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燕二·燕饑趙將伐之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燕二·燕饑趙將伐之
《燕饑趙將伐之》是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燕饑趙將伐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燕饑,趙將伐之。楚使將軍之燕,過魏,見趙恢。趙恢曰:“使除患無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宮之奇不用,燭之武、張孟談受大賞。是故謀者皆從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無至者,今予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聽吾言而說趙王曰:‘昔者吳伐齊,為其饑也,伐齊未必勝也,而弱越乘其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為其饑也,伐之未必勝,而強秦將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趙居強吳之處,而使強秦處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計之也。’”
使者乃以說趙王,趙王大悅,乃止。燕昭王聞之,乃封之以地。
翻譯
燕國發生饑荒,趙國準備乘機攻打它。楚國派一名將軍到燕國去,途經魏國時,見到了趙恢。趙恢對楚將說:“預防災禍不讓它發生,這比災禍發生后再去解救要容易得多。歷史上伍子胥和宮之奇的勸諫都不被君王采用,而燭之武和張孟談的謀略卻受到君王的賞識。所以謀臣們都想方設法防患于未然,消除災禍使它不會發生。如今我與其送您百金,不如送您幾句話。您如果能聽我的話,就去勸說趙王:‘過去吳國討伐齊國,是因為齊國鬧饑荒,可是沒有等到伐齊取得成功,弱小的越國就趁吳國疲憊之機打敗了吳國而稱霸一方。如今大王要攻打燕國,也是因為他們鬧饑荒,我看討伐燕國未必能獲勝,而且強大的秦國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機進攻趙國。這是讓弱趙處在當年強吳的不利地位,而讓如今的強秦國處于當年弱越的有利地位啊。希望大王認真思量。’”
楚國的使者于是就用趙恢的這番話去規勸趙王,趙王聽后非常高興,就打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燕昭王聽說這件事后,就把土地封賞給這位楚國的使者。
賞析
趙恢在論辯中博古通今,把所論辯的問題放到已經過去的歷史坐標系上,借古諷今,用歷史的經驗啟示今人,使今人牢記前車之鑒。雖然借用的是歷史的陳跡,然而其話鋒直指當前、直指當事者的內心,具有了無可辯駁的雄辯力。在向上級、下屬闡述意見時要多列舉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讓已經發生的能證明自己論點的事例直接闡明觀點,如此肯定會增強言說的說服力。
作品出處
《戰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