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帶有比喻的句子
(1)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橋懸在上空。
(2)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3)我順著柳蔭小路漫步,只見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澀的低著頭,在朝輝中舒展著柔美的身姿。
(4)玉盤似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5)月亮默默的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廣柑樹,就像一把把巨大的傘,挺立在那里,滿樹都閃著細碎的銀光。
(7)春風像一只彩筆,把整個世界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
(8)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9)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10)東方天邊的彩霞時刻在變幻,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節,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滿田野里的荷田閃爍著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帶著水珠乍開,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個含羞的少女似開非開。一朵朵飽滿的蓮蓬,擠滿荷田,等待著俏麗的客家采蓮女來采摘。
那荷葉,大的似磨盤,有的舒展似傘,那荷葉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淚珠,有的分散成細小的碎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閃爍著斑斕的光彩,遠遠望去,在周圍的翠綠的群山映襯下,在紅紅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團團的荷花,像一團團紅云,一層層的丹霞,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奇妙的晚霞.紅的像火,亮的像陽,美的像畫。
山像駿馬,樹林就是整齊的馬鬃
【第2句】: 比喻句的句子
星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世界充滿生機;
春天是一只快樂的小鳥,讓世界充滿活力;
春天是一個優美的舞蹈,讓世界充滿微笑。
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扒在火堆里。
.西湖像一塊碧玉,一面鏡子。
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
生活就是一瓶五味俱全的調味品
生活就是一支高低起伏的樂曲
生活就是一臺酸甜苦辣的舞劇
生活就是一片貌似平靜的海洋
【第3句】: 帶有比喻的句子
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來看,其基本類型有三種: 明喻、隱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種基本類型之外,根據比喻的三個部分的結合情況,其變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縮喻、擴喻、較喻、回喻、互喻、曲喻
明喻
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 他(本體)動也不動,彷如(喻詞)石像(喻體)。 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朱自清《荷塘月色》)
隱 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 例子: 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 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本體)都成了水墨山水(喻體)。(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 喻
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例子: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喻體)。 (「灰色的幔」是喻體。本體是「黑云」,但不寫出來。)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魯迅《故鄉》)
比 擬
喻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是保留喻體的特征,讓它直接加在本體上。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還在那里摸索著,碑上的字跡。(「夜和野藤」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時開著自己的車從這里路過,總是看到路軌伸展著生銹的臂膀捅向遠方。(「路軌」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伸展著臂膀捅向遠方的特征。)
博 喻
極光有時出現時間極短,猶如節日的焰火在空中閃現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可以在蒼穹之中輝映幾個小時;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的色彩紛紜,變幻無窮;有的僅呈銀白色,猶如棉絮、白云,凝固不變;有的異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輝;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絲;有的結構單一,狀如一彎弧光,呈現淡綠、微紅的色調;有的猶如彩綢或緞帶拋向天空,上下飛舞、翻動;有的軟如紗巾,隨風飄動,呈現出紫色、深紅的色彩;有時極光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極光如山茶吐艷,一片火紅;有時極光密聚一起,猶如窗簾慢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極光」是本體,「彩帶」「火焰」「銀幕」「青絲」等都是它的喻體,屬于一個本體可以帶多個喻體的類型。)
【第4句】: 比喻修辭常令的句子有哪些
一、比喻
不直接說被描寫的對象甲,而用與它有相似性的乙來描寫它,以使被描寫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點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個要素:本體(甲)、喻體(乙)和連接兩者的喻詞。根據這三個方面出現情況,將比喻分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詞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產黨像太陽。
當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長,且意義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詞。如:
(2)鐵不用就會生銹,水不流就會發臭,人的頭腦不用,功能就會萎縮。
(二)暗喻 用“是、成為”等喻詞直接將本體當做喻體的方法。如:
(3)大王莊這個陣地成為一顆銳利的鐵釘,牢牢地釘進了黃維兵團的腦門心。
(4)困難是彈簧,你軟它就強。
(三)借喻 不出現本體和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指本體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敵人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里“鮮紅的太陽”喻指新生的社會制度。
二、比擬
直接將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屬性加在甲事物對甲進行跨類式描寫的修辭格。有本體、擬體兩個部分組成,本體一般為名詞性事物,擬體則多為謂詞性成分。從語義特征上說,擬體本不能與本體構成陳述關系。根據本體與擬體的關系,一般將比擬分為:
(一)擬人 將非人類的事物當做人來寫。如:
(1)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2) 硬幣正悄然“退休”。
(二)擬物 將人直接當做物,或將此物當彼物來寫。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夾著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臉,滿天的星星驚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與本體甲有相關關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辭格。如:
(1)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園子,豐富菜籃子。
四、拈連 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后,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鐘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張 對事物或行為作超越事實的描述的修辭格。例如:
(1)毛色格外發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財主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
六、雙關 讓詞句具有表面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
(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2)旗桿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里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后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后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于話語表面,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七、映襯 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
(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第5句】: 10個字的比喻句有哪些
【第1句】:柳條猶如小姑娘的辮子
【第2句】: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
【第3句】:她的紅唇像小小的櫻桃
【第4句】:鵝毛般的葦絮悠悠飄起
【第5句】:樹的枝條像綠色的絲帶
【第6句】:紅高粱猶如無數的火把
【第7句】:圓圓的月亮像個大玉盤
【第8句】:孩童的笑臉像花兒一樣
【第9句】:他的臉紅的跟柿子一樣
【第10句】:云朵好似一塊塊棉花糖
【第11句】:狂怒的臺風像一頭猛獸
【第12句】: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一樣
【第13句】:街上人多的像螞蟻一樣
【第14句】:漓江的水猶如綠色寶石
【第15句】:眼淚像珍珠一般流下來
【第16句】:她的眼睛像寶石般閃亮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
【第1句】:比喻的分類
比喻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 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1)、明喻: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兩種不同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明喻的表達方法是:A像B(會出現明顯的比喻詞)。
例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2)、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喻詞。
例句: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沒有比喻詞。
例句: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下黃色的淚珠里。
【第2句】:比喻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參考資料
百度:/
【第6句】: 比喻句有哪些
一種常用修辭手法 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
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
什么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
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概括 一句話: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形式 簡介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仿佛”“真象”·····等 分類 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如: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 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下黃色的淚珠里。
(借喻) 比喻句:【第1句】: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第2句】: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第3句】: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第4句】: 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第5句】: 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第6句】: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第7句】: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第8句】: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第9句】: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第10句】: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第11句】:港灣里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第12句】: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第13句】: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第14句】: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第15句】:石頭就是書。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第16句】: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第17句】: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第18句】:在藏語中,拉薩是圣地的意思,那么,這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了。【第19句】: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第20句】: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第21句】:遠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紅的朝霞。
【第22句】:紅紅的柿子像燈籠似的掛在枝頭。 【第23句】: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第24句】:天冷極了,寒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似的。 【第25句】:這些小蝌蚪大頭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辮子,黑油油的,真好看! 【第26句】:戰士們像箭一樣地穿過熊熊大火。
【第27句】: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滿的寶石。 【第28句】:漓江的水綠得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第29句】:聽了這個消息,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第30句】:中秋夜,一輪明月宛如一個圓圓的大玉盤掛在夜空中。
【第31句】: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好像一顆顆珍珠一樣。 【第32句】:這條公路很長很長,就像一條長長的飄帶一直伸向天邊。
【第33句】:涼爽的秋風陣陣吹過,樹枝搖晃,仿佛在彈奏動人的樂曲。 【第34句】:蝴蝶、蜜蜂在花叢中跳著迷人的舞姿。
【第35句】:小草兒受到春雨的愛撫,樂得露出了綠色 。 【第36句】:春天來了,春姑娘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人間。
【第37句】:百靈鳥在樹枝上唱著動聽的歌。【第38句】: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第39句】:深秋,枯黃的樹葉像飛舞的黃蝶從樹上飄落下來,地上盡是落葉。【第40句】:地上長著厚厚的苔蘚,踩上去軟綿綿的,像鋪上了一層綠。
【第7句】: 比喻句有什么
工具:網絡、百度百科
【第1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第2句】:比如句有:
1)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2) 星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3) 小姑娘的心靈像棉花一樣純潔。
4)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5) 春天像位愛美的姑娘,讓世界姹紫嫣紅。
6) 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7)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世界充滿生機;
8) 春天是一只快樂的小鳥,讓世界充滿活力;
9) 春天是一個優美的舞蹈,讓世界充滿微笑。
10)水仙花的根是一根根像空心管似的白須,真像老爺爺的一簇胡須。
11)迎春花又像用薄金做成的精巧的小喇叭,一朵朵開著,直開到枝的盡頭。
【第3句】:注意事項: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現作者對這一事物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點
(2)在習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了解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點不要隨便寫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動
(4)使文章更生動、形象,也變得更具體。
【第8句】: 比喻句有哪幾種
明 喻
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
他(本體)動也不動,彷如(喻詞)石像(喻體)。
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
隱 喻 ﹝暗 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
例子:
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
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本體)都成了水墨山水(喻體)。
借 喻
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例子: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喻體)。 (「灰色的幔」是喻體。本體是「黑云」,但不寫出來。)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魯迅《故鄉》)
比 擬
喻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是保留喻體的特征,讓它直接加在本體上。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還在那里摸索著,碑上的字跡。(「夜和野藤」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時開著自己的車從這里路過,總是看到路軌伸展著生銹的臂膀捅向遠方。(「路軌」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伸展著臂膀捅向遠方的特征。)
博 喻
極光有時出現時間極短,猶如節日的焰火在空中閃現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可以在蒼穹之中輝映幾個小時;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的色彩紛紜,變幻無窮;有的僅呈銀白色,猶如棉絮、白云,凝固不變;有的異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輝;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絲;有的結構單一,狀如一彎弧光,呈現淡綠、微紅的色調;有的猶如彩綢或緞帶拋向天空,上下飛舞、翻動;有的軟如紗巾,隨風飄動,呈現出紫色、深紅的色彩;有時極光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極光如山茶吐艷,一片火紅;有時極光密聚一起,猶如窗簾慢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極光」是本體,「彩帶」「火焰」「銀幕」「青絲」等都是它的喻體,屬于一個本體可以帶多個喻體的類型。)
看完了好評我哦~~
【第9句】: 求100個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
皒舉的例子都是名人的作品里面的,不知道可以不。
現在一時也想不起那么多。 ⒈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⒉擬人: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⒊擬物: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⒋擴大夸張: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⒌縮小夸張: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⒍超前夸張: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⒎排比: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⒏對偶(正對):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流水對):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⒐反復: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⒑反問: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⒒引用(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間接引用):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⒓借代(部分代整體):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特征代本體):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具體代抽象):南國烽煙正十年 (工具代本體):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專名代泛稱):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⒔反語: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⒕對比: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⒖聯想: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⒗通感:“晨鐘云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云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⒘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⒙頂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⒚互文:秦時明月漢時關 ⒛回環: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第21句】:移情: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就是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 顆顆“相思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