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語錄之“智慧”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周國平語錄之“智慧”

            周國平語錄之“智慧”

            【第1句】:由單純到復雜,再復歸成熟的單純,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第2句】: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

            【第3句】:智慧是達于成熟因而不會失去的童心。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仍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致,他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第4句】:野心倘若肯下降為平常心,同時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第5句】: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第6句】:人的根本限制就在于不得不有一個肉身凡胎,它被欲望所支配,受有限的智力所指引和蒙蔽,為生存而受苦。可是,如果我們總是坐在肉身凡胎這口井里,我們也就不可能看明白它是一個根本限制。所以,智慧就好像某種分身術,要把一個精神性的自我從這個肉身的自我中分離出來,讓它站在高處和遠處,以便看清楚這個在塵世掙扎的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第7句】:從一定意義上說,哲學家是一種分身有術的人,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經能夠十分自由地離開肉身,靜觀和俯視塵世的一切。

            【第8句】: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第9句】:一個人有能力做神,卻生而為人,他就成為了哲人。

            【第10句】:蘇格拉底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歸根到底是無知的,別的人卻把人的一知半解當成了全知。

            【第11句】:心中有完美,同時又把不完美作為人的命運承受下來,這就是哲人。

            【第12句】: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指的是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反應靈敏,等等。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你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能干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之類。但是,無論你怎么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你的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

            【第13句】: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秀,二是幸福,而這二者都離不開智慧。所謂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這樣,才會懂得如何做人,從而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優秀的人。也唯有這樣,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種價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從而真正獲得和感受到幸福。

            【第14句】: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第15句】:假、惡、丑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丑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欲。人為何會有貪欲?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第16句】: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于頭腦,后者屬于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并不取決于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第17句】: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第18句】: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愈真實、自然。

            【第19句】: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還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第20句】:“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一道理的人可謂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多數人恰好相反,他們永遠自詡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第21句】: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第22句】: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

            【第23句】:一種回避生命的悲劇性質的智慧無權稱作智慧,只配稱作生活的精明。

            【第24句】: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第25句】:知識關心人的限度之內的事,智慧關心人的限度之外的事。

            【第26句】:對人生的覺悟來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難然后開悟,慧根也未免太淺。

            【第27句】:人與人的碰撞只能觸發生活的精明,人與自然的交流才能開啟生命的智慧。

            【第28句】: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實中有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第29句】: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種智慧足以使我不毀于痛苦。

            【第30句】:生命連同它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于快樂是一個打擊,對于痛苦未嘗不是一個安慰。用終極的虛無淡化日常的苦難,用徹底的悲觀凈化塵世的哀傷,這也許是悲觀主義的智慧吧。

            【第31句】:“你智慧嗎?”

            【第32句】:“當然――因為我不聰明。如果不智慧,我還有什么優點呢?”

            【第33句】:由單純到復雜,再復歸成熟的單純,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第34句】: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

            【第35句】:智慧是達于成熟因而不會失去的童心。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仍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致,他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第36句】:野心倘若肯下降為平常心,同時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第37句】: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第38句】:人的根本限制就在于不得不有一個肉身凡胎,它被欲望所支配,受有限的智力所指引和蒙蔽,為生存而受苦。可是,如果我們總是坐在肉身凡胎這口井里,我們也就不可能看明白它是一個根本限制。所以,智慧就好像某種分身術,要把一個精神性的自我從這個肉身的自我中分離出來,讓它站在高處和遠處,以便看清楚這個在塵世掙扎的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第39句】:從一定意義上說,哲學家是一種分身有術的人,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經能夠十分自由地離開肉身,靜觀和俯視塵世的一切。

            【第40句】: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第41句】:一個人有能力做神,卻生而為人,他就成為了哲人。

            【第42句】:蘇格拉底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歸根到底是無知的,別的人卻把人的一知半解當成了全知。

            【第43句】:心中有完美,同時又把不完美作為人的命運承受下來,這就是哲人。

            【第44句】: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指的是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反應靈敏,等等。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你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能干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之類。但是,無論你怎么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你的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

            【第45句】: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秀,二是幸福,而這二者都離不開智慧。所謂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這樣,才會懂得如何做人,從而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優秀的人。也唯有這樣,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種價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從而真正獲得和感受到幸福。

            【第46句】: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第47句】:假、惡、丑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丑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欲。人為何會有貪欲?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第48句】: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于頭腦,后者屬于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并不取決于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第49句】: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第50句】: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愈真實、自然。

            【第51句】: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還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第52句】:“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一道理的人可謂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多數人恰好相反,他們永遠自詡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第53句】: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第54句】: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

            【第55句】:一種回避生命的悲劇性質的智慧無權稱作智慧,只配稱作生活的精明。

            【第56句】: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第57句】:知識關心人的限度之內的事,智慧關心人的限度之外的事。

            【第58句】:對人生的覺悟來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難然后開悟,慧根也未免太淺。

            【第59句】:人與人的碰撞只能觸發生活的精明,人與自然的交流才能開啟生命的智慧。

            【第60句】: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實中有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岛国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 2014AV天堂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午夜爽爽性刺激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女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麻豆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 国产91精品一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色多多免费视频观看区一区|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区二区三区啪啪高|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91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