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春:中國奧運第一人-人物
“關(guān)鍵不在于勝利,他雖然沒有取得成績,但他代表中華民族首次踏入奧運賽場。中國人來了!這一點,意義重大。”上學路上跑出個田徑天才
1909年,劉長春生于大連一個貧苦家庭。9歲時,劉長春的母親去世,父親在城里做鞋糊口,他則與爺爺住在河口,每天上山放羊。吃穿都很差,更談不上什么營養(yǎng),但每天在山上爬上爬下,劉長春從小就鍛煉出了強健的體魄。爺爺看他一天天長大,決定送他到城里讀書。那時候,劉長春一家住在東關(guān)街,學校則在現(xiàn)在的解放廣場。
不論是上學還是放學,劉長春每天都是跑去跑回。日子久了,他的速度也練出來了。
小學4年級的時候,劉長春參加了大連市中小學運動會,在百米比賽中以11秒8的成績一舉奪魁。1927年時,他的百米速度提高到了11秒,在大連市已經(jīng)很有名氣了。后來,經(jīng)人推薦,東北大學邀請劉長春去讀預科。劉長春當時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了,家里需要他打工掙錢,養(yǎng)家糊口。不過,劉長春很愿意念書。為了能到東北大學一圓田徑夢,他向妻子撒了個謊,說自己要到公主嶺去打工。其實他根本沒有投親靠友,而是直接去了沈陽。
中日德對抗賽打敗日本人
在東北大學,劉長春的運動成績突飛猛進。一方面,大學里有那個氛圍;另一方面,老師的指導也令他受益匪淺。1929年春天,張學良將軍在東北大學召開了一個華北運動會,結(jié)果劉長春一舉榮獲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項冠軍。這年秋天,張學良又組織了一次中日德田徑對抗賽,劉長春在100米、200米比賽中都跑了第二名,把日本選手給打敗了。
那次比賽中,劉長春創(chuàng)造了10秒6的百米個人最好成績。遺憾的是,由于場地和其他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這一成績沒有得到承認。更遺憾的是,劉長春本來是可以沖擊冠軍的。只是由于缺乏比賽經(jīng)驗,快到終點的時候,他回頭看了一眼。結(jié)果,德國選手沖到了劉長春前面。200米比賽中,情況也很相似,也是德國選手第一,劉長春第二,日本選手第三。盡管如此,能夠打敗日本人,還是讓張學良將軍感到非常高興。他當即決定,每個月給劉長春30塊大洋獎學金。
化裝出逃,絕不當亡國奴
劉長春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75年后,再談起父親當年的決定時,劉鴻圖非常感慨,“如果他不是當機立斷,馬上決定逃離大連,那么他就不可能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那一夜,剛好有一名學生來看望劉長春,劉長春與學生換了衣服,帶著妻子為他借來的70塊大洋,出門直奔大連港。外面已經(jīng)有日本警察在盯梢了,但他們只盯著衣服,卻沒盯人。借著夜色,劉長春一口氣跑上船,連夜趕到天津,隨后又去了北平。
1932年3月,日本果然代表偽“滿洲國”發(fā)表獨立宣言。5月份,日本人控制下的《泰東日報》刊文稱,劉長春、于希渭將代表偽“滿洲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隨后,《朝日新聞》也轉(zhuǎn)載了這條假消息。“這些都是他們背著我父親搞的。”劉鴻圖說:“如果我父親當時沒有離開大連,去參加了奧運會,那么,偽‘滿洲國’的國旗就會在奧運會上升起,就會得到國際上的承認。這是個大陰謀!”
發(fā)表聲明,豈能忘掉祖國!
當時,劉長春已經(jīng)身在北平,在東北大學繼續(xù)學習。很多同學看到假報道后跑來找他,罵他是個背叛祖國的壞蛋。劉長春感到很冤屈,剛好北平有一家報社來采訪他,他隨即發(fā)表談話,表示自己良心尚在,熱血尚流,“豈能忘掉祖國,為傀儡政府做牛馬!”月底,劉長春赴天津參加比賽時,又在《大公報》上發(fā)表聲明:“偽報所傳,純屬虛構(gòu)謊言。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絕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劉長春的言行無異于給了日本侵略者當頭一棒,粉碎了他們的陰謀。當時,大連尚處于日軍占領(lǐng)之下,劉長春這樣做,是冒了極大風險的。畢竟,他的父親、妻兒都在大連。“這一點,我父親從來沒有和我們說過。但我想,他發(fā)表聲明時一定也有這樣的想法:我不代表偽‘滿洲國’,我代表中國,我要是真的去了奧運會,他們能不能把我的家人都殺掉?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都是有可能的。”劉鴻圖說。
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果然找到了劉長春的父親,反復要求他勸說劉長春改變主意,回到大連,并許以高官厚祿。無奈之下,劉長春的父親將家搬到了旅順,但日本人很快就又找上門來,前前后后共找了3次。劉長春的父親只好再次搬家,這一次,他舉家遷回了河口。
談起父親當年的決斷時,劉鴻圖由衷地佩服,“當時我的兩個哥哥都已經(jīng)出生了,我母親還懷著孕。我父親能不想這些問題嗎?他做出這個決定,很不容易。而且他很果斷,回家的第二天就離開了大連。當時大連還有一個運動員叫于希渭,就是沒跑了,讓日本人給盯上了。那時候我父親才23歲,那么年輕,做出這一連串的正確決定,很不容易。”
張學良資助赴美參賽
劉長春發(fā)表聲明,明確拒絕了日本人后,很多愛國學生向政府提出,中國是否要派運動員赴美參加奧運會?體育界人士向國民黨政府做了請示,后者答復說,政府經(jīng)濟拮據(jù),中國運動員幼稚,因此拒絕派運動員赴美。對于國民黨政府的這一答復,體育界重要人物不同意,舉國民眾也不同意。那時候,都快到6月底了。
東北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致電“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主席王正廷、董事張伯苓也都認為劉長春應該去。當時,召開全會已經(jīng)來不及了,二人遂決定,以“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名義派劉長春參加奧運會。不過,經(jīng)費還是要由劉長春自己籌集。張學良聞聽此事后,憤慨地說,這么大的國家,為什么不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沒有錢我出!隨即資助8000大洋。
8日在上海上船,在海上顛簸了整整22天,劉長春才抵洛杉磯。來不及恢復,他就參加了百米預賽。前60米比賽中,劉長春一直跑在最前面。但隨著體力下降,跑到70米時他已是第二,80米時落至第三。最后,劉長春只拿到了第四名,無緣決賽。200米比賽也是一樣,劉長春又是剛開始時領(lǐng)先,到最后被落下,以第四名的成績再次與決賽無緣。
劉鴻圖介紹說,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父親的成績至少是世界前十名。但在海上漂泊了22天,體能消耗特別大。到了洛杉磯后,又來不及倒時差,成績難免會受到很大影響。失利后,他父親的心情也比較沉重,感覺辜負了全國人民的重托。
重要的是戰(zhàn)斗
盡管如此,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這在中國體育史和中國奧運史上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像顧拜旦所說的那樣,對人生而言,重要的絕不是凱旋,而是戰(zhàn)斗,他戰(zhàn)斗了,他就勝利。而且在那種時代,國破家亡的時代,他一個人代表中華民族,去參與了這項活動,這是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劉鴻圖說:“關(guān)鍵不在于勝利,他雖然沒有取得成績,但他代表中華民族首次踏入奧運賽場。中國人來了!這一點,意義重大。現(xiàn)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發(fā)揚他的這種精神,要勇于參與到世界經(jīng)濟競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