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6個名句意義
忘記過去的名言
【第1句】:只回憶過去是差勁的記憶。——卡羅爾
【第2句】:在無論何時,現在只是一個交點,為過去與未來相遇之處,我們對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無傳統,亦不能有生命而無活動。 ——藹理斯
【第3句】:原諒是容易的,忘卻則是困難的。——普拉頓
【第4句】:有一種健忘是高貴的,就是不記舊惡。——賽蒙茲
【第5句】:應展望將來,莫留戀過去。 ——拉丁美洲
【第6句】: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普希金
【第7句】:毋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 ——歐洲
【第8句】:忘記了它而微笑,遠勝于記住它而愁苦。——羅西塔
【第9句】:萬物有時,離別有時,相愛有時。花開花落,有自己的時鐘,鳥獸蟲魚,也有感應時間的功能。懷抱時,惜別有時,如果永遠不肯忘記過去,如果一直戀戀不舍,那就是永遠看不見晴空。—— 張小嫻
【第10句】: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列寧
【第11句】:忘記過去的錯誤,一切重新開始。今天是爭取機遇的日子。我們都是脆弱的人。自我失敗和他人的行為往往容易傷害我們。然而,我們生活的意義在于今天,我們要像嬰兒抓住母親那樣爭取機遇。—— 馬爾茲
【第12句】:如果不忘記許多,人生無法再繼續。——巴爾扎克
【第13句】: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的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照樣得再犯前人的錯誤。——魯迅
【第14句】:讓我們不要用過去的哀悉拖累我們的記憶。——莎士比亞
【第15句】:記憶中記得最牢的事情,就是一心要忘卻的事情。——蒙臺涅尼
【第16句】:記憶不應當得到休息,因為沒有一種能力比他更易動作,更能由動作得到發展的。你要每天找點東西給記憶去記憶,以為你愈是多給他,他便愈能誠實的記住,你愈少給,他便記得愈不誠實。——尼采
【第17句】:壞記性是變得幸福的一大法寶。 —— 麗塔·梅·布朗
【第18句】: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 ——英國
【第19句】:凡是忘記過去的人們注定要重蹈覆轍。—— 桑塔亞那
【第20句】:不要讓昨天占用今天的時間。 ——美洲
事業名言
【第1句】: 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么困難。 —— 佛洛依德
【第2句】: 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讓青春更加光彩。 —— 王光美
【第3句】: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臨的任務也就越復雜,越重要。 —— 阿·斯米爾諾夫
【第4句】: 從工作里愛了生命,就是通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 紀伯倫
【第5句】: 企業裡的員工在經過三年的體驗與洗禮之後,才能勝任回答外界電話查詢的工作,因為一通電話很可能造成許多事情的影響。 —— 希思
【第6句】: 最好不要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時候即投入工作。 —— 謝覺哉
【第7句】: 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制造肩痛和精神疲勞。 —— 卡耐基
【第8句】: 往往有這樣的情形:為科學和技術開拓新道路的,有時并不是科學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學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實踐家,工作革新者。 —— 斯大林
【第9句】: 青年人的特點在于他們抱有作理想事業的宏大志愿。 —— 加里寧
【第10句】: 不是事業為了思想,而是思想為了事業。 —— 伏爾泰
【第11句】: 事業最要緊,名譽是空言。 —— 歌德
【第12句】: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 —— 鄧拓
【第13句】: 在創作家的事業中,每一步都要深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瞎碰。 —— 米丘林
【第14句】: 社會上崇敬名人,于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和事業。 —— 魯迅
【第15句】: 對未來的最好策劃,是善于處理目前,完成最近的的工作任務。 —— 麥唐納
【第16句】: 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 —— 羅丹
【第17句】: 懶惰——它是一種對待勞動態度的特殊作風。它以難以卷入工作而易于離開工作為其特點。 —— 杰普莉茨卡婭
【第18句】: 任何職業都不簡單,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務當然不太困難,但要真正事業有所成就,給社會做出貢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業都需要樹雄心大志,有了志氣,才會隨時提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 謝覺哉
【第19句】: 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 —— 愛因斯坦
【第20句】: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 培根
珍惜資源的名言警句
【第1句】:保護地球,珍惜資源。
【第2句】:保護地球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造福子孫后代。
【第3句】: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
【第4句】: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
【第5句】:當你讓水白白流掉時,我們離干旱又近了一步。
【第6句】: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第7句】: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第8句】: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
【第9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10句】: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
【第11句】:建設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12句】: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全社會共同責任。
【第13句】:開源與節流并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
【第14句】: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
【第15句】:請珍惜寶貴的生命之源 水!
【第16句】: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第17句】:人人關心環境質量,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第18句】: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第19句】: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第20句】: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一滴水。
古代勵志名言警句
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 業精于勤,荒于嬉。—— 韓 愈《進學解》
3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
7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耿 列傳》
11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 甫《望岳》
12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3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16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17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9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 原《離騷》
20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 陸 游《病起》
教育格言
【第1句】: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侵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約翰·洛克
【第2句】:得過且過,醉生夢死,碌碌無為,虛度年華,這是頹廢的處世之道。——第斯多惠
【第3句】:人的教養不能夠靠別人傳授,人必須進行自我修養。一切苦修也絕不是文化修養,教育是通過人的主動性來實現的,教育牢牢地釘在主動性上。——費希特
【第4句】: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災難的教育。——英狄斯雷利
【第5句】:教師的生命是從教師職業開始的,教師在自己的職業中和工作要求中尋求生活的滿足。——第斯多惠
【第6句】:習慣象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他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變的牢不可破。——美曼恩
【第7句】:教育是人們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權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雅斯貝爾斯
【第8句】: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的反應。——杜威
【第9句】:毫無疑問,從幼年開始的好習慣是最完美的,我們把這叫做‘教育',因為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早年開始的習慣。所以我們看到與以后的時期相比,幼年時代學語言,舌頭學習表達方式和發音時更柔順,學各種技巧動作時,關節更靈活。——培根
【第10句】: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俄烏申斯基
【第11句】: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于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教師,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談話。——贊可夫
【第12句】:教育難,難就在回到常識。——錢理群
【第13句】: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
【第14句】: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皮亞杰
【第15句】: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夸美紐斯
【第16句】: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并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蘇霍姆林斯基
【第17句】: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第18句】: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圖論教育》
【第19句】:一個人在學校里表面上的成績,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點是你對于你所學的是否心里真正覺得很喜歡,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鄒韜奮
【第20句】: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
中國古代百句經典名言
【第1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第2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第3句】: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第4句】: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愿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第6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第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第8句】: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第9句】: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第10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第11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第12句】: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第13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第14句】: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第15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節約用電的名言警句
【第1句】:隨手關燈一小步,節約能源一大步。
【第2句】:隨手關燈很容易,積少成多省電力。
【第3句】:隨手關燈,利國利民。
【第4句】:省一分鐘電,多一分鐘電。
【第5句】:少壯浪費電,老大沒電用。
【第6句】:少開一盞燈,奉獻一片情。
【第7句】:若要電費繳得少,節約用電要做好。
【第8句】:人人省電,人人省錢。
【第9句】:全城盡力,節約用電。
【第10句】:冷氣電扇一起吹,清涼省電又節能。
【第11句】:來電不容易,度度皆辛苦。
【第12句】:節約用電珍惜能源,愛護地球你我責任。
【第13句】:節約用電是個可愛的人,浪費電是個可恥的人。
【第14句】:節約用電,人走燈滅。
【第15句】:節約用電,人人有責。
【第16句】:節約能源做得好,省錢省能又環保。
【第17句】:節約能源一起來,共創美好的未來。
【第18句】:節約能源度危機,共創經濟新契機。
【第19句】:購買電器要記牢,用電效率第一條。
【第20句】:電是生命的能源,工業的血液,城市的命脈。
節約用錢的名言警句
【第1句】:有錢時擺闊,沒錢時挨餓。
【第2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
【第3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第4句】:一星半星,湊兩成斤。
【第5句】:節用免求人。
【第6句】: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佚名
【第7句】:細水和流,吃穿不愁。
【第8句】: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第9句】:三年不喝酒,買頭大水牛。
【第10句】: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第11句】: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第12句】:錢是一塊一塊上萬,麥是一顆一顆上石。
【第13句】: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第14句】:小錢不知省,大錢將濫花。——英國
【第15句】: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第16句】: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英國
【第17句】: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
【第18句】: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第19句】:零錢湊零錢,到時不費難。
【第20句】:節儉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深刻領悟生活的格言
【第1句】:機遇如清水,無處不可流;機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第2句】:生命是屬于你的,你應該根據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第3句】:已經失去的不妨讓它失去,至少不再耽于等待。
【第4句】:人生的聚會是一種緣分,有時分離也是一種愛的祝福。
【第5句】:有心能知,有情能愛,有緣能聚,有夢能圓。
【第6句】: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第7句】:有了錢,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做很多事,就是無法用錢來買青春。 ——雷蒙德
【第8句】:青春是在你身上,你有人生最可寶貴的東西。 ——德萊塞
【第9句】:要成就大事業就要趁青年時代。 ——歌德
【第10句】:我們為什么而活著?為快樂;什么樣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們不但快樂,而且自信。
【第11句】:年輕的情懷,喜歡一個人,愛一朵花,其實并沒有錯,在我們長大過程中;只要愛過,喜歡過就是美麗的。
【第12句】:愛一個人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語,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更能體現他對你的用情,那 才是愛的密碼。
【第13句】:你在一生中,可以有所作為的時候只有一次。那就是現在,然而,許多人卻在悔恨過去和擔憂未來之中浪費了大好時光。
【第14句】:錢可以興德,也可以敗德。如果我們都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那我們就會發現 世界上存在許多比金錢高尚得多,也珍貴得多的東西。
【第15句】:當一個人看清自己的航行路線是多么迂回曲折的,他最好依靠自己的良心作為領航員。而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束自己的人,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心態平衡,也才可能擁有幸福的家。
【第16句】: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要做一番偉大的事業,總得在青年時代開始。 ——歌德
【第17句】:人們在年青的時候,誰也不知道自己年青。 ——切斯特頓
【第18句】:浪費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來生來世。
【第19句】: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這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莎士比亞
【第20句】: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時期比任何時期都最強盛美好。因此,千萬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僵化,而要把青春保持永遠。 ——別林斯基
關于音樂的名言名句
體操和音樂兩個方面并重,才能夠成為完全的人格。因為體操能鍛煉身體,音樂可以陶冶精神。——柏拉圖
世界在音樂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現和表達。它是各種藝術當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藝術,能夠成為音樂那樣,則是一切藝術的目的。——叔本華
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個人的,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感到歡樂。——莫扎特
讓自由的藝術和音樂本身美的規律沖破技術的樊籬,給思想和心靈以自由。——海頓
民間音樂是在人民的斗爭生活中產生的,人們歌唱著它演奏著它總是有感而發,所表現的感情是真摯的質樸的。——馬可
一切好的音樂都是為了撥動心弦。——蒙泰威爾第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干什么事我都會一事無成。——愛因斯坦
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尼采
沒有民族性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一般認為是全人類的音樂都是具有民族性的。——(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靈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揮著手,而是如犍牛能竭盡全力工作時的心理狀態。——柴可夫斯基
離開了生活和斗爭就沒有音樂。——麥新
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湖。——(中國古代詩人)薛能
幾根羊腸繃起來的弦線,會把人的靈魂從軀體里抽拉出來。真是不可思議。——(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用音樂,用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治療人的脾氣和情欲,并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音樂,有人將它比作花朵,因為它鋪滿在人生的道路上,散發出不絕的芬芳,把生活裝飾得更美。——(德國作曲家)貝多芬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難以自拔的苦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
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德國作曲家)貝多芬
對音樂沒有適當才能的人要搞音樂,固然不會成為音樂大師,但是他由此學會識別和珍視音樂大師所作的樂調。——(德國詩人)歌德
輕快的音調在空氣里流動,如同微風似的拂著聽宮。——(法國作家)莫泊桑
音樂的基本任務不在于反映出客觀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內在的自我。——(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音樂的魔力,足以便一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音樂好就好在能按照任何一種感觸來調整對音樂的印象。——(俄國小說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細的手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音樂,是感情凝聚的河流——(中國作曲家)喬書回
"音樂是天使的演講",這句話形容得妙極。——(英國作家)卡萊爾
為什么高考作文不讓寫詩歌
首先,高考作文有它的限制性,即800字。
想當年在學生時代,很多同學都特別討厭寫作文,因為要寫800字,所以就各種口水話拼拼湊湊,好不容易達到800字后便有一種風雨過后見彩虹的感受。所以,就整體而言,并不是所有學生喜歡寫作文,如果非要以詩歌形式來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又有部分學生得哀呼了。
其次,詩歌的標準答案難以判定,評卷工作容易帶有主觀性。眾所周知,詩歌比較文雅而且容易讓人寫著寫著,就走向詩情畫意的路線了,那么每個學生對詩歌的感悟不同,所以很難劃定評分標準,又不像議論文和記敘文,總有一個核心點在里面。
我個人認為,詩歌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其實并不強,也不能深刻判斷出學生的文學素養與文筆,畢竟詩歌適合抒情適合詩情畫意,不適合判斷學生的寫作水平,也不能加強學生的寫作水平讓他們將來走出社會運用進工作崗位,更不適合應試教育。
然后,高考是以選撥實用性人才為主,詩歌比較偏向于主觀抒情,對于作文而言,無法全方位看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更何況,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寫作文甚至喜歡寫作,如果在高考作文里加上詩歌,那么這對于一些不喜歡文學不喜歡寫作文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個“丟分項目”。
最后,相比于議論文和記敘文而言,詩歌的形象更為抽象、朦朧、晦澀,缺少一定的判定標準,會給閱卷老師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更何況,詩歌的寫作難度也比較大,要講究韻律和節奏,需要長期的訓練與累積以及一定的文學素養,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所以,詩歌不像記敘文或議論文那般,找到觀點后就可以動筆寫了。
詩歌不能出現在高考作文上,這并不是一種悲哀,只是詩歌不適合高考,但它適合生活,適合真正熱愛詩歌的人去探索、實踐、傳承。
高考作文可以得滿分嗎
理論上應該有。但是目標太突出,過于彰顯,易受重重推敲。作文評分本來就主觀性強,況且見仁見智,評分老師是不會自尋麻煩的。就連小學高年級作文題的評分,老師都慎評滿分。
為什么高考作文滿分者很少成為作家
簡單地說,三個因素決定了高考滿分作文者很難成為作家。
第一個因素,高考是一種公共考試,高考作文考試作為公共考試之一項,必然是以一種平庸但高效的方式來甄選人才。高考作文從命題到閱卷,無論是命題老師還是閱卷老師,都是以一種盡可能主流的方式來考察考生。而所謂的主流,無非是大多數人普遍贊許和認同的觀念和價值取向,因此,以此標準衡量作文,高分者不過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主流標準之理想,也就是庸常得出類拔萃。這就好比,以最完美身高來甄選隊員,所謂的最完美身高也就是符合人群最大多數人的理想期望,它必然是一種平庸的完美,既不適合打籃球,也不適合練體操。高考作文滿分者也多半如此,它必然是按照主流的庸常標準最優秀者,與標新立異,獨創取勝的作家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第二個因素,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評分者都是教師視角,而非作家視角。一群寫作本就乏善可陳的資深語文教師擔任命題人;更多壓根就寫不出好文章的語文老師擔任閱卷人,說白了。就是讓一群票友來評議,他們要達到能夠慧眼識別好文章的程度,何至于屈身基層中學做一名語文教員?換言之,如果讓一群資深文學編輯來命題和閱卷高考作文,反而更可能將潛在的作家文章甄別出來,無他,術業有專攻耳。
第三個因素,高考作文考試從考試測量學的角度,根本就是一項失敗的考試。其失敗反映在三個方面:高考作文效度低。高考作文的訓練、評價都是按照一種教條的,保守的,甚至是僵化的條條框框來進行的,高考作文高分并不意味著考生的思想和寫作能力達到一個高企的程度,更可能只反映考生在訓練和考試中完全適應了那些僵化的條條框框而已。此其一。
高考作文信度低。高考閱卷是一項極其繁重的工作,一個省數十萬考生要在數百名教師的集中閱卷下在限定時間之內評分完畢。通常每份考試作文會被兩名閱卷老師分別獨立閱卷,只有在分差超過一個閾限值的情況下,系統才會提示復查并重新閱卷,所以絕大多數閱卷老師都會在高壓力下以快速瀏覽的方式迅速評分,并且傾向于給評一個中間的分數(避免被系統提示復查重新評閱)。以瀏覽方式快速閱讀必然是以不求甚解為特征,所以那些于平實語言中以思想取勝的作文必然會被漏過,而以夸張奪目的語言表達的作文更具有感知顯著性,被閱卷老師無意注意到。換言之,一篇優秀的作文被注意到并給予好評具有偶然性,往往以形式取勝,且碰巧對了閱卷老師的胃口,而缺乏一個客觀的尺度衡量。因此,所謂的滿分作文只是偶然的結果,不具有規律性與代表性。此其二。
高考作文根本就缺乏標準化。一個開放作文題的評分標準如果要標準化,可能需要制定數以萬字的評定細則,以涵蓋可能出現之各種情形;而且還需要對閱卷老師進行充分的培訓,以確保彼此對標準的掌握沒有歧義和明顯差異。這些對于高考作文而言,全部沒有;命題人以自己的主觀來擬定評分標準;教師以訓練學生“審題”為側重,教會學生如何揣測出題人意圖;閱卷來是以自己對評分標準的理解和掌握為尺度閱評,整個過程幾乎毫無標準化之規程。如是,評個滿分也好,零分也好,不過游戲而已。此其三。
一項低效度,低信度,低標準化的公共考試,無論怎么組織,都是一項失敗的公共考試。其性質與古代評閱八股文沒有本質的區別。
綜上所述,高考滿分作文者與未來作家本就是兩個范疇的概念,徒有形似,無論是思想性,藝術性,還是獨創性,二者根本就是南轅北轍。如果有哪個高考作文滿分者碰巧能寫一手膾炙人口的好文章,那也純屬巧合,不能說明二者有什么相關。
背什么內容對高考作文有幫助
用"背"的方法來提升高考作文水平!?
說實話,“三味"認為:不可取!
高中三年,特別是到了高三,時間是十分緊張而寶貴的!若想各科考取優異成績,不花足夠多的時間去學習,是很難的。"好鋼用在刀刃上。"如果在其他學科上學得算不上特別好的情況下,將大把時間花在背一些“對作文有幫助“的東西,恐怕是得不償失哦。
為了"高考作文"能背些什么呢?書本上的東西,基本屬語文基礎性知識,語文老師有要求,重在平時積累。課外的東西,太多太泛,背什么都不過是"大海撈針"!
作文,所考查的,一方面是學生的語文基礎和綜合能力,這方面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這方面更關鍵,但靠"背"是無濟于事的。
縱觀文藝界經典佳作或歷界高考滿分作文,其最大的成功之處,一般不在于其有多少奇詞美句,而在于它是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溫床。
大家一定對《賣米》這篇曾風糜網絡的文章還記憶深刻吧,它曾經看哭了多少人,憑的就是作者那份深深的情感。
無論高考作文是什么體裁,思想和情感才是致勝的法寶!
為了取勝高考作文,如果實在想背些什么的話,"三味"真心建議:那就好好地去背一篇象《賣米》這樣的優秀范文,真心實意地去養護好自己的心靈吧!
網絡流行語禁止進入高考作文,你怎么看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是個不懂教育的外行。高考作文從未禁止使用網絡流行語。恰當使用網絡流行語,不僅能給讀者以幽默詼諧的感受,又能彰顯作者與時俱進的思想風格。巧妙作用也是考生獲取高分的一條有效路徑。
為什么高考作文要求除詩歌外
語文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關于高考作文,我先說一個故事:
1930年,臧克家報考青島大學(1932年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他高中數學幾乎沒有學,以致高考數學得了個零分。可是,他的國文作文《生活雜感》,寫了三句詩:“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時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師聞一多十分賞識,給了他全體考生里國文的最高分——98分,使這個數學吃了鴨蛋的考生,被青大破格錄取。臧克家從而成長為杰出詩人,寫出《有的人》這樣的優秀詩篇。
這個實例,說明了聞一多先生是個伯樂。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民國時期的高考,是可以寫詩歌的。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然而,現在高考作文要求詩歌除外,不能寫詩歌,為什么呢?
一、高考作文的目的。
高考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人文素養與思辨能力。而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因此,考生必須選擇議論文或記敘文,這樣的文體才是合適的。
二、詩歌的評判標準難統一。
一般高考作文由三位評分老師作為一評、二評、三評。而詩歌的評判標準因人而異,很難統一標準。
詩歌分為古體詩和現代詩。
古體詩有嚴格的音節和韻律的要求。高中生沒有深厚的古詩功底是寫不好的。
而現代詩的流派眾多,有什么后現代、朦朧詩、梨花體、羊羔體等等。
對于什么是優秀的現代詩,詩評家也頗多爭議。
比如梨花體,雪小禪說:“趙姐姐的詩我不怎么讀,是因為一讀她的詩我就想談戀愛。”
千尋說:“趙麗華是近年來詩歌界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但也有人不屑一顧:“隨便找來一篇文章,隨便抽取其中一句話,拆開來,分成幾行,就成了梨花詩。”
有人戲言:“如果一個有口吃的人,他的話就是一首絕妙的梨花詩。”
我們看看趙麗華的名作《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如果高考作文出現這樣的詩歌,評卷老師會不會打起來呢?
三、詩歌不是現代人寫作的主流。
從選拔未來人才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并不是詩人的選拔考試。
現代的寫作要求,一般能夠達到語句通順、表意明確即可。
除了專業詩人,現代人常用的寫作不外乎就是,寫寫演講稿、計劃、總結等等,日常交流幾乎不需要詩歌。
高考作文也就不必把詩歌作為廣大考生的評判標尺了。
四、高考作文評卷的時間限制。
高考作文的評卷老師,每天要評判上千篇作文,閱評每篇作文不會超過3分鐘。
而詩歌需要品味,需要吟誦,評卷老師是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琢磨詩歌的。
如果匆匆評卷,就會遺漏像臧克家那樣的人才,這是很不公平的。
另外,評卷老師們也達不到聞一多的詩歌鑒賞水平,無法一眼識英才。
所以,高考作文索性禁止寫詩歌,一了百了。
——謝謝您的關注點評轉發
你當時的高考作文是什么
我是16屆河北的考生,做的是全國一卷。當時的高考題目是什么?看圖寫作題,就是下面這張圖片。看到的第一眼,心里冒出一個想法“完了,怎么辦,議論文,書信體都練了,偏偏沒有練看圖寫作題,這可怎么辦啊”大
當時真的是嚇壞了,那是高考啊,怎么能允許自己出錯呢?我做題有一毛病,試卷發下來先看作文題目,想著一邊寫前面的一邊想主題。這下子可好,一下子嚇懵了,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前面那些題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做完的。
前面寫完只剩作文的時候我就拼命的看圖,恕我理解能力有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來我讓自己冷靜下來,對自己說,沒事,反正都不會,大家都是第一次寫這種作文。最后我也忘記了自己立了個什么意,總之盡量符合圖片的意思,因為是瞎想的,所以印象并不深刻,我就記得當時我想要把作文的整體過渡寫好,然后字寫好,文筆盡量優美,希望從這些方面多得分。
說實話,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作文是什么意思。看看大家們的說法。
點評人:著名作家遲子建
這 個作文很有意思,難度倒是不大,一般考生都很容易理解,很容易發揮。但這個題目,可發揮的空間,可展現個人想象力的空間不大。從立意來說,題目不算新穎, 不過作為考題來說,考生應該比較喜歡,很好答,很貼近考生的真實生活,也有對應試教育的反思,體現出了積極的一面。考題定位也很準,考生不容易走偏。當年 我高考作文就是寫跑題了,如果有這個題目,或許就不會跑題了。我認為,考察一個考生,考察他的作文、思辨能力,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題目,讓大家有多重寫法 的題目,會更容易發揮考生的個人才能。
點評人:著名作家馮驥才
今 年的考題挺有新意的,作文題目的創造性會比作文的創造性強。因為現在是讀圖時代,大量圖片給人以愉悅和快感,適合年輕人;題目本身孩子們也有得談,因為這 是他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大人對孩子考分的在乎,孩子們對分數的反應,這個感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過這樣的作文題比較難促使孩子挖掘更深一層含義的 東西。因為讀圖都是快餐時代,都是表層反應,往往深一層的感受和想法沒有,這是視覺時代和網絡時代的問題。沒法挖掘深一層的東西,學生另外一種能力很難體 現。
總的來說,這個題目很好,很有創意,但希望明年不要全國各地作文題都是漫畫,希望還有別的新意,并且可以引導學生往深一層思考
點評人: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
這個題出得不錯,是開放性的,考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發揮,比如獎勵和懲罰比較,可以從各個方面來寫,但是這個題如果要寫得好,就不能太拘泥,不要只一味批判家長的做法,家長是不是做的不對,對在哪,錯在哪,可以怎么改善,考生要打開思路。
題型上來說,不是材料作文,因為全國都在培訓考生進行驅動型性寫作,但我認為還是要扎扎實實讓學生做好各種準備。這道題還考察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全面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如何才能考好高考作文
謝謝!我原是遼寧省鐵嶺市作文教研中心成員,肩負過鐵嶺市作文教研教改任務,經十幾年作文教研教改,學術論文《“課文――生活――作文”的內在群系》曾獲省市縣獎,填補了遼北作文教學歷史上的空白。
怎樣答好高考作文呢?
我舉一實例供你參考。我孫女高嘉昕現是大一本科。在2024年高考作文時,遇難題“二戰材料”的。開始命題立意大腦一片空白,待冷靜后仔細讀材料,終于命題和立意了,中午時我電話問孫女“題目?立意主題?”。孫女回答后,我肯定地說“你的作文在55分以上”。高考成功下來,語文是高分的。
我肯定孫女高分是有理由的。一,按老師作文要求去做。二,父母都是本科生,地母是教初三語文的。三,孫女從小學到高三,對爺爺的學術論文很感興趣……言簡之,孫女集多師之精華于己在考場發揮出色的。
綜上所述,考場上的發揮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等綜合性決定命運的!
2024年高考作文匯總,看看哪個省的題目最難寫
來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匯總啦!
浙江卷是開放性題目呢,有字和無字大概要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