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前提,而是你在前提下做了什么-人生
有一次,我去一位老師家中做客。去之前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家里小,別見怪。
可當我進到老師家里才發現:他太謙虛了??陀^事實是:確實不大,五六十平方米的樣子。
可能動性方面的優勢立馬顯現出來:我老師不知用了多少辦法,將房子裝修得跟上百平方米的人家都差不多。布局科學又漂亮,合理用盡了每一寸的空間功能。
環顧一圈的我在心里不由地感嘆:這生活態度真不是隨口文案的東西,這是能當錢用的。
吃飯時我對老師講:您是標準的斯多葛——把一切自己能控制的事做到了極致。
老師笑笑說:瞎琢磨,瞎琢磨,老天爺負責分給我多大的地方,我負責琢磨。
回去的路上,我想到了《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起初他只是鄉下父親口中的一個“龜兒子”。他能做的只有安安分分地讀書,他便盡力去讀了。還沒念完高中,父親便叫他去當兵,他便上了火車。新兵期結束后,被分到了荒無人煙能把人待廢的草原五班。他能做的只有站崗、踢正步、保持內務、修路,他便好好站崗、好好踢正步、好好保持內務、好好修路。路修得不錯,被分配到鋼七連,結果跟不上強度,參加訓練就嘔吐。他能做的只有通過做腹部繞杠來適應,他便把腹部繞杠做到333個。每一步都把力所能及的事做盡做透,每一次都把普通的繩子當救命稻草一樣去抓去把握,一路走下來,脆弱的葦草已長成參天大樹了。
也許在生活強人的腦海里,前提條件只會出現一秒。他們大部分思考的是另一個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我還能做點什么。
將五六十平方米的空間裝修得具有上百平方米的效果,這樣的細心、縝密算是到了極致,這樣的生活態度和作家池莉筆下的上海人追求安穩與實惠的現實主義如出一轍?!妒勘粨簟防锏脑S三多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把力所能及的事做盡做透,最終成為尖兵,這樣的做事方式也正是“我”的那位老師令人欽佩的根本原因。
1。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
2。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的影響。——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