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名著經典語錄
獲得矛盾文學獎的現代著名作家路遙的名著《平凡的世界》的精彩句子摘錄:
01
生命里有著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著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風浸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斗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02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03
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04
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靜地對待歡樂和幸福。
05
命運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歡樂。
06
人生啊,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永恒的痛苦,也沒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時是那么平展,有時又是那么曲折。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07
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08
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對生活的波濤和巨浪給淹沒。你會淹沒,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淪。
09
多少美好的東西都消失和毀滅了,世界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也在繼續著,可惜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不斷地失去自己珍貴的東西。
10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沒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的一生幾乎那么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平凡無奇地度過。
11
在我們短促而漫長的一生中,我們苦苦地尋找人生的幸福,可惜幸福往往與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寶貴的青春年華,當皺紋悄悄地爬上眼角的時候,或許我們才稍稍懂得生活實際上著意味什么。
為什么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被過譽的名著
這其實也是一個在當今文學評論界和文化史學界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諸位專家的眼里,路遙花費6年多,用生命寫就的《平凡的世界》在文學界的地位還遠比不上他用20多天寫就的《人生》。
這一點,從《平凡的世界》的出版就可以初見端倪。
《當代》雜志的周昌義,說的那句: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
這句話,就直接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判了一個無期徒刑。
甚至有許多文化界的人士,在看了《平凡的世界》之后,都不相信這會是《人生》的作者的作品。
他們都認為這個作品是屬于“戀土派”的,陳芝麻爛谷子的作品。
沒有新觀點,沒有創新感,沒有新寫法,一切都是老舊的,這就是一部多余的作品。
其實從文學史的發展觀點來看,這也沒有什么不對的,這確實是“鄉土的作品”,這也確實是“現實主義寫法”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在之前的文學史上比比皆是,確實談不上驚艷,新奇。
所以對于《平凡的世界》文化界一直都沒有給它很好的評價,反而是廣大的讀者將《平凡的世界》捧上了神壇,成就了它“茅盾文學獎”上的“最閃耀的明珠”的事實。
那這樣就非常的尷尬了,那么我們是應該聽從專家們的意見,還是應該順從人民的呼聲呢?
我們是應該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平凡的世界》,還是應該遵從內心的召喚去讀《平凡的世界》呢?
這個選擇題,已經擺放在讀者們面前幾十年了。
但是很神奇的是,《平凡的世界》這本老書,如果真像專家說的這么平庸的話,按道理過了這么久,早就應該慢慢消失在人們的書單上了。
事實上,卻出乎專家們的意料。直至今日,《平凡的世界》依然是排在文學類的暢銷榜單上,傲視群雄。
在各大圖書館,無論是公共的,還是大學的,《平凡的世界》的借閱量總是最高的,翻得最舊的。
在各種社會調查中,無論城鄉,《平凡的世界》總是被提起最多的書,也是讀者最多的書。
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呢?
正如提問中所問的,《平凡的世界》真的是一部過譽的書嗎?
只能說,這要看你所處的位置來決定的?
如果你是文化界的專業人士,那么《平凡的世界》就應該真的是一部過譽的作品。
如果你只是一部普通的讀者,那么《平凡的世界》的確是實至名歸。
如果你更是經歷了那個時代,那么《平凡的世界》那就是你人生中最好的一部作品。
喜歡此文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敬請支持。
《平凡的世界》中有哪些經典語錄,哪一句震撼了你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巨著,高中讀過一遍,去年夏天又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每次看完內心都會被深深地震撼到,書中的金句也蠻有道理,而且字字鏗鏘有力。
以下是書中震撼到我的句子:
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還是悲,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一場人。
有了希望,人就會產生激情,并可以義無反顧地為之而付出代價,再這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么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
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話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度。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生活連續劇,在劇中每個人都經歷著酸甜苦辣,都面對著坎坎坷坷,生活真的不容易。但人的偉大就在于在不容易中堅強行走。
適用于作文中的經典語錄.名著非言情中的語錄
謝謝您的,這個太多了,中國文學、文字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用心去揣摩,具體用到哪些經典的語錄,要看你的文章表達的是什么,要看你的社會閱歷,還要看你對這些經典的理解,總之,能運用好經典,能給你的文章潤色加分,能給你的文章情懷的表達更為精準,不知道回答是否滿意,謝謝!
如何閱讀《平凡的世界》
巜平凡世界》應該這樣讀,文學創作是許多文學青年的夢想,但路遙確走得非常艱難。路遙1973年幸運之神降臨,被延川縣委書記推薦到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從此開始了他喜歡的文學之路。在創作《平凡的世界》之前就創作了中篇小說巜驚心動迫的一幕》,這是在“文化大革命”尙未結束時候聲討“文化大革命”的小說,一是有卓越膽識,二是有超前眼光來寫作,當時遭到全國各大刋物退稿,巜當代》慧眼識珠,尤其是得到了老作家秦兆陽的欣賞巜驚心動迫的一幕》才得以在這個雜志上發表,并且以這篇小說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使路遙堅定了文學之路的決心。1981年6月,不到32歲的路遙,又用堅強的毅力完成了13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先后也遭到退稿,最后終于發表了,在全國又引起烘動讓路遙一舉成名。
巜平凡的世界》這篇長篇小說的創作也很不平凡,當時正處于“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和改革開放的前期。而且路遙由于生活的艱辛,身體也不是很好,但他仍然以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去創作這部有著當時社會背景的題材的小說,創作的時間用了6年嘔心嚦血完成了這篇巨著。巜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很大,1975年到1985年間,全景式展現中國城鄉生活間的巨大歷史變遷。作品共分六卷三部,一百萬字,當時正值各種藝術思潮遍布中國文壇的時候,路遙創作得并不輕松,第一部完稿后,過去發表他的一些作品的一些刋物紛紛退稿了(認為不適應社會潮流了,屬于老一套戀土派),稿件輾轉了幾個編輯部,最后由謝望新主篇的《花城》發表了,發表后并未出現好評,反而遭遇文學人士的嚴勵批評。但路遙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堅持創作第二部,第三部。可就在抄寫這些稿件時,路遙沒有痊愈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吐血。通過六年的堅苦創作終于完成了這篇巨著,并一舉奪得了中國最高文學獎一茅盾文學獎。
“路遙是一個成功與失敗的悖論”。中國小說學會付會長這樣評論他。他和路遙是期刋巜延河》的同事。路遙去領獎的路費還是借的。
總之,閱讀這部小說要從當時歷史背景中看,1975年和1985年當時的中國城鄉變革中來看,這部小說成功地展現了當時中國城鄉生活間的巨大歷史變遷。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孫少平等一批主要人物人生,生活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面貌的艱辛故事。同時有些也是他自己生活的縮影……。
《平凡的世界》為何經久不衰
謝謝!說下我的感受,《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反映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奮斗史!語言,情感真摯樸實,人物的心理描寫真實生動,能夠與讀者產生強烈共鳴,少平兄弟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太震撼人心!我們也該保持本真,不向困境低頭,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當代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哪部改編的最好?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或者是紅高粱
看過 白鹿原, 白鹿原很貼合原著。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沒有融入原著原汁原味,像一群現代人演過去的故事。
紅高粱電視劇沒有看過不予評論。
電視劇精彩與否一看情節設置,二看演員演繹魅力。關鍵還是后者,比如射雕 拍了好幾個版本 相同的劇本一樣的故事情節,黃蓉版射雕之所以最受認可 ,完全由各個演員撐起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導致該劇成為經典。區別就在于演員是否演繹出一個自然、有靈魂符合在故事情節里的位置,這也是為什么李亞鵬版受指責的原因。
回來說 白鹿原,劇里每一個演員基本都演的很鮮活,沒人否定路子林 白家軒 路三 甚至配角傻子 白興兒 的演技,寡婦那小腳走路的樣仿佛就是從舊社會走來,一副副真實場景還原了舊社會畫面你我置身其中,加上劇本不錯,劇情每前進一步就牽動觀眾的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白鹿原劇情之所以引人入勝,用《 麥琪的禮物 》作者的成名技來形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出乎你的意料又合乎情理不狗血!這才叫人看了這集想下集!看的有滋味!待到大結局后能回味無窮!
如何評價平凡的世界
17歲那年高一,與物理老師投緣,那時周末去他家拜訪,老師也是個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他的宿舍就在學校里的一個平房里,那時他整個房間只有一張床墊和一個裝衣服的箱子,但是床頭放滿了堆如小山的書,那一晚在老師家聊到很晚,話題如今已不記得,只是記得臨走的時候,讓老師借本書回去看。老師從書堆里抽出了一本厚厚的黃色封面的書說:你讀讀路遙這本書,他對我的影響最大。我感激地接過書,端詳一看,書的名字是:《平凡的世界》。
那時候我不知道這本書講什么故事,對它也沒有抱很大的期待,既然是老師推薦,我便好奇地看看到底講的啥。但是當我打開書讀下去,便被里面的故事和世界迷住。其實書里描述的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高不可攀夢寐以求想成為的人物形象,它只是描述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在一個黃土高原普通的村莊里,孫家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命運的故事。這本是很老套的劇情,但是路遙在這本書里,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空闊、寬容而又有溫度的現實世界。這個世界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沖擊著每一個閱讀者的心靈。我依然記得那時候在學校宿舍,拿著手電筒看書時,被少安在貧困面前永不磨滅的斗志和永不放棄的責任感所震撼,被少平因強烈自尊所激發的通過勞動改變命運的熱情所感染,被里面各自人生的無常所唏噓。故事的結尾與開頭相比,文革已經結束,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大時代洪流一路向前,每個人都度過了十多年的光陰,他們在歲月里度過了自己最好的年華,也經歷了人間的苦難和滄桑。每一個人的命運,雖然普通平凡,卻又曲折豐富,每一個平凡人的世界,都是一本難以讀完的書。也正是每一個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偉大的世界。我還記得讀完最后一頁掩卷時,有種想大哭一場的沖動,身體里仿佛有無盡的力氣想宣泄出來,不為別的,只是為自己作為一名平凡人而激動不已。
一直以來,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不平凡,都要變得不一樣,有時候在想,到底什么是不平凡?是掙回來的萬貫財富?還是是身居高位的重要官職?是無人企及的技能?還是是萬人擁簇的名氣?自己曾經質問過這個簡單卻又深奧的命題,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的加深,在自己的道路上探索過,也從別人的生活里旁觀過,漸漸明白,所謂的不平凡和平凡,就跟老子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個道理,不平凡的人的光環下,他也有普通平常的一面,而平凡的人中,也蘊藏著偉大的個性與光輝。 因此,我們不必為自己在某方面超人一等就沾沾自喜,也不必為自己是萬千大眾茫茫人海中普通的一員而自卑彷徨。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偉大而又不平凡的,最簡單的就是,你要永不止步地奮斗,要有正直善良的品行。說簡單點,就是要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人。你要相信,善良的人性與生俱來就是要散發光輝的,這會讓你與眾不同。就像另一本書<活著>里面的福貴一樣,即使你經歷的大多數是苦難,但當歲月的流逝抹去所有的悲傷,年老的他蹲在老樹下述說自己的過去,你仍然能感覺到一個普通人生活的不易,一個平凡人生命的不凡。
所以,不必慌張,不必匆忙,來到這個世界,就好好地去擁抱感受這個世界,瀟瀟灑灑走一趟 。走完一個平凡的人生,生命的厚度與沉淀就已經讓你足夠不凡。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六百年前,王陽明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詮釋。
ps:15年后,《平凡的世界》連續劇開拍了,書中的故事和人物變得更加立體。王雷和袁弘的表演可圈可點,我從頭到尾追了一遍。在如今的年代,我在南方滿城綠樹的城市,看四十年前黃土高原上發生的故事,不管是時代背景還是生活環境都相隔甚遠,但是卻總感覺身在其中,我與他們一起,經歷著貧困苦難的折磨,享受著撥云見日的快樂,還有那,似曾相識的青春與愛情。推薦!
路遙為什么將《平凡的世界》取名為平凡的世界
路遙在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長篇小說的第一部定稿了之后,原本路遙是想取名為“走向大世界”三部曲:“黃金”,“黑土”,“大城市”的,但是他還是對這部書的名字不是很滿意。
于是路遙又想取名為《普通人的道路》等等幾十個名字,但是總覺得有所欠缺。
路遙覺得自己準備了三年,又花了一年,總共四年懷胎才生下來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得響的名字,這樣才對得起這部書。
當路遙咬盡腦汁也想不出名字的時候,他就打電話給詩人子頁商量。
子頁在看了路遙給的幾十個名字之后,就根據路遙的創作特點和詩人自身的直覺,于是脫口而出:那就要《平凡的世界》怎么樣?
路遙一聽,也脫口而出:這名字太好了。
其它朋友聽了這個名字,也覺得這個名字很好,既樸素又大氣,內斂,不張揚,正是路遙小說的特點。
于是路遙的這篇長篇小說就有了名字,也就是我們喜愛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里面有沒有壞人
這里指的壞人是什么標準呢?如果是以損人利己為目的,這樣的人是沒有的,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角色。只有一個人,最后罪有應得,被繩之以法。
【第1句】:田福堂 極力的反對潤葉和少安在一起,不惜兩次告發少安,第一次是少安分豬飼料地,第二次是少安貸款的事,而田福作為一個父親完全是為了女兒以后的幸福,所以他不是壞人。
【第2句】:少平的表舅 少平無依無靠去投奔的遠房親戚,雖然對少平的態度很惡劣,但是也為少平找到了安身之所,在窮到那種程度,那些小農意識也在所難免。
包工頭胡永洲是一個壞人,因為他利用自己包工頭的身份,強奸和欺負無知的少女小翠,最后讓少平和小霞舉報,被公安機關繩之以法。
《平凡的世界》你看過幾遍
華少曾經在2024年11月30日和12月30日分別對《平凡的世界》作過兩次回答。華少對《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田曉霞和賀秀蓮的命運發表了自己的讀后感。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 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華少于1960年出生在洞庭湖畔的一個小鎮上,雖算所謂的城里人,但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農村,若知一些農村習俗和事,所以說華少與小說里的人物孫少安和孫少平是同時代人,因此被《平凡的世界》里的時代和人物深深的汲引住了,兩次閱讀了小說,也觀看了兩次電視劇。
《平凡的世界》里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里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對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經歷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很關心。但是還過觀看電視劇和小說,可以讓我們間接知道當代與現代的農村與農民,也能夠給我們啟示和觸動。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是這一片片黃色的土地,在這片黃色的土地里就是一個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