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人生是一盒豆腐-人物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劉軒:人生是一盒豆腐-人物

            劉軒身上帶著多重標簽:臺灣音樂圈炫酷的制作人,被稱為“時尚電音之父”;口才了得的主持人,4次入圍臺灣廣播金鐘獎,3次登上TEDx的講臺,還拿過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的總冠軍;創意無限的廣告人,服務于瑪莎拉蒂、阿瑪尼等“豪門”。他瀟灑地穿梭于截然不同的領域,過著堪稱“花心”的人生。
              
              而寫作是他“從一而終”的最愛:19歲時,他就創作出了第一部作品《顫抖的大地》,至今已出版10余部著作。
              
              他最新出版的書叫作《幸福的最小行動》。“之前我寫的東西,屬于那個叛逆的年代,是在尋找自己、分享心情。但現在我把它整理成一個生活論,屬于有技巧、有方法、有理論的心理學方面的書。”劉軒說。
              
              父親光環下的叛逆少年
              
              在臺灣,《幸福的最小行動》叫作《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后一個名字顯得很隨性、很個人化。劉軒說:“因為在臺灣,大家都很了解我。”
              
              劉軒的父親是著名作家劉墉。這位作家父親把自己教育兒子的點滴寫成文章,出了書。劉軒就是很多人在他父親的書里看著長大的,所以說他是臺灣“最著名的兒子”,一點兒也不為過。
              
              對于劉軒來說,成長中最大的煩惱應該來自父親的光環。他的父親不僅是暢銷書作家、知名攝影家、記者,也是藝術界很有聲望的中國畫畫家;他的母親曾是紐約圣約翰大學的入學部主任,手下管理著40多個秘書。父母的成功對于劉軒來說,是幸運,也是負擔。不知道自己要成為誰,但又迫切地想讓大家看到自己。他時常感到委屈,也很討厭“劉墉的兒子”這個稱呼。
              
              從小,劉軒就被父親訓練寫作文。出去玩都不能表現得太開心,否則父親就會讓他寫點什么記錄下來那些美好的瞬間。22歲那年,他對父親敞開心扉說:“你知道我上高中時為什么那么叛逆嗎?因為我覺得我長大了,不該什么都聽你們的。所以你們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該找到自己的位置!”父親建議他當專職作家,他堅決拒絕,跑去旅行、做公益,只把寫作當愛好。
              
              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
              
              小時候,劉軒很愛變魔術。他買來教人變魔術的書和一些道具,整天表演給大人看。他說:“我覺得很酷。你明知道它不像真的,卻可以用一些技巧讓它看起來就是真的。我當時小,并不理解魔術的意義,后來才明白這里面其實有一種心理學:每個人都有盲點,如果你發現了人們的盲點并善加利用,就可以創造奇跡。”他對此非常好奇,甚至在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之后,又去哈佛大學讀心理學。
              
              但心理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大學期間,劉軒有嚴重的拖延癥。他曾從學校的圖書館借了一本關于如何克服拖延癥的書,結果拖到過期也沒歸還,因此被圖書館罰錢。
              
              畢業之后,眼看其他同學都在創業,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大家各有各的精彩。而他似乎已經與現實生活脫節,在研究所里與書本為伍。在畢業5周年同學聚會時,劉軒當時就在哈佛大學里面住,卻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整天躲在房間里面,非常自卑。
              
              第二年發生了“9·11”恐怖襲擊,劉軒加入了災后心理輔導團隊,結果更加受挫。他發現,面對這樣巨大的苦難與悲痛,過去學到的理論知識根本派不上用場。他無法讓這些人停止悲傷,更無法讓他們重拾快樂,甚至他自己都受到了影響,有了抑郁傾向。作為一名心理學博士,他去了心理門診尋求幫助。醫生是一位年輕女士,劉軒覺得應該能和她談得來,便一股腦兒地把心事全倒了出來。醫生帶著憐憫的表情聽他說完,然后直接開出了處方單:Zoloft(左洛復),一天一粒。
              
              劉軒遵照醫囑服藥半年,感覺那段日子里他的腦子就像被蒙上了一層紗,不開心的思緒變得不重要,可開心的情緒也打了折扣,生活并沒有什么改善。他停了藥,決定徹底改變自己,便搬到臺灣居住,換個環境,從頭再來。
              
              劉軒就像換了一個人,他當主持人、玩音樂、制作歌曲、做廣告,日子過得十分瀟灑。他成了自帶光環的人,而且很自由,想做什么就去做,有什么夢想就去實現。一路走來,他有時也會迷茫:到底哪一面才是真實的自我?不惑之年的他,重新撿起了心理學。
              
              那樣的“佛系”不是“佛系”
              
              哈佛大學此前有一門排名第一的選修課,在大陸被稱為“幸福課”。授課老師塔爾·班·哈沙爾是劉軒當年的心理系同學。劉軒說:“我們曾經有幾堂課是在一起上的,他留給我的印象是他經常悶悶不樂。后來他出名了,也在書里寫到自己以前的悶悶不樂。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快樂,于是便去研究快樂是什么、幸福是什么,進而得到體驗,分享給大家。”
              
              劉軒的心理學著作也是關于自我的困惑和思考。2023年,他推出首部心理學作品《助你好運》,如今又出版《幸福的最小行動》。他說:“我的讀者應該是二三十歲剛進入社會、剛開始摸索的年輕人,學到的理論知識跟現實有了碰撞之后,他們便產生了迷茫的情緒。我希望能給他們一些選擇,因為我自己體驗了這么多種不同的處境,慢慢有了一些心得。”
              
              他寫給年輕人的文字不同于心靈雞湯,而是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依托。劉軒說自己很認同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這一學派。“過去幾十年,心理學家認識到,用心理學知識治愈一個人,并不代表這個人此后就能重新擁有正向的人生。心理學最大的成就其實是幫助‘悲慘的人’不那么悲慘。對于個人來說,對于社會環境來說,這就是一個正向的改變、一個良性的循環。我發現,這和我小時候變魔術一樣,就是讓奇跡發生在身邊。”劉軒說。
              
              微調,是《幸福的最小行動》里的核心觀念。比如,一個人想養成跑步的習慣,但一想到跑步那么累,就堅持不了幾天。如果用“最小行動概念”設定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行為,簡單到做不出來都對不起自己,也許就能起到一點幫助。劉軒建議:每天到了鍛煉的時間,這個人只要穿上球鞋,系好鞋帶,走到家門口,就可以了。而奇妙的是,往往等他走到門口時,他就會順便走出門去。劉軒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現在已經開始挑戰馬拉松了。
              
              已為人父的劉軒,在不知不覺中還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劉墉有一句名言:“我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劉軒說:“我很難講自己是悲觀主義者還是樂觀主義者,我是冷眼看真實生活,不憤世嫉俗,也不追隨他人。”
              
              如今在年輕人里流行“佛系”的生活態度,對此,劉軒說:“年輕人怎么可能沒有欲望、沒有夢想,只是現在的生活變化太快,讓人很難去認定什么。如果想要自在,還是應該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怕的就是隨遇而安,什么都好。那樣的“佛系”不叫“佛系”,而是隨波逐流。”
              
              電影《阿甘正傳》里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拿到的會是哪一種口味。”在劉軒看來,人生就像一盒豆腐,好不好吃,看加什么醬料。這個醬料的選擇,就來自你的內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被窝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麻豆一区| 福利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喷水一区二区浪潮AV|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果冻传媒董小宛一区二区|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