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感慨-人物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這只是陽面,馬克·吐溫的陰面是生意場上的一敗再敗。商海波詭云譎,令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杰出的馬克·吐溫就是其中一員,并且一直敗到58歲。看馬克·吐溫的屢敗史,相信你會有許多感觸。
馬克·吐溫熱衷風險投資,曾花重金收購了蒸汽滑車、煤氣裝置等名目繁多的發明專利。開始都是推薦人吹得天花亂墜,結局都是馬克·吐溫血本無歸。最落魄的時候,馬克·吐溫連個住處也沒有。馬克·吐溫對高科技公司情有獨鐘,不能不說是眼光獨到,可惜這些高科技公司都是經過包裝的,實際上屬垃圾一類。屢屢失敗,令馬克·吐溫傷透了心,發誓永遠不再在“新奇玩意兒”上浪費金錢了,以致真正的績優成長股到來時,他卻失之交臂。
1877年,一位年輕人使出渾身解數,出價25元一股,向馬克·吐溫推銷一個小型電話公司的股票,馬克·吐溫自稱是燒過的孩子怕火,堅決不受誘惑。
“我并不指望巨額投資”,年輕人說,“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擁有一大筆股份。”想起自己剛發過的誓言,馬克·吐溫還是搖了搖頭。失望的年輕人只好起身告辭。看著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生憐憫,“喂!”馬克·吐溫在客人身后叫了一聲。他想買下年輕人推銷的股票,反正只要500美元,可話到嘴邊又溜回去了,為了掩飾,他馬上改口說:“你叫什么名字?”
“貝爾。”年輕人回答,“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
“再見,貝爾,祝你好運!”馬克·吐溫關上了房門,心想:“謝天謝地,我總算理智戰勝了情感,沒向貝爾電話公司投資。”
貝爾出來后,轉向馬克·吐溫的鄰居。這位年老的紡織工人爽快地買下了500美元的股票。馬克·吐溫聽說后,暗暗可憐這位急于發財的傻瓜。
話說一年半后,馬克·吐溫從歐洲回到美國。他看到的第一件事便是那位紡織工人坐著豪華的四輪馬車到處轉悠,身穿制服的仆人在旁侍候——貝爾電話公司股票讓他發了大財。短短的時間內,貝爾電話公司以其勢不可擋的猛勁從呱呱墜地發展成一家大公司,所有給這個新產品投資的人,日后都成了百萬富翁。
受此刺激,馬克·吐溫心酸地寫道:“愚蠢的沒有經驗的人往往得到不相配的成功;有知識、有經驗的人往往失敗,這個世界真是怪啊。”
誠然,馬克·吐溫的陰面是命運多舛,但他的陽面卻令人欽佩。許多人認為58歲垮掉的人,98%再也站不起來了,然而58歲破產的馬克·吐溫堅持一分一毫的欠債都要償還。從此后,馬克·吐溫專心寫作,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還清了債務。他興奮地寫道:“我付出金錢的快樂,比我收入金錢的快樂更大呢。”
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馬克·吐溫的屢敗史告訴人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