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兩周年感言
急
200分幫忙寫一篇短文,關于院慶90周年的感悟,700字左右。
明天中文之前有效。
院 慶 感 言2008年將是難忘的一年,我們即將迎來血栓醫院20周年華誕,我做為一名醫院職工十分激動,感慨萬千。
回顧2000年我剛參加工作時,第一次踏進醫院大門的那一刻,那種閃耀著巨大希望的清新感覺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正是這種親切感,使我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置身于這個令人自豪的集體,時時刻刻激發著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里,我找到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在這里,我遇見了親人般友善的同仁。
無論是獨坐窗前的挑燈夜讀,還是診室里與患者的親切交流;無論是與五湖四海同行們的交流探討,還是辦公室內的辛勤工作;都會讓我的每一天那么充實地度過。
多少同仁為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因為置身于這個環境、這個群體,就必然會同心協力,邁著堅實腳步,譜寫人生美妙的樂章。
今天我們的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急救、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院內綠樹掩映,鳥語花香;診室、病房整潔明亮;走廊、廁所清潔寬敞。
花園式醫院已初具規模。
院領導定期委派醫護人員循環進修學習,不斷提高和加強業務水平,使得“人有專長,科有特色”。
并且在“送出去”的同時,不忘“請進來”,多次邀請專家們來我院指導交流。
在院領導的帶領下,我院的發展是迅速的,成果是可喜的,堅持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精亦求精;堅持科技興院,使我院醫療事業蒸蒸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年上升,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高度提高,打造出蘇家屯區新型品牌醫院。
未來的血栓病醫療中心,必然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令人景仰,令人向往。
同仁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相伴共成長
舉院同慶建院20周年
張松 2008年9月
做手術整一年了的心情短語
不要不理我嘛,這樣我很煩,等我耍了男朋友自然就會斷他的感情,只是現在我和那個人也沒有了也真的不排斥異性,只是我和他真不適合,所以該分的就分了,我也真是習慣了他的存在,不要不理我嘛,我會好好
寫給父親逝世三周年的深度短文
父親生于一九三八歷九月十六日(?),卒于二零一農歷十一月日,享年七十三歲轉眼間父親離世已三年了。
三年來父親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諄諄教誨經常浮現眼前,也時常會在夢中相見。
確切地說,連父親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
我也曾問過父親兄弟三人中唯一在世的二伯,他也不知道父親的生日。
但人總得有個生日吧,于是媽媽的生日也便成了父親的生日一起過了。
父親童年不幸,歷盡苦難。
父親兄弟三人,父親最小,在其六歲的時候先后失去雙親,從此,寒九三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同齡孩子圍在父母膝下撒嬌時,孩提時的父親即已飽嘗人間疾苦,后期又和大伯二伯分離,無家可歸,幸虧被離家二十多里的一戶好心人家收養,從此雖然有了所謂的“家”,但生活的艱辛和缺少父母疼愛的幼小心靈,依然伴隨著辛酸和凄然
直到在18歲參軍入伍的時候,在公社武裝部的政審過程中,才偶然的與二伯相聚,在那個物質生活非常匱乏的年代,生存才是第一需要,雙親已故,兩個哥哥尚幼,除了父母那會有人記得父親的生日
應該說父親的人生從小開始就充滿了坎坷和磨難。
父親性情溫和謙遜,慈愛有加。
可能是因為童年的不幸造就了父親成年后堅韌不屈和溫和的性格,父親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從小到大的記憶中從未見過父親生氣發火,總是和顏悅色,一臉的笑容,即使我們做錯了什么事,也從不打罵,甚至沒有大聲的呵斥,但事后會給我們講很多做人的道理,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疼愛的父親,將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埋在心底,根本不舍得的打罵子女,只是加倍的疼愛我們。
父親堅韌頑強,宅心仁厚。
父親自6歲離家,18歲參軍入伍,退伍后在村里擔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人緣極好。
文革時期村內的派系斗爭、自己親手培養的村干部離心離德,還有村內強勢人家的欺侮……,所有的這些事情父親總是大度的包容,豁達置之,從不耿耿于懷、與之計較,表現出了堅韌頑強的性格。
“是非曲直任評說,日久自然見分明”。
果然多年之后各自都有了不同的結果,至此我便明白了許多做人處世之道,但更佩服父親的寬大胸懷。
父親與人為善,不貪不占。
父親性情隨和,做事講究原則,擔任村干部多年,從不占集體的便宜,口碑很好。
80年代在鄉里上班時,辦公室同事敞開的抽屜里,放置了大量剛收的還未來得及清點的現金,父親發現后便找來鎖將其鎖上,等同事回來后再交給他,為此同事非常感激,即便多年后同事和父親回村務農也一直保持深度交往。
父親善良熱心,樂于幫忙,南莊北疃、鄰里之間遇人有求,總是力所能及,傾心相助,鄰村一戶人家因為父親幫了其大忙,至今還一直當親戚走動。
父親知書明理,豁達樂觀。
父親雖然讀書不多,但明事理、辨是非,更是寫得一手好字,在那個年代的村里也算是文化人了。
應該說童年的磨難和坎坷對父親影響很大,望子成龍,跳出農門應該是那個時代父親的美好愿望。
我們家中子女多,都是出生在60-70年代困難時期,當時的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極差,解決全家人的溫飽是父親的第一要務和主要責任,但父親(除大姐外)都能將每一個子女送到學校讀書,生活雖然艱辛,但父親卻想方設法培養我們學習,讓我們盡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學業,體現了父親對我們子女的殷切期盼。
記得我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讓第二天帶2元錢的書費,否則不讓到校,因要的很急,父親一大早就去鄰居家借了錢給我而沒有耽誤上學。
在讀初中的時候,家中條件已好了很多,父親當時也到了鄉里工作,離學校也很近,于是隔三差五地給我改善伙食,而自己卻省吃儉用,只是我很不爭氣,貪玩厭學,最終也沒有達到父親的預期。
父親一生勞苦,甘受清貧。
媽媽去世后,本想讓父親來城里居住,但父親只住了二十多天就掛念著家里的菜園回去了,本來說好回家收好菜后就回城居住,不曾想那次的回家竟成了永別。
我不是那種有能力的人,沒有金錢給不了父母物質上的滿足和保障;沒有權勢給不了父親家祖的榮耀和驕傲;所以多少年來父母一直住在老家普通的房子里,居住條件和環境始終沒有得到改善;即便還有一點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心思,有時也力所不及,能做到的只能利用空閑的時間,盡可能地多回家幾趟,盡可能地滿足父母的簡單需求,盡可能地讓父母滿意,但最終也沒有讓父母達到物質生活的隨心所欲,想起來真是愧疚
父親善解人意,細心體貼。
自2006年母親手術后病情轉移,父親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母親,雖然家里不再種田養畜,但閑不住的父親仍然整理著菜園,間或在路邊種點紅薯、黃豆;一旦母親需要趕集、串親,父親就會用三輪車載著母親一同前往。
尤其是在母親病重期間,身體每況愈下,幾乎每周都要去醫院打針或是輸液,父親總是獨自陪伴,從來沒有麻煩子女;后期母親痛疼難忍,整夜的都睡不好覺,父親總是盡心服侍,日夜操勞,從未提出讓子女回家照顧,父親將所有的重擔都挑在肩上,不向我們提出任何要求,不給我們增添任何負擔,獨自一人,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曾想在母親去世的兩個月后,歷盡磨難本該好好享受生活的父親竟追隨母親而去……。
父親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總希望我們都過得幸福。
記得剛轉業時,面臨著工作、 孩子上學、購房等多重壓力,對我來說應該是困難時期,父親曾多次問起我的房貸和工作情況,看得出父親很擔心我當時的經濟能力和生活質量,而每每聽到我房貸的壓力減輕及經濟條件好轉之時,父親就會表露出欣慰的神態。
父親的一生雖然極其普通,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什么值錢的東西,但他那種堅韌頑強、善良寬容、樂觀豁達的品格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雖然從小飽受磨難,但決不向命運低頭;雖然家境清貧、但勤勞苦干,用微駝的脊梁擔負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父親的這些優良品質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無形的、寶貴的財富。
有父親在身邊的時候,我們沒有覺得什么,看到父親身體尚好,還年輕,總認為時間有的是,有些想法和計劃沒有付諸實施,一再地拖沓,最終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憶往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時為了所謂的工作,總能在心中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解脫,而減少了回家和父母團聚的機會,如今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真是痛心之極。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來得及好好孝敬父親,就已離我而去了,以后即使有再多的時間,也無法孝敬雙親了。
沒有父母的孩子,生活中少了不少的色彩,逢年過節、喜慶之事總與別人有不一樣的感覺,平添了一絲淡淡的憂傷和思念;平時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得面對失去雙親的現實。
人們說:“時間是療傷最好的藥物”,對我來說,時間并不會真的幫助我解決任何問題,它只是把原來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和事情慢慢地淡化,變的不再重要了;時間讓我逐漸習慣了孤獨,學會了堅強;時間讓我明白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時間還讓我學會適應并接受所發生的一切。
父親的突然離世是我一生至今的最痛,三年來每一次撰文祭父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也最能觸動心靈深處最痛的記憶。
“當你真正感覺到痛的時候,才知道‘痛’是什么”,這種感覺無以言表,只能親歷感受。
花開自有花落時,天地茫茫兩不知;又是一年大雪日(父親于大雪節氣的晚上離世),獨思父親淚濕巾。
爸爸,三年來家里一切都好,所有家庭幸福美滿;嘉(稼)已上了一所較為理想的大學;瑞(佳庚)也已上小學二年級,聰明好學,成績優異,這個圍棋比賽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您就放心地走吧。
爸爸,今天兄弟姐妹和所有的親朋好友均到您的墳前看望您,就連二伯也親自到了您的墳前,并給您送去了很多的紙錢和您所需的用品,足夠您在天國終生的享用
聽老人們講,去世之人過了三周年后,魂魄也將遠去,因此在父親去世三周年之際,特撰此文以示紀念,并向父親作一告別。
祝福父親在天堂的生活開心快樂,事事如意
一切都已過去,生活還將繼續……。
不孝兒
談談你對新中國60年發展歷程的感想
前言:值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之際,再次打開新中國近代史的繽紛畫冊,細細翻尋著音貌還存的成長軌跡,默默聆聽炎黃巨龍的聲聲吶喊,感受中華大地的滄桑巨變,分享過去的陣陣悲愴與頁頁輝煌,一時心潮難平,感慨萬千,謹以此文獻禮抒懷。
60年前,一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震蕩環宇,響徹天際,從此我國背負著億萬人民的希望,踏上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60年后,一個躋身世界綜合國力前六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屹立在人民面前,并以其蓬勃的發展勢頭、不斷提升國際地位譜寫著一幕幕精彩的華章。
在這里,60年,既是一圈漫長的年輪,也是一個國家成長的足跡…… 60年,是一部邁向統一的巨幅史詩。
從西藏的和平解放,到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凝聚了一粒粒集體智慧的結晶,打造了“一國兩制”的曠世創舉,祖國大陸終于告別屈辱的歷史,帶著全國人民的共同期望,向寶島的順利返航鋪平了道道坦途。
60年,是一張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
從實行改革開放,到南方講話、加入世貿,改革開放全面鋪開、累累碩果,沖破了一層層思想的壁壘,開創了一個個經濟的神話,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封建的束縛,帶著無數創業者的勤勞雙手,為全球經濟的發展騰飛注入動力和希望。
60年,是一幅征服寰宇的美麗畫卷。
從“東方紅”人造衛星的一飛沖天,到載人飛船“神州七號”的太空漫步,揮灑了一代代科學巨人的汗水,帶給我們一次次不同的感動,中國人民終于邁出了遨游天際的第一步,懷揣著全人類的夢想,向更遙遠的宇宙奧秘探索和進發。
60年,是一場體育競技的博大盛事。
從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赫爾辛基體育場升起,到70年代毅然退出奧運五環,再到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經歷了一次次尊嚴與榮譽的抗爭,演繹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佳話,“東亞病夫”的帽子早已不復存在,炎黃子孫們用每一個動人的神奇時刻呼號著一個體育大國的傲然挺立。
60年,是一空民主法制的冬日暖陽。
從文革對法律與民主的嚴重踐踏,到憲法的不斷修正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方略的提出、各項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體驗了一個個民主的巨大進步,見證了一次次法制的洗禮與升華,偉大的共產黨正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引領著我們正確的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開辟著更為廣闊的前景。
60年,是一杯科教文衛的香醇美酒。
從三大改造到“863”計劃,從恢復高考到義務教育的普及,從掃文盲、推廣普通話運動到“百家爭鳴”,從落后社會醫療到當今的蓬勃發證,蘊含著一片片良苦用心,醞釀著一份份美好愿景,年輕的下一代承載著整個中華大地的深深寄托,在“科教興國”總戰略的引領下,邁進屬于他們、屬于中國、屬于世界的未來。
60年,是一場戰爭與和平的激烈角逐。
從“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到中美、中日正常邦交和在世界范圍的和平共融,流淌著一滴滴神圣的血液,樹立著一位位烈士的英魂,華夏兒女為維護國家的尊嚴、人民的幸福挺身而出,為全球的和諧主題殫精竭慮,才有了當今世界的曠日持久的和平篇章。
60年,是冬與春的交替,是秋與夏的共融。
60年,是雀與雁的轉化,是蛹與蝶的蛻變,是…… 滄桑60年,感動60年,輝煌60年,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見到新成效,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祝愿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祝愿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
媽媽做手術整整一年,想感慨一下
4月27日上午,我參加了所團支部組織的以“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為主題的專題活動,參觀731罪證陳列館,觀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一部關于731的片子《黑太陽731》,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樣活生生的人類,不敢想象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實地發生過。
這一次,當我真正的來到“731部隊遺址”,來到這不能被遺忘的罪證前,第一次感覺到心情是如此的沉重。
陳列館四周一片靜謐祥和,但作為70年前“731”部隊的侵駐地,至今在高樓群中,綠樹蔭下,仍能尋找到二十幾處殺人工廠的殘垣斷壁。
焚尸房、冷凍房、培養細菌老鼠的地窖和放養黃鼠的小石池等等歷歷在目。
走進陰暗的展室,聽著講解員的講解,看著令人發指的圖片,所有人的手和心都在顫抖。
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滅絕人性的細菌試驗,慘不忍堵。
曾經的血腥場面在這里一次次上演,那些慘絕人寰的屠戳就像發生在昨天,我們似乎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哀嚎。
僅在1939年至1945年這段時間里,至少有三千人在試驗中被殘殺。
在細菌戰過程中,至少有三十萬人受到屠殺和殘害,中國人在這里慘遭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手下
我們以前只是在書刊、影視上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犯下的暴虐罪行,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當時對中國人是如何的滅絕人性、慘無人道。
“731”的滔天罪行在這里袒露無余
“731”遺址是不能被遺忘的罪證,它不僅是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類去關注和反思
這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在這里我們的愛國熱情被激發,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
————2007年4月27日,在情報所團支部的組織下,我們一群年輕人來到有“食人魔窟”之稱的日本731部隊遺址參觀。
在長達12年的時間里,日軍在這里殘害無數無辜百姓,僅在試驗室內進行的活體試驗,就殘殺了包括中國人、蘇聯人和蒙古人在內的至少3000人。
731部隊遺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不可泯滅的歷史見證,是揭露侵華日軍戰爭罪行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教材。
在日軍戰敗驚慌逃跑時,他們炸毀了這個充滿中國人血淚的人間煉獄,如今的731遺址上,除了保存還算完整的辦公大樓外,只剩下了一些斷瓦殘垣在瑟瑟的風中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歷史。
原731部隊辦公大樓,現在已經成為了揭露日軍七三一部隊血腥罪行的陳列館,里面開設了15個展廳,陳列著大量圖片和實物罪證。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刻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兩座深色浮雕。
浮雕上被兩條粗大鐵鏈緊鎖的雙臂,仿佛向世人進行著無聲的控訴。
盡管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當聽到講解員的介紹,看到一件件滿是同胞們血淚的罪證時,還是感到了深深的震驚和悲憤。
被日軍折磨得扭曲變形的遺體、怒視劊子手的眼神、日本侵略者滴著鮮血的手術刀……讓我們的心陣陣發緊,胸中燃起怒火。
看著一張張特設監獄和細菌實驗樓的照片,我們仿佛看見無數無辜的中國同胞在這里受盡折磨,最終走向死亡。
細菌注射、凍傷試驗、活體解剖、梅毒、鼠疫、毒氣、槍彈穿透、人肢體互換、人馬血互換等種種聞所未聞慘絕人寰的恐怖試驗,僅在1939年至1945年,就至少有3000人被當作試驗材料慘遭日軍殺害。
不僅如此,七三一部隊還大量繁殖鼠疫、霍亂、傷寒、炭疽和赤痢等傳染細菌,應用于研制殺人武器,在侵華日軍進行的細菌戰中,至少30萬人遭到屠殺和殘害。
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在這個充塞著難以計數的死難靈魂的地方,我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動,我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慟哭。
從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中走出的時候,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大片的烏云掩蓋,大家的心情也都格外的沉重。
當時間的腳步把那段悲慘的過去慢慢帶走,當我們在一片歌舞升平中逐漸淡忘了歷史……這次的參觀,使我們仿佛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個噩夢般的年代。
落后,就要挨打,就因為我們落后,中華民族才被列強的鐵騎踐踏;就因為我們落后,無數善良、勤勞、無辜的中國人才成為侵華日軍研究細菌戰的試驗品。
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的人民才能在世界上昂首挺胸的做人,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的人民才能不再受欺負,才能真正的過上當家作主的好日子。
隨著車輪的轉動,日軍731部隊遺址已經漸漸落在了我們的身后,可是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仍不斷在我腦海中重放。
想起那血淋淋的手術刀,想起死在日軍刀下的無辜同胞,想起來731遺址前懺悔的原731隊員,想起剛才在館中遇到的前來參觀的日本游客。
。
。
。
。
。
歷史漸漸離我們遠去,而善良的中國人以其博大的胸襟寬恕了這個在瘋狂的年代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民族,寬恕了那些在戰爭中迷失自我,雙手沾滿血腥的罪人們。
我們只希望,歷史的悲劇不要重演:希望我們的國家不再歷經磨難,人民不再經受苦難;希望和平的種子在全世界生根開花;希望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