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寓言故事8則「集錦」
經典寓言故事8則「集錦」
讀經典的寓言故事也是一種享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經典寓言故事8則,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寓言故事1:張良與老人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在他年輕時,曾有過這么一段故事。
那時的張良還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來到一座橋上,對面走過來一個衣衫破舊的老頭。那老頭走到張良身邊時,忽然脫下腳上的破鞋子丟到橋下,還對張良說:“去,把鞋給我撿回來!”張良當時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氣,覺得老頭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幾下。可是他又看到老頭年歲很大,便只好忍著氣下橋給老頭撿回了鞋子。誰知這老頭得寸進尺,竟然把腳一伸,吩咐說:“給我穿上!”張良更覺得奇怪,簡直是莫名其妙。盡管張良已很有些生氣,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干脆幫忙就幫到底,他還是跪下身來幫老頭將鞋子穿上了。
老頭穿好鞋,跺跺腳,哈哈笑著揚長而去。張良看著頭也不回、連一聲道謝都沒有的老頭的背影,正在納悶,忽見老頭轉身又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價值。這樣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這兒來等我。”張良深感玄妙,就誠懇地跪拜說:“謝謝老先生,愿聽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頭,只見老頭已經先在橋頭等候。他見到張良,很生氣地責備張良說:“同老年人約會還遲到,這像什么話呢?”說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幾步,又回頭對張良說:“過5天早上再會吧。”
張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來。
到第5天,天剛蒙蒙亮,張良就來到了橋上,可沒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見張良,老頭這回可是聲色俱厲地責罵道:“為什么又遲到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說完,十分生氣地一甩手就走了。臨了依然丟下一句話,“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就來吧。”
張良慚愧不已。又過了5天,張良剛剛躺下睡了一會,還不到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他不能再讓老頭生氣了。過了一會兒,老頭來了,見張良早已在橋頭等候,他滿臉高興地說:“就應該這樣啊!”然后,老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交給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幫助君王治國平天下了。”說完,老頭飄然而去,還沒等張良會過神來,老頭已沒了蹤影。
等到天亮,張良打開手中的書,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這可是天下早已失傳的極其珍貴的`書呀,張良驚異不已。
從此后,張良捧著《太公兵法》日夜攻讀,勤奮鉆研。后來真的成了大軍事家,做了劉邦的得力助手,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勛,名噪一時,功蓋天下。
張良能寬容待人,至誠守信,做事勤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人加強自我修養是多么重要。
經典寓言故事2: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幾次出使秦國,又隨同趙王會見秦王,每次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挫敗驕橫的秦王,因此趙王很是器重藺相如,一下子將他提拔為上卿,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戰功卓著的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官位比自己還高,很不服氣,他到處揚言說:“我為趙國出生入死,有攻城奪地的大功。而這個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憑著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這實在是讓我難堪!以后我再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后,就總是處處躲開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見廉頗的馬車正迎面馳來,便趕緊命人將自己的車拐進一條小巷,待廉頗的車馬走過,才從小巷出來繼續前行。
藺相如的隨從們見主人對廉頗一讓再讓,好像十分懼怕廉頗似的.,他們都覺得很丟面子,便議論紛紛,還商量著要離開藺相如而去。
藺相如知道后,把他們找來,問他們道:“你們看,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
隨從們齊聲說:“廉頗哪能跟秦王相比!”
藺相如說:“這就是了。人們都知道秦王厲害,可是我連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會怕廉將軍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將軍發生沖突,是以國家利益為重啊!你們想,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不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嗎?如果我們兩個人互相爭斗,那就好比兩虎相斗,結果必有一傷,趙國的力量被削弱,趙國就危險了。所以我不計較廉將軍,是為了趙國啊!”
后來這些話傳到廉頗那里,廉頗大受感動。他想到自己對藺相如不恭的言語和行為,深感自己錯了,真是又羞又愧。好一個襟懷坦白的廉頗老將軍,脫光了上身,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藺相如趕緊挽起老將軍。從此后,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將相團結,一心為國,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當時一些諸侯國聽說了以后,都不敢侵犯趙國。
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風亮節和廉頗知錯即改的坦誠襟懷,都在啟發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顧全大局,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經典寓言故事3:法如深澗
有一位名叫董閼(e)于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
董閼于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墻;澗深百丈,十分險要。于是董閼于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
“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
那里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
董閼于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癡、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那里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于繼續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
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
董閼于想了想,說:“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么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
董閼于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地拍手嘆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績卓著。
經典寓言故事4:彌子瑕失寵
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他在衛靈公身邊為臣,很討君王的喜歡。
有兩件事最能說明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彌子瑕私駕衛王馬車的事。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趕在當天晚上把消息告訴了他,一瞬間,彌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母親身邊。可是京城離家甚遠,怎么能心想事成呢?衛國的法令明文規定,私駕君王馬車的人要判斷足之刑。為了盡快趕回家去替母親求醫治病,彌子瑕不顧個人安危,假傳君令讓車夫駕著衛靈公的座車送他回家。后來衛靈公知道了這件事,不但沒有責罰彌子瑕,反而稱贊道:“你真是一個孝子呵!為了替母親求醫治病,竟然連斷足之刑也無所畏懼了。”
衛王接受彌子瑕沒吃完的半個桃子,是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第二件典型事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游覽。當時正值蜜桃成熟的季節,滿園的桃樹結滿了白里透紅的碩果。輕風徐徐送來蜜桃醉人的芳香,讓人垂涎欲滴。彌子瑕伸手摘了一個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著吃了起來。這種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鮮爽口滋味是他未曾體驗的。當他吃到一半的時候,想起了身邊的衛王。彌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遞給衛王,讓他同享。衛靈公毫不在意這是彌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說:“你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
彌子瑕年紀大了以后,臉上現出了衰老的容顏。衛靈公因此喪失了對他的熱情。這時假如彌子瑕有得罪衛王的地方,衛靈公不僅再不像過去那樣去遷就他,而且還要歷數彌子瑕的不是:“這家伙過去曾假傳君令,擅自動用我的車子;目無君威地把沒吃完的桃子給我吃。至今他仍不改舊習,還在做冒犯我的事!”
彌子瑕從年輕到年老,始終把衛靈公當成自己的一個朋友看待,在衛王面前無拘無束。可是衛王則不一樣。他以年齡和相貌作為寵人、厭人的根據,從而對彌子瑕所做的同樣的事情表現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態度。因此不顧事情的本質,只按表面現象決定好惡的作法是十分錯誤的。
經典寓言故事5:高傲的馬
從前,有位富翁,他有一匹非常英俊的高頭大馬。他給這匹馬套上金制的馬籠頭,放上裝飾得非常華麗的`鞍具,配上用金絲繡起來的絲綢坐墊。那匹馬見主人將它打扮得如此華麗,也就變得非常高傲自大起來。
有一天,馬拴在一處籬笆邊上,它便咬斷了韁繩,嘶叫著逃跑了。沒跑多遠,正好迎面過來一頭驢子,背上馱著沉重的大口袋,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馬嚼著馬口鐵,滿嘴泡沫,老遠就大發雷霆地喊道:“給我讓開!是誰叫你如此無札,都不懂得給我趕快讓路?馬上滾開,還是等我來揍死你,然后讓人來把你拖走?”
驢子吃了一驚,趕快讓開道,半句牢騷都不敢發。這匹馬一躍而過,飛快地竄過灌木叢林。可是,就在沖過灌木林飛奔時,它的小腿骨受傷了。從此,它再也不能作為坐騎使用了。它的主人卸下了那金制的馬籠頭和鞍具,并將它賣給了一個馬車夫。從此以后,這匹馬不得不天天拉著板車干活一天,驢子又碰到這匹馬,驢子喊道,“你好啊,朋友!你怎么也到這里來了?呀!你的金籠頭呢?你那閃閃發光的絲綢坐墊呢?我怎么沒有看到?喔,親愛的朋友,世間常常是如此的:高傲自大定會受到懲罰。”
當你飛黃騰達之時,災難常已等在門前,人人必須想到這個。站著的人,千萬留神,切莫倒下。
經典寓言故事6:果斷的班超
東漢年間,班超幫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寫《漢書》,但他認為一個男子漢的抱負不應只在紙筆上,于是棄文從武,參加了對匈奴的戰斗。他堅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戰場上屢建功勛。后來,東漢王朝為了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擾,就派遣班超作為使節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漢朝的節杖,帶領著由36人組成的使團出發了。他們首先來到了鄯(shan)善國。班超晉見了鄯善國王,說:“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們漢朝的皇帝派我來,是希望聯合貴國共同對付匈奴。我們吃過很多匈奴入侵的苦,應該攜起手來,同仇敵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國王早就知道漢朝是一個泱泱大國,國力強盛,人口眾多,不容小視,現在又見漢朝的使者莊重威儀,頗有大國之風,果然名不虛傳,就連連點頭稱是道:“說得太對了,請您先在鄙國住幾天,聯合抵抗匈奴之事,容過兩天再具體商議吧。”
于是班超他們就住下了。頭幾天,鄯善國王待他們還挺熱情,可是沒過多久,班超便察覺國王對他們越來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開他們不見,就是好不容易見上了,也絕口不提聯合抗擊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召集使團的人分析說:“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越來越不友好了,我估計是匈奴也派了人來游說他,我們必須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里,班超派人潛進王宮,果然發現國王正陪著匈奴的使者喝酒談笑,看樣子很是投機,就馬上回來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班超。接下來的`幾天,班超又設法從接待他們的人那里打聽到,匈奴不但派來了使節,而且還帶了100多個全副武裝的隨從和護衛。他立刻意識到了事態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就馬上召集使團研究對策。
班超對大家說:“匈奴果然已經派來了使者,說動了鄯善國王,現在我們已處于極度危險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國王被說服,我們就會成為他和匈奴結盟的犧牲品。到時候,我們自身難保是小事,國家交給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說該怎么辦?”大家齊聲答應:“我們服從您的命令!”班超猛擊了一下桌子,果斷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只有下決心消滅匈奴,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當夜,班超就帶人沖進匈奴所駐的營壘,趁他們沒有防備,以少勝多,終于把100多個匈奴人全部消滅了。
經典寓言故事7:鷹與狐貍
山鷹與狐貍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于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筑起巢來孵育后代,狐貍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貍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貍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貍回來后,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干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并從樹上掉了下來。狐貍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于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經典寓言故事8: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
一只狐貍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貍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貍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后,就不得不與狐貍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
狐貍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墻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貍踩著他的后腳,跳到他背上,然后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貍上去以后,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貍不信守諾言。狐貍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后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