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貴的房子,都是他們家造的-社會
看過《盜墓筆記》的人一定記得,深山里那座陰森詭異、機關重重的張家古樓。
書里寫,張家古樓的設計者叫作樣式雷。當時看到這名字的時候我就笑得胸脯亂顫,怎么會有人姓“樣”,還叫“式雷”?好沒有文化哦。
后來我隨便查查這名字的來歷,看會不會是三叔埋的一個爛梗。結果這一查,查出了一個讓我目瞪口呆的東西,一個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的中國神秘家族。
故事要從三百多年前說起。
康熙中期,朝廷重修故宮三大殿,其中翻修規模最大的要數太和殿,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鑾寶殿。
太和殿上梁那天,康熙皇帝攜文武百官親臨現場。意外發生了,大梁因為卯榫不合懸在半空。
上大梁是古代建筑房屋最重要的儀式,大梁放不下非常不吉利,意味著上梁不正下梁歪。
康熙很不開心,眉頭緊皺、眼睛冒火。在場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覷,嚇得胃疼。最可憐的是大梁,就那么懸在空中,姿勢奇怪,還被那么多人看著,非常尷尬。
這時,一個來自南方的工匠,三下五除二爬上屋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鐵錘“咚、咚、咚”連敲三下。
寂靜,等待,整個大殿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只聽“轟隆”一聲——大梁穩穩落下,榫頭接上,嚴絲合縫,上梁大禮告成。
康熙頓時開心得冒出了鼻涕泡,文武大臣們也放松下來。一時間,大殿內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這位工匠有個很低調的名字:姓雷,名發達。
名字注定人生。雷發達成功引起了康熙的注意,被大大獎賞了一番,真的發達起來。他從此開啟了一段輝煌的工匠家族史。
雷發達不久年紀就大了,長子雷金玉繼承了他爸的職業,是個匠二代。雷金玉技術高超、才思敏捷,雍正非常賞識他,派他設計修建一個自己的后花園。
和光造個房子不一樣,建園區是個麻煩活,既要懂建筑設計,又要上知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下知五行風水。
但優秀的人就是這樣,做什么,什么都行。整個后花園被他設計得非常驚艷。
整體構圖是根據整個中國的地勢走向來的:西北山脈,東南流水。整體風格是后現代混搭,把江南的清秀別致和北方的雄偉氣魄融合,好似吳儂軟語搭配東北喊麥,完美。
雍正帝開心得冒了一個比康熙稍微小點的鼻涕泡,直接把辦公室都搬進了園子。
對了,雷金玉修建的這個園叫作圓明園。
因為特殊貢獻,雷金玉七十大壽時,雍正命令太子弘歷——就是后來的乾隆,書寫“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雷金玉病逝后,雍正還賜了黃金一百兩,遺體歸葬原籍。
一個工匠能享受這樣的禮遇,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比和尚的頭發還少。
給皇家造房子表面風光,心里其實苦逼。不僅要技術要過硬,腦子還要轉得快,既要把活干好,還不能和全國最有權勢的甲方發生沖突。
為了減少和皇家的溝通障礙,減少被砍頭的可能,雷家人開始了神一般的發明創造。
首先,在建造前繪制平面設計圖,稱為“平樣”,有投影圖、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各種形式。
在那個沒有任何制圖軟件的年代,雷家人全靠左手一個慢動作右手一個慢動作畫出來。他們不僅會線描和平涂,有時還把中國山水畫的技法用在其中,作品可以媲美CAD的效果圖。
當然,皇帝不會只滿足于“平樣”,還經常要求提前看3DIMAX效果。
于是雷家人又發明了立體模型,把每個建筑以1∶100或1∶200的比例做成微型景觀。這些模型是用紙板、秫秸和木頭為原材料,再用剪子、毛筆、蠟版、烙鐵熨燙成型,所以命名為“燙樣”。
雖然是小樣,但精細得不像話,個個都是藝術珍品。
雷發達的第六代后人雷思起,是雷家設計建筑最多的設計師,可惜這位天賦異稟又經驗豐富的匠人生不逢時,遇到了在本地享有一定聲譽的慈禧太后。
雷思起受委托為慈禧、慈安兩位太后設計陵墓,起初按照清朝傳統,兩位太后的陵墓修建得一模一樣。但就在工程完工時,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獨攬大權。
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高于慈安,她把雷思起召進宮,瞇起雙眼,皮笑肉不笑:“小雷啊,改改方案?”
“好……好的。”
如果雷思起有來世,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可能最后悔的就是說出了那個“好”字。
為了讓慈禧太后滿意,雷思起一次次更改設計,通宵達旦,嘔心瀝血,最終有一天——實在太累,死了。
雷家的傳奇故事從第一代雷發達開始,到第八代雷獻彩為止,延續了260多年。
我們從來沒在歷史課本上學到過他們。但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一個家族,八代人持續把持著國家最高級別的建筑設計工作。
所以,“樣式雷”不是一個人,“樣”也不是姓,而是八代人,八代姓雷的人打造出來的中國最傳奇的家族。因為他們掌管的設計機構叫“樣式房”,所以,后世尊稱他們家族為:樣式雷。
建筑專家們說:“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我們知道,專家總喜歡夸大其詞、聳人聽聞,給人戴高帽子。但這次他們很實在,甚至謙虛了。
兩百多年,八代樣式雷給我們留下來哪些建筑呢?請屏住呼吸: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天壇、景山、北海、中南海、承德避暑山莊……
最后再告訴你個數據: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的建筑中,有五分之一都是樣式雷建的。
可惜,隨著清朝的滅亡,“樣式房”被撤銷,最后一代樣式雷——雷獻彩被遣散歸鄉。
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作為末代王朝的末代工匠,他們的名字漸漸蒙上歷史厚厚的灰塵,被世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