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游記名句
《西游記》為吳承恩所著,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魔小說。《西游記》中有著很多經典的句子,讀后相信一定會助你人生境界大有不同。
【第1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即使做了一天的老師,對待他也要像對待父親那樣尊敬。老師,不僅僅是學校里傳授我們知識的人,只要他能教給我們技能,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無論是誰,他都永遠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一輩子不要忘記他的恩情,要好好報答他。
【第2句】:珍饈百味,一飽便休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即便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只不過是為了吃飽罷了。
【第3句】: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七回》。在好的環境下安身,在困苦的地方用錢財去消除苦難。
【第4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四回》。世界上沒有度不過去的艱難險阻,高山上自然有前行的道路,深水中也自然會有渡船,這句話常用來比喻沒有征服不了的艱難險阻。
【第5句】: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回》。浮萍在水中蹤跡不定,最終尚且都能同歸大海,人生總會有相遇的時候。
【第6句】:雖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田。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雖只是一點火星,卻能燒毀萬頃莊稼。比喻小事可釀成大禍。現用以指有生命力的事物有發展前途。
【第7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五回》。有大風才會有浪潮,沒有潮水,大海自然會平靜。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任何問題都有各自的根源。
【第8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傳說中的八仙(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在漂洋過海時,各有其神奇的本領。常用以比喻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各人發揮各自的特長。
【第9句】: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上山打老虎的時候,還需要依靠親兄弟,上陣打仗的時候,還是需要父子。這句話指做一些緊要的事情,需要依靠自己的親人。
【第10句】:先小人,后君子。
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四回》。小人比較講究利益,甚至斤斤計較。君子則講禮讓、義氣。當雙方交涉談判時,不妨像小人那樣,先把丑話說在前面,講好條件,這樣事后就可避免矛盾。
搶袈裟的情節出自《西游記》的哪一回
謝邀!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這段情節發生在唐僧收“悟空、白龍馬”之后,收“八戒、沙僧”之前。
脈絡
金池長老炫藏衣?悟空不服取袈裟?金池動心借袈裟?夜燒唐僧留宿處?悟空借寶護唐僧?悟空招風毀全寺?黑熊見火救故友?趁亂打劫偷袈裟?金池畏罪已自殺?唐僧念咒怨悟空?審僧斷墻尋熊精。
這回有個亮點
即:唐僧本是個老江湖,很通情理,甚至未卜先知。在金池長老沒動心之前,唐僧就已料到“借、害、亡”的具體流程,而且一一猜中。比如悟空忍不住要拿出袈裟炫耀時,原文如下:
三藏把行者(悟空)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斗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以唐僧如此練達的功底,他為何在全書中卻傾向“呆板、愚蠢、不辨真假亂念緊箍咒、低智商”的形象呢?其實,是唐僧“裝瘋賣傻”、在賭氣。賭誰的氣呢?孫悟空!因為取經前中期的孫悟空太張揚和逞強了。
唐僧的“愚蠢表現”和八戒是一樣一樣的,他們兩個是同病相憐,一直在演,一直在委婉的抗爭,爭什么?面子!
這師徒五人都有輝煌的過去,其實誰都不服誰,只是唐僧和悟空比較高調、八戒和沙僧比較低調、白龍馬低得不能再低了。尤其孫悟空更是看不起唐僧、八戒和沙僧。比如,紅孩兒那回,八戒被紅孩兒變的假觀音抓進洞中,悟空忍著燒傷要去救人時,原文如下:
行者(悟空)道:“……你坐在這里看守,等我跑過澗去打聽打聽。”沙僧道:“師兄腰疼,只恐又著他手,等小弟去罷。”行者道:“你不濟事,還讓我去。”
取經的后期,團隊已經磨合得很好的時候,他們才真實表現出本就具有的高情商、高悟性或高智商。
本回其他經典
①人沒傷虎心,虎沒傷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風?②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③正是財動人心,他(黑熊精)也不救火,也不叫水,拿那袈裟,趁哄打劫。④不善之心,只顧自家,就不管別人。⑤其他。
小結
綜上,搶袈裟的情節出自「西游記」第十六回。這回除了有很多經典語錄或啟示外,還有一個亮點,即唐僧本是個深諳世故的老江湖。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明生答西游,第68期。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有哪些口頭禪和經典名句
唐僧的口頭禪是,貧僧有禮了,
悟空的口頭禪是,呔,吃俺老孫一棒,
八戒的口頭禪是,沙師弟,行李歸你,寶馬歸我,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莊,
沙和尚的口頭禪是,大師兄師傅說實話對啊,二師兄大師兄說的對啊,師傅大師兄說的對啊大師兄二師兄說的對啊
為什么西游記中的眾多法寶都出自太上老君之手
太上老君是道家老子的化身。中華古典神話里,道家主管仙一脈。自盤古開天以來,上古神仙將世間萬物化為三界——天地人,并由元始天尊開啟封神榜,分封三界的管理者。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將天地人尊為三才,認為只有“三才合”才能萬物興。可見老子的地位不可小看。此其一!
其二,佛家一脈為外來的,所以即使是如來佛祖法力無邊,也只是外來的法力,非我中華本土之宗。中華神話中的所謂法寶,大都是中華人日常生活中所用之物,所以多數法寶都來自道家之手就不足為怪了。
其三,西游記是古典名著,作者吳承恩是明代人,所以他推崇道家也不足為怪。西游記采用了明代之前的很多神話小說的素材(如神仙的名字、法術、法寶),因此他對于自產于中華大地的法寶應該比產自于印度天竺的佛家法寶要熟悉得多。所以,道家仙翁——太上老君手握很多法寶就不足為奇啦。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實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舉,我最欣賞的一句氣勢恢宏、驚心動魄的就是: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謝謝!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出自哪位詩人的名句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魯迅先生的名句你記得多少
魯迅妙語名言
【第1句】: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第6句】: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第7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
【第8句】: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
【第21句】: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第22句】: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24句】: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第26句】: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第33句】: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第36句】: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第37句】: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第39句】:中國雖發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
【第40句】: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第43句】: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