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處】唐·李商隱《無題》。
【意思翻譯】
春蠶到死,柔絲方斷,
蠟炬成灰,哭淚才干。
【全詩】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題 解】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袍未嘗開。”李商隱處在政治腐敗的晚唐時期,和眾多不得志詩人一樣,郁郁而終。他寫了不少“無題”詩,有的在政治上有寓意,有的是回顧自己的經歷或描寫愛情,主題較復雜。此詩就是作者抑郁之時所作,因此帶有傷感情調。詩歌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是作者感情的寄托,暗指自己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
【注 釋】
①東風無力:意謂春天將逝。
②絲:與“思”諧音,雙關相思之意。
③蠟炬:蠟燭。淚:指蠟燭燒熔時滴下的蠟滴。
④云鬢:鬢發濃密如云,借指青春年華。
⑤蓬山:即蓬萊仙島,神話中的海外仙山。這里指對方的住處。
⑥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飼養的鳥,能傳達消息,借指傳遞信息的使 者。
【賞析】
開篇一句是最為平常之語,然而卻道出一個不朽的道理:相見不易,離別更難。兩個“難”字表面看似相同,而其藝術效果卻著重加強了“別難”。因為想見太難,所以相別才更難,時值暮春,院中百花凋落,引發詩人對身世的感傷,于是道出“東風無力百花殘”來。
頷聯寫愛之深,情之切。春蠶做繭自縛,滿腹情思,吐之既盡命亦亡,纏綿之情悠悠不斷;蠟燭燃燒,一腔熱淚,淚干而身亦成灰。語意凄美,感情真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頸聯寫晨起曉妝,對鏡發愁。容貌變老,怎能不愁,要留下這美好的容顏留給自己的情人,如果容顏老去將怎么辦?所以要愁其“改”。可見愛之忠貞不渝;接著設想情人夜下不知如何排遣,也許夜月獨自苦吟,那樣就會感到月光之“寒”。一個“寒”字充分體現出這對情人的相愛至深感情,人造的“寒”境竟在暮春而來,也是在勸戀人自葆青春。以此可看出其愛之深。
尾聯以虛無縹緲的傳說中的蓬山作結,蓬山之遠難以相見,詩人卻說不遠,還要遣青鳥探看。這樣的話聽起來像癡語,也正是這癡語顯出情之癡。也可能相離的確不遠,但卻不能相見,更顯出真情的熱烈專注。
詩中圍繞一個“別”字引出戀人的凄苦哀歌,“別”正是全篇的主眼,詩歌圍繞“別”字展開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愛情故事,感情層次非常清楚,這首詩很典型地體現了李商隱詩“沉博絕麗”“深情綿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