批年輕的從業者看到了希望,京城里的相聲團體也越來越多。高曉攀覺得,這對傳統相聲的傳承是好事。競爭多了,就有人提醒高曉攀“應該去別的劇場看看”。他卻說:“不用了,我們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復制。”
              
              2009年6月,高曉攀牽頭成立了北京曉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共有70多名演員、20多名工作人員。在經營“嘻哈包袱鋪”的同時,兼顧起曲藝、話劇、演出等多方面的文化經營活動。他的目標是,將“曉攀傳媒”做成像趙本山的“本山傳媒”和周星馳的“星輝公司”那樣的商業帝國。“我們要搭建3個平臺,發展‘笑的事業’。第一個平臺,是人才輸出,就像‘本山傳媒’那樣。第二個是造星平臺。我們的幾個劇場要同時出擊,打造一個出名的途徑,再通過自己打造的明星帶動劇場的發展。第三個是衍生出來的明星經濟,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嘻哈包袱鋪’這個品牌,打造每個人自己的節目。”這段話,高曉攀說得很快,顯然早已深思熟慮過。
              
              有公司找上門來想要投資,高曉攀卻說不急:“你給我1000萬,但我不會花,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嘻哈包袱鋪’要慢慢來,培養團隊,培養演員,拓展人脈。這樣,事業才能做好。”
              
              2011年5月18日,“嘻哈包袱鋪”將推出相聲劇《超級新白娘子傳奇之有碘咸》,劇里提出“愛情一定是有點咸的”的反傳統論調。在他們看來,有眼淚的愛情才是最真實的。“這一次,我們想再往前走一步,在‘樂子’里再揉點兒‘料’,讓觀眾看完了,能琢磨一下,回味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91|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伦理高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 怡红院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色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