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佳句賞析
【第1句】: 有關離別的詩句的賞析
【第1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此詩是送別的名作。
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
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第2句】: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曲》(《陽關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境內。渭城在長安附近。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當時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經渭城,出陽關(或玉門關)。
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區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民族之間也經常有政治上的交涉,軍事上的沖突,因此,往來道途的人很多,而在當時,兩地的生活水平、風俗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當親友到這種遼遠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人們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別之情,如這首詩所寫的。 從詩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離家作客,而是已經游宦長安,這一次,又奉使到更遠的西安去。
王維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從長安出發,王維送到渭城,置酒餞別,詩即從渭城風物寫起。
前兩句布景。地是渭城,時是早上,細雨濛濛,沾濕了微細的城土。
天氣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難,當然也就增加了別離的悵惋。客舍寫明客中送客,并顯示遠送渭城,暫留復別的情況。
古人送別,都要折柳為贈,所以柳色青青,見之不免觸目驚心。朝雨畫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離別之情,只寫景物,而別情已有豐富的暗示。
后兩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雖然遠送,勢難再留,這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勸元二再飲一杯,再待一會而已。
用一“更”字,則此前之殷勤勸酒,此刻之留戀不舍,此后之關切懷念,都體現了出來。所以這一個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戀、關切呢?因為元二一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象自己這樣的知心朋友了,何況他還越走越遠,要到安西呢?從此以后舉目無親,還是在故人面前多飲一杯吧。只這廖廖十四個字,就將好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抒寫無余。
言簡意賅,語淺情深,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第3句】:《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 賞析: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
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誰不得而知,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
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
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詩,卻是對友情的最好詮釋,此詩更是被后人所傳誦。
【第4句】:《別董大》二首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賞析: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
【第2句】: 1離別詩+賞析
【第2句】: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第3句】: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第4句】: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下闋)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第5句】: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
憶君遙在瀟湘上,愁聽清猿夢里長。 【第6句】:寫情 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第7句】: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 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第8句】: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第9句】: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10句】: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11句】: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第12句】:謝公亭 李白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第13句】: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第14句】: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第15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杰".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第16句】:《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第17句】:《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圣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第18句】:《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第19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注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贊嘆!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第20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
【第3句】: 求一首離別詩的賞析700字左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 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詩意 三秦之地護衛著都城長安,你將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我與你都充滿著離別愁意,(因為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好似親密近鄰。
(我們)不要在分手的岔路上因離別而感到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流淚沾濕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
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
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第一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
“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
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
“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
“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
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
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第二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
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
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三句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氣象闊達,志趣高遠,表現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第四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
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
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總述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
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
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的詩風。
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
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
這種詩風爾后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
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中。
【第4句】: 佳句和賞析
古文名句賞析(一)宋詩 詠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宋代文人林逋的詠梅代表作之一。此句每每令我
憶起兒時在武漢寒意料峭的冬日,晶瑩嫵媚黃玉般的臘梅靜靜的綻放在皚皚白雪之中虬勁
的枝頭,其若有若無不離不棄的幽香引人禁不住踏雪尋梅的雅致。林不愧號稱為“梅妻鶴
子”,若不是喜愛之至,怎能信手拈來如此佳句?
古文名句賞析(二)宋詩 說理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理學家朱熹的詩作,記得它是某宋詩選的首篇。選為首篇者,或許緣于隨機,但更可
能是editor's choice, *_*. 如果單單考慮文采,此朝風流人物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
強于此詩者比比皆是。但是,朱不愧是一代宗師(雖然對他老人家的男女授受不親之類
的嗤之以鼻,但寧愿相信或許只是后人斷章取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平白遭踐名人罷
了),寓理于詩的意境之中,于平凡之中見不平凡,實在是非尋常人能為。或許,那位
editor 深諳為學之道,在于開闊思路,在于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故置之于首座令人開
卷有益,實在是用心良苦呵。
古文名句淺評(三)樂府 不渝
“上邪,。,山無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始敢與君絕”
各位收看過瓊瑤阿姨的還珠格格的,一定對其中紫薇的愛情誓言印象深刻吧?可知原文出
自古老的經典否?對照一下,就會發現她只不過將古漢語轉手為大白話,由嬌怯怯,溫柔
可人,楚楚動人的紫薇口中道出,更加襯托出其愛之堅貞不渝。僅此就暫且容忍她老人家
剽竊一把罷。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金戈,鐵馬,冰河。慌亂得讓人以為是夢。大夢卻不得覺醒,又有多少人能自知?古老的
邊城,蒼茫的暮靄中,軍營里孤獨的號角吹響,寒意蕭瑟。戰亂之下,雖是天色已晚,倦
鳥歸家,城里還是幾乎空無一人。只有寂寞凄涼的號角聲,籠罩在寂寂無人的一座死城。
古文名句淺評(六)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頗有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真諦。
但凡借助文字來傳經悟道著,難免會被他人遭到斷章取義的歪曲。有道是:差之毫厘,謬
以千里。
“盜亦有道”,人性本善,應當同情那些不幸為盜者,因為常常“社會”與他們的墮落有
莫大關系。當然平常人還是要自我保護,自求多福。
古文佳句戲說(七)宋詞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墻柳。”
艷麗的描繪愈發襯托出棒打鴛鴦的不幸。陸游和表妹唐琬小夫妻倆,郎才女貌,舉案齊眉
卻生生被他母親拆散,不得比翼雙飛,白頭到老。只得如孔雀,東南飛十里,一徘徊。
陸游某日游園偶遇唐琬,已再嫁為他人婦,悔之晚矣,只能連嘆“莫莫莫,錯錯錯”。
想當年,陸游投筆從戎,鐵馬冰河,頗有“俠之大者為國為名”之大俠風范。怎奈英雄也
有弱點,居然還是個致命的?難道果真是因壯志未酬身先死,才讓英雄淚沾巾的么?
古文佳句戲說(八)唐 竹枝詞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和朦朦朧朧的愛慕嗎?夢中人的一顰一笑,是不是讓你失魂落魄,寢食
難安?若即若離,亦步亦趨,卻永久地占據著內心深處中最柔軟的地方,縱千金難換?
有兩句詩:
大家齊把干勁鼓
為了建設社會主
你看見了一定會罵它狗屁,對,這是經典的狗屁。這兩句詩的作者那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
中國文化人的墮落是從哪里開始的,俺不知道;但是,至少郭老不是始作俑者,但也功沒大焉。大家看見了一定覺得上面的句子少了個字,對,正是丟了“義”字!以郭老的地位,即使不能挽狂瀾于既倒,也不能這樣推波助瀾吧~~
【第5句】: 求一篇離別詞賞析短文,300字左右
【第1句】: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游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
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 離情欲淚。
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
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余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
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征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
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征,其后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
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云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于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
“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征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于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
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
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
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于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
“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
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于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
長時間的體驗個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情感,并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并在這一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恒的藝術魅力。
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第2句】: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 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以為戀人的惜別之作。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
【第6句】: 好句好段+賞析
原發布者:謝道賢
句段賞析
一、問題呈現形式
【第1句】:賞析(理解、品味、點評)下列句子(段落)。
【第2句】:下列句子運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分析:
①這些問題表述形式雖有所不同,但答案的核心點都是一樣的。
②既然是讓我們賞析這個句子(段落),說明這個句字肯定在某些方面特別有特色(比如語言、內容等),我們要抓住這個最突出的點來賞析。
二、句段賞析的角度:語言、內容、結構
語言角度賞析:可以從詞語(優美的詞語、修飾限定性的詞語、諷刺性的詞語、方言詞語、幽默性詞語)、修辭手法、描寫方法、表現手法、說明方法等角度出發,選擇最突出、最擅長的一條去品味、去分析。
答題格式:這個句子運用了……(賞析角度), ……(對角度進行分析), 形象地說明了……。(特別注意要聯系上下文)
內容角度賞析:含義深刻,對生活有很深刻的啟示。
句子含義(言外之意)的分析方法:
【第1句】:抓住句子的關鍵詞(修飾性詞語、實詞)。
【第2句】:結合句子的背景及句子所在的段落的內容。
【第3句】: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或標點符號。
答題格式:這個句子含義深刻,令人深思。它告訴我們……。
結構角度賞析:主要是針對過渡句(承上啟下)、主旨句(表現了文章的主旨)、抒情議論句(分析句子所表達的感情,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第7句】: 好句賞析
△ 傲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諺語
要有正義感,不要盛氣凌人。
△ 貴者自貴,視若埃塵;賤者自賤,視重千鈞——晉朝·左思
高貴者自以為高貴,我都可把他看作塵土一樣,卑賤者雖自以為卑賤,我可把他看作千鈞一般重。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北宋·王安石
不怕浮云遮住我縱目遠眺的視線,因為我站在山峰頂上的高塔最頂層。比喻作者有遠見卓識,高瞻遠矚。今人引用來說明,人有了政治上的真知灼見,就能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清事物的本質,不管什么政治“浮云”都不能迷惑自己,都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
△ 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屈原(史記)
整個社會都黑暗混濁,只有我才清白,人們都是昏沉麻木,只有我才頭腦清醒。表白了屈原的高潔情操以及他對黑暗政治的憤恨。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意大利諺語
強調堅定不移地朝自己的目標去奮斗,不去管別人如何議論紛紛,如何評論。
△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諺語
表示自己的道路已選定,不再更改。也用以要求別人不要干擾自己。
△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春秋·孔子
不要因為某人的話說得漂亮,就提撥重用他(而要看他的實際行動),也不要因為某人不好,犯了錯誤,就廢除他說過的正確言論。啟發人們要全面地分析、考察某人和某些言論。
△ 賞不避疏賤,罰不避親貴——晉·楊泉
賞賜不遺漏關系疏遠和地位低下的人,懲罰不放過關系親近和地位尊貴的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請您再干完一杯酒吧,分手以后,您向西出發,走過陽關以西,就沒有什么知心朋友在身邊了。以上兩句詩,分別時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祝愿和安慰上,而是把內心深處對友人的真摯篤厚的情誼傾吐出來。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
這桃花潭的水盡管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別我的深情厚意。比喻夸張用得十分貼切,把對友人的深情厚意表達得極其形象、具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