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一些古文里的罵人語錄
收集的一些古文里的罵人語錄
Top 10:大耳賊!焉敢如此!
出自《三國演義》,袁紹大罵劉備,是因為劉備的二弟,關羽為曹操殺了他的大將顏良、文丑。這時劉備寄居在袁紹處,于是袁紹蠢萌蠢萌地罵了劉備,當然劉備三言兩語這家伙就息怒了……后來呂布不知道從哪兒聽來,也罵劉備“大耳賊”
當然劉備的綽號很多,什么“編屨之夫”、“織屢小兒”,經常被人戳中痛點……
Top 9: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罵死王朗那一段:“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后,董卓、倔、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Top 8:豎子不足與謀
出自《史記》,范增罵項羽,原文: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表椡踉唬骸芭婀苍??”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Top 7:豎儒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司馬貞索隱:“豎者,僮仆之稱,沛公輕之,以比奴豎,故曰豎儒也。
漢高祖罵人的功力也是極強的,英布造反,太子劉盈待要出征,劉邦自言自語:“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豎子,這小子;乃公,你爹我。“這小子不能派去,還是你爹我親自去!”
Top 6:老忘八
出自元施惠《幽閨記?天湊姻緣》:“咳,這個天殺的老忘八!”另有《紅樓夢》第四六回:“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去?!崩贤醢似鋵嵤抢贤耍魅诵≌f又謂之忘八,謂忘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八字。
Top 5: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出自《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唬?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這里罵道:巧舌如簧,厚顏無恥,最后詛咒既微且?唬?就是腿上生瘡腳浮腫。也是夠狠的……
Top 4:不死何俟
意思是:“不去死還等什么呢?
出自《?{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這篇大概是《詩經》里罵人最狠的話了,據說孔子刪詩三千只剩三百篇,大概很多的粗話、臟話都被刪了。這一篇讓漢儒們“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
Top 3: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我們都知道曹操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后面緊接著就是這句。
《三國志?吳志》: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劉景升即漢末群雄劉表,也是東漢的名士,“江夏八駿”之一,有三個兒子:劉琦、劉琮、劉修。曹操是否特指某人,就不得而知了。
Top 2:而母婢也!
意思是:你媽是賤人!
這是有名的“國罵”而成為“國罵”是因為魯迅的一篇文章《論她媽的》
語出《戰國策趙策》: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后往。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后至,則斫之!”威王勃然怒日:“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
這段話的意思是:已經走下坡路的周王朝,不自量力,對后去吊唁的齊威烈王抖威風,而齊威烈王卻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以“爾母婢也”罵之。
Top 1: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什么讓孔子說出“其無后乎”這樣的話呢?
好吧,這話并不是出自《論語》也非出自《禮記》……而是《孟子?梁惠王上》,估計是這么極端的話,孟子說出來怕別人質疑,然后就聲稱是孔子說的,增加其威信。那么就可以算是老孟的罵人語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