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與尷尬-文明
進退維谷,左右兩難,無所適從,特別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當場出丑,此時若有個地縫也會鉆進去,這就是尷尬。如要迅速地擺脫困境,就需要機敏與智慧。
北宋翰林學士石延年曾騎馬出游,馬夫大意失手,馬驚,石從馬上摔下,市人圍觀,場面非常尷尬。大家認為他一定會勃然大怒。不料,石延年卻和緩地對馬夫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豈不被你摔碎了嗎?”這一番話引得圍觀者哄然大笑。從這個故事可見石延年的修養(yǎng)與幽默:他不遷怒于人,又善于應變,以自嘲使自己從尷尬中解脫出來。
晚唐有位本為紈绔子弟的宰相,名叫王鐸,他生活奢侈,“出入裘馬鮮明,妾侍且眾”。王鐸仕途的極盛時期是他統(tǒng)兵出關鎮(zhèn)壓黃巢之時。此時他官居宰相,封晉國公,總統(tǒng)諸道行營兵馬,行專殺之權,可謂集地位、權勢、實力于一身,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甚至皇帝的圣旨,有時也可以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加以拒絕。然而多年養(yǎng)成的懼內積習,并未因此稍減。王鐸將兵出行時最關心的是帶領眾姬妾而行,可以想見,其妾侍雖眾,但由于平時夫人管束甚嚴,是難以沾邊的。因此一旦獲得意志與行動的自由,則恣意而為,也不管什么即將兵臨險地了。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下面的故事。
黃巢大軍從廣州北上,其勢洶洶,王鐸率領兵馬在江陵堵截。忽然探馬來報,王夫人已經(jīng)離開首都長安,直奔江陵,現(xiàn)已離此不遠。王鐸聽報,十分驚恐,便對軍中的參謀人員說:“黃巢賊軍,攻城破縣,由南往北,漸漸而來;夫人怒氣沖沖,又從北邊南下,眼看就要到達江陵。這早晚令人惴惴不安的情味,如何受得了?”一個幕僚說:“不如向黃巢投降。”王鐸聽了一掃愁云,哈哈大笑。
這位幕僚是聰明而富于幽默感的。王鐸對夫人的恐懼之情生于心底,簡直是聞風喪膽。他想象夫人到了行營,必會大發(fā)雌威,詬誶交至;自己則會狼狽不堪,大出其丑,十分尷尬,難以自我排解。幸好他平日能與僚屬平等相待,因此,王鐸敢于把這件在當時看來不甚光彩的事情和盤托出,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這些參謀人員求計。他首先便將夫人與黃巢這個大敵等同起來,意為不僅外面有黃巢造反,我家里也有個“黃巢”,甚至比黃巢更可怕。當然,這是自我嘲弄,旁人不必當真。回話的僚屬確實也能做到與主帥“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并沒有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措施——沒有必要這樣做,清官難斷家務事,誰能推度夫妻之間的隱情——聰明的幕僚只順其語勢回答:“不如降了黃巢。”它是王鐸自嘲之發(fā)展與完成,并增加了王鐸的自嘲度,必然引起哄堂大笑,使主帥困惑不安的心靈得以緩解,讓其尷尬也有所擺脫。當然,這都是暫時的。王太太到達之后的許多實際問題,還要王鐸施展其處理家務的手腕去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