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化學反應-生活
在我的記憶里,再沒有比那道茶更好喝的了。因此泡茶秘方我一直牢記于心。
那年上初二,我自認是個乖女孩兒。但偏科厲害,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我們新來的數學老師,姓趙,偏偏長著鷹一樣的眼睛,閃著銳利的光,如果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沒有太多把握,卻還想掩飾,看到他的眼光就會心虛。對這樣的老師我是避之惟恐不及,自動把自己放進“不被老師喜歡,不吃香”的那一類型中,越來越沒有了自信。
周末,我和幾個伙伴去爬山,我們學校就建在半山腰。爬累了,就踏進校門,經過老師的一排宿舍,這個時候正看到數學老師,叫著我的名字,我趕緊上前。老師本來眼睛就不大,難得笑瞇瞇地成了一條縫,他說:
“我有點事,你給我看會兒家吧。”
說實話,我平時特別羨慕那些好學生,除了成績好,還有老師支使他們就跟支使自己孩子似的,多幸福啊。“也許我在老師的眼里還不算差,最起碼還算有可塑性吧,不然怎么單單讓我給看家呢?”辭別了小伙伴,一個人在老師的宿舍美美地這樣想,不知多長時間,我口渴了。環顧一下,看到桌子上有把精致的陶瓷小茶壺,端著有點沉,我就嘴對嘴喝起來。口渴再加上心里痛快,很快就喝了個底朝上。后來當我醒過神來,腦子里就多了兩個大問號:一是這茶水怎么那么好喝?另一個就是我喝了這么多,老師發現了可怎么辦?我輕輕地拿下壺蓋,看到里面有茶葉,有燒煳的小棗,透過斑斑的黑色表皮,能看出里面暖暖的琥珀色,仍在發散著濃濃的好聞的味道。然后我開始解決第二個問題,我拿起暖壺水“咚咚咚”倒進茶壺,很快“充”滿了。可是只一會兒,我又感到渴了,不,是饞了,像豬八戒吃西瓜,來一口,再來一口,無法克制。直喝到最后,顏色淺了,味道淡了,這一下我真真正正犯愁了,我想起我媽經常說的一句話“記吃不記打”。
忐忑不安中,老師回來了。
我低著頭,紅著臉,想馬上開溜,愛懷疑誰就懷疑誰吧。可是老師知道的,今天這屋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這也是我當初只顧喝個痛快,考慮欠周全的地方,想栽贓都不可能。于是我腳尖蹭著地,像極了課上答錯題時的樣子說,我把您的茶水喝沒了。
我等待著老師的惱怒。沒想到老師突然大笑。那張怪嚴肅的臉一笑起來還挺好看。他把一個小紙袋打開,放進了幾粒燒黑了的小棗,說,我以前的學生也都愛喝。送你點,算是謝你了。
忘記了自己是怎樣拿回了家。反正我半路在想一個問題,家里來了伙伴時,喝上一口,要是他們問,咋這么好喝啊,哪來的?我是照實回答呢,還是先賣一下關子呢?要是夸大一些,我的臉先紅了咋辦呢?所幸我的媽又舍不得給他們喝,她還要用來招待她的娘家人呢,我也看出來了,招待是假,顯擺是真,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里,老師給學生“送禮”可是頭一回。結果那年的整個冬天家里都流溢著這茶的清香,而這個冬天即將過去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最終進入班里的前十名。
從此我記住有一道茶最好喝,只需茶葉一撮,燒棗幾顆,再倒進滾燙的開水。孩子們喝了說不定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這個簡單的泡制“秘方”,對于如今也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我,一生難忘———就是因為那一個溫暖的小小的細節,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