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泰山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第1句】: 描寫泰山的句子
登岳
【元】張養浩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句,滿空笙鶴下高寒。
天門銘
【元】杜仁杰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
元氣裂,兩儀具。五岳峙,真形露。
惟岱宗,儼箕鋸。仰彌高,屹天柱。
浩千劫,空來去。誰為鑿,起天慮。
匪斤斧,乃祝祖。一竅開,達底處。
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
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顧。
躇此往,嘉無數。無懷下,兵刑措。
七十君,接鑾輅。圣道熄,彝倫斁。
揖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
象緯森,敕訶護。朝百靈,由茲戶。
金璀璨,朱間布。九龍蹲,萬無怖。
我欲叩,閽者怒。辟何時,坦如故。
對冕旒,獲控槊。豁蒙蔽,泄塵霧。
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
額血殫,帝聰悟。崖不磨,蒼壁豎。
刻我銘,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紀夢
【元】徐世隆
我夢天倪子,同登日觀峰。
骨強清似鶴,步健老猶龍。
方外無官府,堂中有岱宗。
仙閭真福地,杖屨會相從。
送天倪子還泰山
【元】徐世隆
九十行年發未華,道人風骨飽煙霞。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
牛膝藥靈斟美醞,兔毫盞凈啜芳芽。
隱居自愛陶宏景,莫作山中宰相夸。
泰山喜雨
【元】張志純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
高臥今何在,東山似此山。
題桃花峪
【元】張志純
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
桃源知不遠,浮出落花紅。
游靈巖題壁
【元】趙文昌
路人藤陰石徑涼,馬頭遙認贊公房。
兜羅天近云煙濕,婆律風清草木香。
紅鶴飛來山隱隱,玄猿啼罷月蒼蒼。
窮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須到上方。
【第2句】: 描寫泰山的句子和詞語
(1).山名。在 山東省 中部。古稱東岳,為五岳之一。也稱 岱宗 、岱山 、岱岳 、泰岱 。主峰 玉皇頂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舉行封禪大典。《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 邦所詹。”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泰山 為東岳,在 泰山 博縣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曉登 泰山 道,行行入煙霏。” 劉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虛縣 泰山 …… 泰山 即 東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價值的事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漢 揚雄 《解嘲》:“夫 蕭 規 曹 隨, 留侯 畫策, 陳平 出奇,功若 泰山 ,響若坻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我與你情似 泰山 ,恩同 東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識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豈驚奇,及其既沒,泣涕追思, 泰山 喬岳,忽然崩摧。”參見“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頹 ”。
(5).比喻安定穩固。 漢 枚乘 《七發》:“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蘇洵 《遠慮》:“蓋天下雖有 泰山 之勢,而圣人常以累卵為心。”
【第3句】: 贊美泰山的句子是什么
贊美泰山的句子:
泰山真美啊!勤勞的人民又給泰山增添了不少景觀。泰山,我們民族的驕傲,在人民的智慧與創造中會變得更加雄偉壯觀!
泰山真高呀!高得快插破天了,好像一根立足天地之間的石柱;泰山真險呀!山勢陡峭,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泰山真奇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刻成神態各異的面孔。
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無數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與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猶如登長城一樣成為了許多中國人民的夢想。
泰山用樹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頭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臉用縷縷紅霞作胭脂打扮的雄偉壯麗。我愛你泰山!
泰山以其古老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了世界的一座大寶庫。
【第4句】: 比喻泰山的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甫《望岳》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杜甫《望岳》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 杜甫《望岳》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許渾《金陵懷古》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
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 —— 賈魯《登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 李白《游泰山》
對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 黃庭堅《醉蓬萊》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 李白《從軍行》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 蘇軾《念奴嬌·中秋》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 李白《游泰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 賈魯《登泰山》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 李白《游泰山》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第5句】: 關于泰山的句子
【第1句】:泰山真美啊!勤勞的人民又給泰山增添了不少景觀。泰山,我們民族的驕傲,在人民的智慧與創造中會變得更加雄偉壯觀!
【第2句】:泰山真高呀!高得快插破天了,好像一根立足天地之間的石柱;泰山真險呀!山勢陡峭,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泰山真奇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刻成神態各異的面孔。
【第3句】: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無數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與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猶如登長城一樣成為了許多中國人民的夢想。
【第4句】:泰山用樹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頭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臉用縷縷紅霞作胭脂打扮的雄偉壯麗。我愛你泰山!
【第5句】:泰山以其古老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了世界的一座大寶庫。
【第6句】: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稱為五岳之首。古人盛贊泰山“萬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云”,生動描寫了泰山的壯麗景色。
【第7句】: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不但歷史悠久、風景優雅、碑刻眾多而引人入勝,同時還因它日出的景 色奇美、形態各異、變化多端而聞名于世。
【第8句】: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第9句】:泰山腳下勤勞樸實的人民正在充分挖掘泰山的潛力,以山為題,借題發揮。每年一度的國際登山節,吸引著國內外朋友前來觀光旅游。山美、水美、人更美,泰山家鄉的人民為此感到驕傲,伸開友誼的雙手,歡迎國內外朋友去泰山做客。
【第10句】:泰山還有許許多多的美景和動人的傳說,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盡,希望你能有機會去細細欣賞。
【第11句】: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嵐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成為我國山水名勝的集大成者。
【第12句】:泰山的美麗風光令人向往、贊美、真不愧為五岳之首。我多么希望將來在游一次者如有人間仙境的泰山啊!我不禁深深贊嘆:“俗話說的好,廬山秀,黃山之風光,泰山之雄偉!”
【第13句】: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峰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里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
【第14句】:我游覽過四川的峨眉山,我游覽西安的華山,我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可是,我最愛峰巒雄偉的泰山!
【第15句】:因為盤古開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第16句】:這奇、美、險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絕倫的圖畫。泰山顯得更加壯麗,更加富有魅力,使我流連忘返
【第6句】: 求有關泰山的成語,句子,名言,俗語,歇后語等
篤定泰山 像泰山那樣穩定。
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不識泰山 不認識泰山。
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還重。
鴻毛泰山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人心齊,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泰山鴻毛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泰山壓頂 比喻遭遇到極大的壓力和打擊。
泰山其頹 舊時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泰山壓卵 泰山壓在蛋上。
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強大的一方必然壓倒弱小的一方。 泰山北斗 泰山:東岳,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讓土壤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
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
比喻偉人死亡。 穩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
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重于泰山 比泰山還要重。
形容意義重大。 泰山盤石 比喻安定穩固。
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安若泰山 〖解釋〗形容極其平安穩固。同“安如泰山”。
泰山磐石 〖解釋〗比喻安定穩固。 死重泰山 〖解釋〗比喻死得光榮。
泰山泰水 岳父岳母舊時稱妻父為泰山,稱妻母為泰水。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唐)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
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
因大酺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
宋晁說之《晁氏客語》:“呼妻父為泰山……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為泰水,呼叔伯丈人為列岳。”
也有人說,因為泰山上有塊巨石叫“丈人峰”,而妻父俗稱“丈人”,因此又稱泰山。又因泰山古稱東岳,故妻父又稱岳父,妻母則稱岳母。
歐陽修《歸田錄》:“今人呼妻父為岳公,以泰山有丈人峰。” 泰山北斗 古代認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眾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人所崇仰的人。
又稱泰斗。 泰山梁木 《禮·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本來是孔子死前所作歌,后來用以比喻為人敬仰的人去世。
又作泰山頹或泰山其頹。 泰山鴻毛 比喻輕重懸殊,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曾引用此典故。 泰山壓卵 比喻以極強對極弱,弱者必無幸免。
又稱泰山壓頂。 挾山超海 “挾太山以超北海”的縮寫語,比喻非常困難或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太山”即泰山) 一葉蔽(障)目,不見泰山 比喻被小的東西所蒙蔽,看不到全部或整體。語出《鶡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聰,目之主明。
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太山即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泰山之巔放眼遠眺,天下的事物都變得很渺小了。
比喻登高望遠可以使眼界開闊。語出《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太山即泰山,東山即嶧山) 泰山不讓土壤 李斯《諫逐客令》:“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正因為泰山能夠不拒絕任何細小的土石顆粒,它才能那么高大。
比喻為人處世要謙虛好學、團結、寬容。又稱泰山不讓礫石或泰山不讓(太山即泰山)。
安(穩)如泰山形容安穩牢固,像泰山一樣不可動搖。 有眼不識泰山 比喻只看表面現象而沒認清對方的社會地位高或低估了對方的能力、本領。
常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后向對方賠禮道歉的客氣話。 螞蟻搬泰山 俗語,比喻人多力量大,只要齊心合力,就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
泰山石敢當 一說“泰山石,敢當(擋)”任何妖邪,意即泰山石能鎮妖避邪;一說“泰山,石敢當”(人名)能捉妖辟邪。民間傳說,石敢是泰山一樵夫,有一身好武藝和浩然正氣,俠肝義膽,見義勇為,能助民眾捉妖辟邪,老百姓非常敬慕他,尊為“石敢當”。
后人將“泰山石敢當”刻在石頭上,再將刻石壘在房墻上,以求鎮妖避邪。 泰山北斗 穩如泰山 重如泰山 人心齊,泰山移 有眼不識泰山 一葉幛目,不見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