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子文言文翻譯啟示 戴高帽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里面有一篇講王斗見齊宣王的精彩故事。里面飽含很多的人生智慧。
王斗見齊宣王
其原文如下,寫的極其精彩,不想看文言文,可以直接看下面。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宣王因趨而迎之于門,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蓖醵穼υ唬骸巴趼勚^。斗生于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毙醴奕蛔魃徽f。
有間,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毙跽f,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無騏麟?耳,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廬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蓖醵吩唬骸巴踔畱n國愛民,不若王愛尺?也?!蓖踉唬骸昂沃^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庇谑桥e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這段文字反應成白話文,大致如下:
王斗求見齊宣王。宣王吩咐讓他進來。王斗說:“我趕上前去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主動來見我,則是求賢禮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樣?”侍者回報。宣王趕緊說:“先生慢行,寡人親自來迎接!”于是快步前去迎見王斗入宮。宣王說:“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廟,管理社稷,我平時聽說先生能直言進諫,無所諱言?!蓖醵坊卮鹫f:“大王聽錯了,我生于亂世,事奉昏君,怎么能直言進諫?”宣王極為不快。
過了一會兒,王斗說:“先主齊桓公,有五樣愛好,后來九合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賜給封地,承認他為諸侯領袖。現在大王有四種愛好與先主相同?!毙醺吲d了,但仍極力謙辭:“寡人才識疏淺,治國安邦還擔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樣愛好?”王斗說:“當然有。先主好馬,王也好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卻不是那樣。”宣王勉強說:“當今世上沒有優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愛他們?”王斗說:“當世沒有騏驥、耳這樣的駿馬,盧氏那樣的良犬,大王的馬匹、獵狗已經夠多的了;當世沒有毛嬙、西施一類的美女 ,可大王的后宮俱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歡賢士而已,那里是因為當世無賢士?”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賢士共治齊國?!蓖醵愤M一步說:“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縐紗。”宣王問道:“此話怎講?”回答說:“大王做帽子,不用身邊的人而請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為他們手藝高超,會做帽子??墒乾F在大王治理齊國,不問才德,非親不用,故我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若一尺縐紗。”
宣王頓悟,謝罪道:“寡人于國有罪?!庇谑牵x拔五位賢士任職,齊國因而大治。
給齊宣王戴高帽—還戴了兩次
王斗同學來見宣王,見宣王自己不來迎接。他怎么辦呢?也許有的人會揚長而去;有的人背地里說宣王不好;而王斗同學有自己的辦法。他給宣王戴了個高帽—禮賢下士。這個帽子宣王喜歡的不得了,就屁顛屁顛的來迎接他了。
這是第一頂高帽。
為了指出宣王的不足,他又一次使出'戴高帽’手段。他說,宣王,你和先王齊桓公差的不多,就差一個愛好。齊宣王聽了高興壞了,就謙虛了一下,然后掉到坑里了。
這是第二頂高帽。
這個故事含義深刻,還有很多其他的智慧,這里先只關注'戴高帽’的智慧。
'戴高帽’的智慧有什么實用價值呢?
我覺得,應用的空間應該極其廣闊。大家自己多多研究了。
有一種情況應該是很有用的。就是勸架的時候。如果有人吵架了,給強勢的一方,或者雙方,戴個高帽。
這個高帽就是—說他'宰相肚里能撐船’,不會為了這點小事和一般人糾纏不清的。一般來說,別人說自己肚量和宰相一樣,人們是樂于承認這個事實的。
這個辦法有時候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