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每一個崗位都不是我爭取的結果-人物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孟非:每一個崗位都不是我爭取的結果-人物

            光頭造型可以起到模糊年紀的作用,因為看不出鬢已霜,但是孟非下巴稀疏的胡子茬出賣了他,電視上看不到它們斑白的樣子。上次看見孟非是《非誠勿擾》剛火起來的時候,那時他已經一臉倦怠。
              
              在外人看來,他現在是江蘇衛視貨真價實的臺柱子,也是極少數地方衛視直接培養出的具有全國知名度的主持人。他原來的《非常零距離》換了主持人之后,收視直線下滑;臺里所有大場面的活動他都得去撐場子,用江湖氣的稱呼那是“一哥”。他用戲謔的方式解讀什么是“一哥”—一進臺門口就能看見的兩張大海報,是兩個新聞主播,而他的照片,掛在廁所門口。
              
              每個“一哥”都是一根老油條,有著各種各樣規避人生風險的處世哲學,孟非的與世無爭是其中最聰明的一種,就連接受采訪他也是漫不經心地邊盯著電腦邊回答問題。“我這一輩子就是這么沒出息的性子。我懼怕所有的挑戰、競爭。這么說吧,一個10人團隊里有8個人能有機會獲得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剩下的那兩個人。”
              
              這么說似乎無法解釋他事業上的成功,在《非誠勿擾》播出前,他早已是南京本地最紅的主持人,擁有一檔可以寫進電視新聞史教材的標桿節目。孟非把領導的重用歸結于運氣好,可從他新出版的自傳里可以看到,年輕時他并不能算是個好運的人。
              
              這本名叫《隨遇而安》的自傳看不出孟非引以為傲的文筆,不過從頭到尾的確貫徹了他的處世方式。寫書的一半原因是書商鍥而不舍的糾纏,另一半則是因為他再也無法忍受百度百科里對他奮斗男苦逼人生的知音體介紹。“里邊描述的大致百分之九十以上事實部分是沒有問題的,我沒法接受的是他那種表述方式,他創作了好多我的心態、我當時的內心活動,什么我覺得機會終于來了,我要抓住!他替我完成了好多內心活動而且表述得特別廉價。”
              
              自信得很低調的聰明男人共同特征就是看不得自己的智商、情商被低估,被智商低于自己的人誤讀,還要使用韓劇式的苦情橋段,孟非也是這樣。他對“隨遇而安”的理解是:“一路走來,領導交給我的事我都非常認真,好好把它做好,做得甚至比領導期望的還好一點。在江蘇臺我曾經說:我這20年吧,每一個崗位都不是我爭取來的結果,都是領導安排叫我干的,但是我每一個都把它好好干。比如下面開發個新節目讓我做,有可能做砸了,也有可能挺好的。人有很多種可能性。就不停地嘗試。雖然我不是一個很愿意嘗試新興事物的人,但是老板需要你嘗試,你就要試。我跟他說我就像那小白鼠一樣,總有一顆藥能把我吃死。”
              
              孟非并不是南京人,他出生在山城重慶,父母都是媒體人,長年兩地分居,父親在西安電視臺,孟非跟著外公外婆在《重慶日報》社的家屬院生活,直到12歲,才和父母、哥哥團聚于南京。這次團聚對他來說并不算喜訊,父母永遠在“冷戰”,從他小學四年級直到高中畢業方才離婚,哥哥歸父親,孟非歸母親,姓氏也隨了母親。生活在母系氏族的男孩膽小懦弱,父母離婚會給孩子造成陰影,是孟非不能認同的社會成見。但他也承認,高考那年父母的離異對他的落榜或多或少產生了一些影響,只不過他不想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看那些農村孩子家里什么樣?人家書照樣念得好,所以書沒念好別找這些原因。”
              
              “這種影響是點點滴滴在你的生活當中,每一天你都在這種環境和陰影當中,你可能會在身上形成某種東西,你會把很多事放在心里,不會很陽光,那種家庭氛圍會和別的不一樣,有很多事你自己去消化。”他養成了很自覺的自我保護,和最好的朋友也不提家里的事。采訪中更是能感受到他面前有一堵墻,似乎有問必答,但感覺滴水不漏。
              
              他念不好的書僅限于理科,但這已經足以讓他成為文科老師的寶貝和理科老師眼里的白癡。通常一張數學卷子有6面,需要做一個多鐘頭,但孟非20分鐘就可以交卷,因為他不會。到了后來,考試時他甚至會問旁邊的同學:“這是化學還是物理?”
              
              中學時他已然早戀,盡管他并不承認十五六歲談戀愛算早戀,并且振振有詞地說,十五六歲是古代情竇初開的年紀。“我不認為我算很早,我經常問那些男女嘉賓,27歲怎么從沒談過戀愛?沒有時間。你怎么會沒有時間呢?好了,22歲都沒有戀愛過,一到工作了又要花時間找工作,要好好工作,你不能,你要是工作又耽誤了,你說這些事互相影響嗎?按照法律規定22歲就是說‘大四’的時候是可以結婚的。”
              
              孟非的中學曖昧對象會把自己的卷子寫完不填名字直接扔給他,然后把他的卷子拿過來默默做。他的記憶力很好,能記住所有公式,但他不做題,考試時傻眼,不懂得如何把題目套進公式里。現在說起來好像正常智力的人都不會犯這種錯誤,那時化學老師就認為孟非的智力有問題,對他爸爸說:孩子正在發育期,要加強營養。“當你明白過來的時候吧,你少得太多了,就是補都沒法補的那種地步了。”
              
              可是他的文藝才能又很出眾,語文課所有難題老師都會叫他起立解答,主持校內各種活動均不怯場。“這是一種補償,人總要在一個團體里邊找到一種平衡,一種支撐培養點自信,人總要找回點尊嚴吧!”
              
              上高三時孟非對自己采取了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比較了解我的老師知道我是內心還比較上進的青年,但不是每個老師都會這么了解我,我具有大多數‘混混’表現出來的那種外在的東西。”所謂“小混混”的外在,就是抽煙、遲到早退、曠課、借女同學的錢不還,和狐朋狗友看電影吃飯。
              
              1990年,他高考落榜,這應該在他的意料之中,父母都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可實際上孟非的心情并非一潭死水,他比喻說:即使人知道自己總是要死的,當醫生告訴你快死了的時候,還是重大的打擊。
              
              “那個時候能不能上大學是個分水嶺,很明確的一個界線,你就被這個社會劃分到另外一個階層里了。能上大學就意味著人生一個更高的平臺,更高的起點,更多的選擇,你沒有機會上大學那你的選擇就少一些,你和很多同齡人站在一塊排隊。當然會有自卑感,往大了說,一直伴隨到現在。”
              
              孟非被排在了“無業青年”那一隊,他上了一學期自考班后,和朋友們去深圳淘金了。剛剛改革開放,漁民在碼頭卸下貨后,會有一批扛大個的青年把貨送到酒店、飯館,孟非干的就是這種活兒,生意旺的時候一天可以賺幾百塊,可誰也保證不了明天會有活兒。盡管干著苦力,他內心卻非常明白自己和其他后進青年不一樣,未來也不一樣。
              
              他的父親是江蘇電視臺的一名中層干部,本來安排子女并不是很難的事,但父親一直沒有為孟非求過人。“人到中年我覺得好多事都能理解,不是我兒子‘海歸’回來了和領導文案啊,這挺有面子的事兒。你兒子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你去和領導開口,也丟臉,人一句話就把你回了,不符合標準呢!”
              
              當時孟非并不理解,并有些許的怨恨,這導致他形成一個看起來有點悲觀的人生原則:永遠不對別人的幫助抱有太高期許,哪怕是你的父母。
              
              他的第一個正式職業是《江蘇廣播電視報》印刷廠的臨時工,如果干得好,或許有機會轉正。那一年他出過印刷廠建廠以來最大的事故—左手卷進了開動的機器滾筒里。在醫院里,他在沒有打麻藥的情況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甲被拔下來,充分理解了江姐所承受的痛苦。這也是他深惡痛絕的那段百度百科里把他形容得很悲情的重要煽情點,渲染成他在這期間自強不息,通過招工考試進入了電視臺,使他的個人經歷走向一部后進青年的勵志成長史。
              
              實際的故事一點也不勵志,受傷之后的孟非更惹領導厭煩,他的工傷導致工廠安全大整頓。在得知自己被扣了50元獎金后,孟非大鬧車間,然后卷起鋪蓋揚長而去,又混在了社會上。他媽媽看他實在無所事事,讓他進入電視臺當臨時工,有活兒的時候一天50元錢,這一干就是七八年,至今孟非也回想不起自己是哪一年轉的正。當他看到網上說他寫日記立志不能一輩子做工人以及轉正后哭了的段落,冷笑一聲:“你信嗎?我是這樣的人嗎?”
              
              “在中國要獲得身份都不容易。這就牽涉到組織人事方面的事,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搞清楚的事情,它以什么方式、什么條件給哪些人。”電視臺的人事制度都差不多,分為正式、臺聘、部門聘、欄目聘和臨時打雜。以前當臨時工的時候,電視臺一分帶魚、衛生紙之類的福利,他們這些臨時工要負責搬東西,但搬完后沒他們的份兒。
              
              轉正對于孟非就是“光榮地獲得了分帶魚的資格”。“到了那一天,你覺得屈辱過去的時候,由別人搬來帶魚給你,那些人就是當年的你。你說那時候會有什么感覺?有人覺得我今天終于混出來了,老子今天終于混出頭了。但是我的感覺,這就是生活。”
              
              他當臨時工的時候,全國30個省級衛視,江蘇排名二十六七,居于末流,完全與當地GDP不符。換了臺長之后,還是那幫人,卻進入了第一方陣。孟非老是不客氣地說這個崛起與《南京零距離》有直接關系,在南京所有能收到的電視節目里,這檔民生新聞類排名第一。
              
              孟非在南京市民的心中,幾乎是正義的化身,他的敢言敢怒變成一種標志。“這是中國老百姓對新聞、對社會公平的需要沒有多少選擇途徑的結果。”1小時的直播節目里有8分鐘的讀報,大約千字的稿件是孟非自己撰寫的。他沒少惹禍,比如批評省委常委,被領導叫去談話,他還曾經挨過黑磚。受傷的時候,就由另一位女主持代班。
              
              剛接棒的前100天他沒有休息過,后來的四五年間,改成每周休息一天,到了末期他發現自己寫不出稿子了。有個說法叫“新聞四季歌”,年初從“春運”開始,過年、學雷鋒、“兩會”、高考、下雨淹水……年年翻來覆去。孟非說:“一個節目不能一個人做得時間太長,主持人也要有一種放松的、休養身心的方式,一直消耗不利于人才的科學使用。但是電視臺和其他行業一樣都挺浮躁的,他沒有給你機會和培養你的時間,一個新人他不會說給你機會讓你先試試,節目的投入都挺大的,像我們黃金時間的節目,試不起。”
              
              《南京零距離》有100多人的團隊,可觀眾認識的只有孟非。“這個職業有這個特點,100多人的鋒芒由你一個人享用。但是節目不好的時候,人家不罵制片人,也不罵記者,就罵你,說你節目做得太爛了。主持人這個行業,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你會獲得很多本不該你獲得的東西。但是同樣,你也要面對一些本不該你面對的責難。我覺得這就是生活公平的地方,你不能只想著榮譽都是我的。”
              
              作為主持人,他是個缺乏表現欲的人。“我們3個在節目中,你把程式化的東西去掉,我的話也不多。大多都是樂嘉和黃菡在說。我的功能就是‘你說……等會兒你說’。我就干這個。我討厭一驚一乍。我特別羨慕4個小時節目從第一分鐘到最后一分鐘都跟吃了藥一樣,興奮得不行的主持人。怎么做到的?天哪,太了不起了!”
              
              他自認私底下的他和臺上基本一致,但有熟人反映飯桌上的孟非很會講黃段子,不僅在飯桌上,看過他節目現場的人都知道,有多少犯禁然而逗樂的段子被剪掉了。“比如我知道你要5分,我現場說到7分嘛,多說兩分。這是給現場觀眾的福利。”
              
              你也可以理解為他“不裝”,沒有名人包袱。“公眾人物和偶像這兩個概念之間是有區別的。有很多公眾人物,我覺得我勉強算一個,但我不是,也不愿意把自己弄成偶像。我不具備這個素質成為偶像,因為維護偶像的成本太高了,你要終年終日裝×,好辛苦的。比如說我今天,我要是偶像路線,今天面對你采訪的時候,我一定要想,穿什么樣的衣服比較合適,什么樣的造型,在你面前說話的姿態和風格應該什么樣。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可以偶爾裝×裝一天。比如說兩個小時,你讓我長年累月,無時無刻,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久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无人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欲色影视天天一区二区三区色香欲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鲁丝丝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