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弟子規的名言
【第1句】: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后,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里,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第2句】:烏鴉反哺,尚知母恩。今我少年,孝道弘揚。同學們,讓我們從《弟子規》開始,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盡我們的全力,使我們的民族美德再放光華!
【第3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4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第5句】: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個字,雖然短短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
【第6句】: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第7句】: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8句】: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9句】: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第10句】: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第11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李毓秀《弟子規》
【第12句】: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第13句】: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4句】: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模具班的黃升思,下面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
【第15句】: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優秀的中華兒女。
【第16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7句】:我喜歡讀《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第18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9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0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李毓秀《弟子規》
【第21句】: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2句】: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3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4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5句】: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第26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李毓秀《弟子規》
【第27句】: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第28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29句】: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30句】: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里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
【第31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第32句】: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作者《弟子規》"
【第33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34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第35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36句】: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第37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38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第39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40句】: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第41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第42句】: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第43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44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45句】: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出自《弟子規》
【第46句】: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這便是《弟子規》的第四部分《謹》。它三字一句,文字淺顯,朗朗上口,好讀易記。從中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第47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48句】: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家喻戶曉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的氛圍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第49句】:☆☆☆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
【第50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