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出世篇名句
要說為人處世看什么書?古代書籍《菜根譚》絕對是首選,這部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集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所謂“人咬得菜根,則百世可做”,不夸張的說,讀懂《菜根譚》,一個人成就大業也就不遠了!
《菜根譚》名句約400條,篇幅有限,分享其中為人處世篇的經典名句,你我共勉。
【第1句】: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 神悉為物所制。
【第2句】: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第3句】: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
【第4句】: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則是一個念頭持到底
【第5句】:自然臨小事如臨大亂,坐密室若坐通衢。
【第6句】:使人有前面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第7句】:與人者,與其易疏于終,不若難親于始;御事者,與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第8句】:功名富貴,直從滅處觀究竟,則貪戀自輕,橫逆困窮,直從起處究由來,則怨尤自息
【第9句】:落落者,難合亦難分,欣欣者,易親亦易散,是以君子寧以剛方見憚,勿以媚悅取容
【第10句】: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第11句】: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縱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隱,雖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第12句】: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
【第13句】: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
【第14句】:毀人者不美,而受人之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如一番修省,可以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 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為福
【第15句】: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朦朧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朦朧之恨,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第16句】: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處起
【第17句】: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級樂法
【第18句】: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第19句】: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第20句】:為惡而畏人知,惡中尤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看完上述《菜根譚》名句,是否有種醍醐灌頂之感?小編能力有限,《菜根譚》更多為人處世智慧感悟,趕快拿起手中書籍閱讀吧!
《菜根譚》中有哪些名句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為了回答此問題,我重新翻閱了一下《菜根譚》,在沒重新翻閱之前,我能夠想到的特別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這句話可以稱得上《菜根譚》最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為,以我之所見,這句話是人們引用的比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種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輯錄一些,相對而言,曝光率較高的句子。
【第1句】: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第2句】: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綸。
這句話,我挺喜歡,英雄莫說無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個舞臺,能將一個小家經營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菜根譚》認為,能消除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隔閡,使家庭和睦,這就算一種政治才能了。也別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幾人?
【第3句】: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滅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譚》談人性談得多好,君子不是要滅絕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時要平靜淡泊,不計名利;也不能滅絕情欲,只是希望清心養性,少一些欲望罷了。
【第3句】: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處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第4句】: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第5句】: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第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者;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于察者,二語并存,精明渾厚矣。
【第7句】: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第8句】: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這句話好,飽含了為人之大智慧。
名句求對: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
冬雪日漫山萬座。
什么動物剛出世就會捕食
出生就會捕食的動物有很多,就像魚類、昆蟲、和很多爬行類、兩棲類動物都可以,食肉性哺乳動物就沒有這項技能,就像老虎豹子就不能。
不過捕食要看是怎么取定義它,狹義上是指一種動物捕捉另外一種動物殺了把它吃掉,而廣義上就只指一種動物吃另一種動物,就像食草動物吃草。
魯迅先生的名句你記得多少
魯迅妙語名言
【第1句】: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第6句】: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第7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
【第8句】: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
【第21句】: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第22句】:糾纏如毒蛇,執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24句】: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第26句】: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第33句】: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第36句】: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第37句】: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第39句】:中國雖發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水。
【第40句】: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第43句】: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菜根譚》是本什么樣的書
《菜根譚》和做菜沒有任何關系,千萬不要誤認成譚家菜。
“欲做精金義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餅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看到這里,大家也就基本上明白了這本書主要寫些什么了。
《菜根譚》為明朝人洪應明收集編著,與同朝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和清朝王永斌的《圍爐夜話》合稱為“處事三大奇書”。全書采用語錄體的形式,共有三百六十條,分為上下兩冊。《菜根譚》用一部用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人們如何從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得到解脫的書。作者洪應明年輕時醉心于功名,中老年以后轉向佛教,最后給自己起了一個還初道人的名號,所以,在此書中既有儒家的中庸思想,又含佛教的出世思想,還有道家的無為思想。
我個人覺得,結合當今日漸浮躁的社會風氣,買一本《菜根譚》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閑來無事時讀上幾頁,這也是極好的。只是對于其中某些“做人學問”中,關于明哲保身委曲求全的論述大可一笑而過,不必刀槍相見。正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這般,便應了書中所言——“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您怎么去評價《菜根譚》
嚼得菜根,百事可為。放得心下,入圣脫凡。
“修身養性”是古人對于自我生命追尋的意義,而《菜根譚 》正是一部是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菜根譚》為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
本書內含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中后期江蘇金壇縣人。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
萬歷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洪應明,明代思想家
書名解讀: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
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有所成就。
明代于孔兼在為《菜根譚》寫的題詞中,進一步闡述道:“‘譚’以‘根譚’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于氏又引用洪應明的話說:“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于氏的解釋,增加了這樣一層含義:一個人面對厄運,必須堅定自己的操守,奮發努力,辛勤培植與澆灌自己的理想。
乾隆間署名三山病夫通禮的《重刊菜根譚序》則說:“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用古語“性定菜根香”,說明只有心性淡泊沉靜的人,才能領悟其他的旨意。
《菜根譚》
著作評價:
《菜根譚》成書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釋家出世之道、道家無為思想,結合自身體驗,形成了一套出世入世的警語,以語錄體的道德格言方式指示人心向善,教導人們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并從中解脫。
日本近代文人福田雅太郎評價:千錘百煉,斑斕絢麗
明代人評價:談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
當代人虞祖堯先生評價: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臺灣趙寧先生評價:此書雋永簡語、發人深思的文句,只要過目,一定會永銘于心,終生受益。
小編閱覽此書后,對其內容大致提煉如下:
【第1句】:心性:抱樸真心。
提倡“抱樸”,即擁有一顆樸素、純凈的赤子之心。
【第2句】:家庭:家和為基。
倡導“家和萬事興”,人人應有一顆為家庭和諧而涌動的愛心。
【第3句】:事業:踏實心正。
勸告世人“腳踏實地,用心良純”,要有恒心和耐心。
【第4句】:處世:大局為先。
推崇“高一步立”,培養大局觀。
【第5句】:交友:誠友諒士。
主張寬以待人,真摯誠懇,容納一切善惡賢愚。
讀菜根譚有嗎
《菜根譚》是明朝一個叫洪應明寫的書,前一陣子比較火。它主要講做人,處事,明理,應務等方面內容,多讀勤讀,能使人提高素質,明辨是非,避災免禍,圓滿人生,巧于處事,總之能綜合提高人造就人,引導人,指點迷津的書。毛主席都讀過,并說“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話,可見是本好書,可以放床頭經常沒事翻翻,反省免災。
說出一句關于勞動的名句
勞動致富,勤勞發家。
網絡照片。
《菜根譚》算不算古代的成功學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編著的一部揉合三教,講述修養,人生,出世,處世等的書。其書以“菜根”而名,意為人之才智修養只有經過磨練才能獲得且不易失,正所謂“嚼得菜根,百事可作”。他的文字簡煉雋永,雅俗共存。很多句子都采用對仗形式,揭示出一些普世的人生道理。深讀此書,不但能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且能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如何處世帶來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又其深得詩文旨趣,文字優雅樸素,又不失文采。玩味熟讀,對個人寫作亦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