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陌生人致敬-人物
小時候,一個同學向老乞丐身上撒尿,被老師耳提面命了半天。老師順帶著給全班同學講了張良拾履的故事:一個穿粗布短衣的老頭,故意將鞋子丟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撿鞋!”張良強壓住怒火把鞋子撿回來。那老頭說:“給我穿上!”那張良竟真的彎下腰給他穿上了。
故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那老頭不是等閑之輩,感嘆說“孺子可教矣”,并給了他一本《太公兵法》,于是乎,張良就靠這本書,跟著二流子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混得有頭有臉。
這個故事,對我太有啟發了。從此,我對陌生老人特別講禮貌,尤其對那些衣服很爛頭發很亂的老人更是敬畏到戰戰兢兢的地步了。相反,我在爺爺和外公們面前卻相當地搗蛋。心里想,反正我知道你們的底細,你們沒有兵書,你們是凡人。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一天天遠離了自己的英雄夢。但是,對陌生老人的尊敬之情卻深植于心。
有一次出差去武漢,看見一老人蹲在賓館櫥窗外,被保安趕,被服務員罵。我給了他200塊錢,說找個小旅店去住吧。接著又沖動地說,要不,就住這家賓館,洗個熱水澡,把下巴刮得亮亮的,換上體面的衣裳,讓勢利的服務員們伺候一番。登記時,前臺小姐識破了我的“陰謀”,說“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內”。
我找到大堂經理,給他普及起了有關黃鶴樓來源的傳說。我說,一個老乞丐成天到飯店混吃混喝,女老板每次都好酒好肉招待。后來,女老板得到了厚報——那老乞丐原本是神仙,是騎著黃鶴到處兜風的那種。大堂經理說:“先生,要是像那個女老板學習的話,眾乞丐一眨眼就會把我們賓館整得連一塊天花板都找不到,你信不信?”末了,鄙夷地說,“為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為很多人做好事。”我立刻腹誹了一句,“豎子不可與謀”,這是范增當年罵項羽的。
接著,我給他普及周星馳的電影。我說《少林足球》中拐腿的吳孟達,《喜劇之王》中賣盒飯的吳孟達,以及《功夫》中的眾多街頭混混,到頭來都是改變劇中周星馳命運的世外高人或臥底警察。而這些人,通常都隱藏在茫茫人海中,所謂“大隱隱于市”。
講到這里,我自己都被醍醐灌頂了似的,憐憫地說,像你,雖然是大堂經理,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破打工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被老板開掉,僅僅可能是你看到一個服務員與老板曖昧的眼神不期而遇也不可知。而同時,你每天要接待各色人等,完全可以利用這么好的職業優勢,不要只向漂亮女客人媚笑,也要向邋遢的村婦獻殷勤;不要只巴結肚子上有巨大贅肉的貪官和暴發戶,也要對臉上不干不凈的窮人顯得特崇拜的樣子。我想說的是,說不定你的貴人就在他們中間。
“說不定”?大堂經理終于按不住氣地說,你怎么也說我們老板的這個口頭禪了,我最怕聽見這三個字了。為了這么一個“說不定”,我就要對每個人哈巴狗樣地搖尾巴啊?可氣的是,即使把尾巴搖脫了也不一定有貴人出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