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佳句讀音
【第1句】: “為人性僻耽佳句”是什么意思阿
做人嗜好寫佳句,一語一出必驚人。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今譯] 我的僻性是特別喜歡寫詩琢句,如果寫不出驚人之語,那就至死也不肯罷休。
[賞析] 這兩句表明詩人在詩歌創作中十分重視語言的選擇和錘煉。他性好佳句。
并認為要寫出佳句,就必須有足以使人吃驚的語言。他執著地追求這種語言,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詩人對詩歌語言的刻意求工,對文學創作的嚴肅認真態度,是他成為偉大詩人的重要條件之一。 [原作]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2句】: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平生為人喜歡細細琢磨苦苦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我就決不罷休。出自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原詩: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唐代: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漫興 一作:漫與)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釋義:
平生為人喜歡細細琢磨苦苦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我就決不罷休。
人已越來越老,詩寫得不怎么經心了,對著春天的花鳥,沒有了過去的深深憂愁。
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地垂釣,我又備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壇高手相伴,肯定會在這時一起做詩暢談,一起浮槎漫游。
擴展資料: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詩圣)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寫于公元761年,當時的杜甫恰好50歲。這首詩歌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兩句,這14個字也是這首詩中流傳最廣的兩句。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寫詩的態度,詩人寫詩的技巧,詩人寫詩的價值追求。
這首詩的一開篇,就寫出詩人寫詩的追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對待寫詩的態度是一絲不茍的,平生寫詩就喜歡細細琢磨,以求能夠提煉出最佳詩句,以求能夠讓詩句深刻雋永,在世間廣泛流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杜甫會下決心仔細琢磨研究,死不罷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這兩句其實寫的是杜甫今日寫詩的狀態,因為年紀很大了,精力不濟,雖然還在堅持寫詩,也很喜歡寫詩,但是卻已經沒有過去那么執著那么認真了,更多的只不過是隨隨便便的敷衍。即便是之前看到春天的花鳥都會感慨一番,今天似乎也都沒有那份力氣和深情了。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年老對于寫詩已經沒有太多追求,反而更加注重生活的細節,這兩句杜甫寫垂釣,寫小舟在江水游蕩,意在渲染今日的生活,由此也能更好的引出后面兩句。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今天我的詩情并不如過去那樣富有生機,但是如果能夠有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壇高手陪伴左右,相信此時的我們必將會飲酒暢談,寫詩作賦共同漫游了。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前兩句表現出了詩人之前寫詩的態度,也告訴我們對待文學的正確態度。在后面的詩歌寫作中,詩人表現出一副看似平淡、消極的心態,但是卻也引出“焉得思如陶謝手”,抒發出沒有詩友唱和的遺憾,也影響了自己詩詞創作的心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第3句】: “為人性僻耽佳句”是什么意思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 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 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 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 令渠述作與同游。 本詩作于上元二年(761)。
杜甫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了江水的海勢,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
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聊短述"。
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聊為短述,山語豈能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藝術上的一絲不茍、勇于創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仇兆鰲評杜甫"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杜詩詳注》卷之十)同時他還轉引錢箋道:"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
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注》卷之十)這里是說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至于"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
"(《讀杜??記》)此處強調任筆所之,自然而然。總之,首頷二聯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
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采取了虛寫的辦法。
正如金圣嘆所說,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 "(《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
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虛寫海勢以后,隨即轉入實寫江水。故頸聯道:"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
"此處雖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 正如王嗣?]所說:"水勢不易描寫,故止詠水檻浮舟。
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嘆所說:"不必于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
"(《杜詩解》卷二)尾聯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驚人。
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 "更為驚人之語也。
"(《杜詩解》卷二)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系金圣嘆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于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
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
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
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