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企業格言合集三篇
關于中醫的名言警句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小編收集了關于中醫的名言警句,歡迎閱讀。
【第1句】:善言天者,必驗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習業》)
【第2句】: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養性》)
【第3句】: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漢·張機《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
【第4句】: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明·張介賓《類經附翼·大寶論》)
【第5句】:天地之理,有開必有合;用藥之機,有補必有瀉。(清·程國彭《醫學心悟·論補法》)
【第6句】: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第7句】:精是吾神,氣是無道,藏精養氣,保守堅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第8句】: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清·程杏軒《醫述·醫學溯源》)
【第9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第10句】: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第11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紀·擊壤歌》)
【第12句】: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第13句】: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素問·寶命全形論》)
【第14句】: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
【第15句】: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厭于己。(《素問·舉痛論》)
【第16句】:飽食即臥,乃生百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第17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呂氏春秋·盡數》)
【第18句】: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
【第19句】:養心莫善于寡欲。(戰國·孟子《孟子·盡心》)
【第20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第21句】: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第22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第23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問·上古天真論》)
【第24句】: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第25句】: 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移精變氣論》)
【第26句】: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素問·生氣通天論》)
【第27句】:食后須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清·尤乘《壽世青編·孫真人衛生歌》)
【第28句】: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綺石《理虛元鑒·心腎論》)
【第29句】: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明·解縉《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六百二十》)
【第30句】:乳貴有時,食貴有節。(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
【第31句】: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呂氏春秋·盡數》)
【第32句】: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第33句】:小兒無凍餓之患,有飽暖之災。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第34句】:夫醫者,非仁愛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晉·楊泉《物理論》)
【第35句】: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第36句】: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第37句】:大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第38句】: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第39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第40句】:凡為醫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謂明理以盡數也;正物者,謂能用藥以對病也。(南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醫工論》)
【第41句】:凡為醫者,性情溫雅,志必謙恭,動必禮節,舉止和柔。(南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醫工論》)
【第42句】: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第43句】:未醫彼病,先醫我心。(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第44句】:醫非仁愛不可托,非廉潔不可信。(元·戴良《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第45句】: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召,急去無遲。(明·江瓘《名醫類案·醫戒》)
【第46句】:(醫)勿重利,當存仁義,貧富雖殊,藥施無二。(明·龔廷賢《萬病回春·云林暇筆》)
【第47句】:(醫)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明·萬全《新刊萬氏秘傳幼科發揮·肺所生病》)
【第48句】: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第49句】:夫醫必自愛自重,而后可臨大病而是托。(清·懷抱奇《醫徹·品行》)
【第50句】:良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第51句】:醫之為道大矣,醫之為任重矣。(清·喻昌《醫門法律·自序》)
【第52句】: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清·喻昌《醫門法律·問病論》)
【第53句】: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后晉·張昭遠《舊唐書·孫思邈傳》)
【第54句】:望聞問切宜詳,補瀉寒溫宜辨。(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
【第55句】: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素問·五藏別論》)
【第56句】: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后晉·張昭遠《舊唐書·孫思邈傳》)
【第57句】:醫非仁愛不可托,非廉潔不可信。(元·戴良《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第58句】:(醫)勿重利,當存仁義,貧富雖殊,藥施無二。(明·龔廷賢《萬病回春·云林暇筆》)
【第59句】: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國語·晉語八》
【第60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