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原文及譯文解析
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僖宗入蜀,盜興江、淮、壽春亡命王緒,劉行全合群盜據壽州。未幾,眾萬余,自稱將軍,復取光州,劫豪杰置軍中,潮自縣史署軍正,主稟庾,士推其信。緒提二州籍附秦宗權。它日,賦不如期,宗權切責,緒懼,與行全拔眾南走。初以糧少,故兼道馳,約軍中曰:“以老孺從者斬。”潮與弟審邽、審知奉母以行,緒切責潮曰:“吾聞軍行有法,無不法之軍。”對曰:“人皆有母,不聞有無母之人。”緒怒,欲斬其母,三子同辭曰:“事母猶事將軍也,殺其母焉用其子?”緒赦之。會母死,不敢哭,夜殯道左。時望氣者言軍中當有暴興者,緒潛視魁梧雄才,皆以事誅之,眾懼。次南安,潮語行全曰:“子美須眉,才絕眾,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與左右數十人伏叢翳,狙縛緒以徇。眾呼萬歲,推行全為將軍,辭曰:“我不及潮,請以為主。”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于地眾以為神皆拜之審知讓潮自為副潮令于軍曰:“天子蒙難,今當出交、廣,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師將行,會泉州刺史廖彥若貪暴,聞潮治軍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乃圍城,歲余克之,殺彥若,遂有其地。初,黃巢將竊有福州,王師不能下,建人陳巖率眾拔之。又逐觀察使鄭鎰,自領州,詔即授刺史。久之,巖卒,其婿范暉擁兵自稱留后。巖舊將多歸潮,言暉可取,潮乃遣從弟彥復將兵,攻福州。暉守彌年不下,潮令曰:“兵盡益兵,將盡益將,兵將盡,則吾至矣。”于是彥復急攻,暉亡入海,追斬之。建、汀二州皆舉籍聽命,潮乃盡有五州地。昭宗假潮福建等州團練使,俄遷觀察使。作四門義學,還流亡,定賦使,遣吏勸農,人皆安之。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于地/眾以為神/皆拜之/審知讓潮/自為副
B. 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于地/眾以為神/皆拜之/審知讓/潮自為副
C. 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于地/眾以為神/皆拜之/審知讓潮/自為副
D. 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拜而劍三動者/我以為主/至審知/劍躍于地/眾以為神/皆拜之/審知讓/潮自為副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望氣”是指古代術學中觀察氣的狀態和色彩來預測禍福兇吉的做法。《史記》中有“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的記載。
B. “祝”在本文中指禱告。它左邊是“示”,帶“示”旁的字,其義一般與神(包括對神的崇拜和心理)有關,如“祈”“祥”等。
C. “從”字冠于輩份稱謂之前,表示稱呼宗族中次于至親的親屬。如“從父”“從弟”“從侄”等,比“族叔”“族弟”“族侄”等的血緣更親近。
D. “卒”為死去。古時表示“死”的詞很多,其感情色彩,使用對象不盡相同,如“薨”“逝”“夭”等,本文用“卒”,帶有貶義色彩。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潮順應時勢,忍辱負重。他在亂世中被迫隨賊軍逃亡,因帶母親同行而受到責難,只得暫且默默忍讓,母死也不聲張。
B. 王潮利用矛盾,化解危難。王緒想排除異已鞏固權力,王潮就暗示劉行全處境危險,促使劉行全除掉王緒,也保全了自身。
C. 王潮威信頗高,治軍有方。他被王審知讓為首領,后又受到泉州民眾的擁戴,鏟除泉州刺史瘳彥若,進一步擴大勢力范圍。
D. 王潮果敢決斷,戰勝強敵。在王彥復進攻福州一年多仍不奏效的情況下,他發出全軍死戰的命令,最終斬殺范暉,獲得勝利。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它日,賦不如期,宗權切責,緒懼,與行全拔眾南走。
(2)作四門義學,還流亡,定賦使,遣吏勸農,人皆安之。
【參考答案】
10. C
11. A
12. A
13. (1)后來,王緒沒有如期送交賦稅,受到秦宗權的嚴厲斥責,王緒恐懼,與劉行全向南逃跑。
(2)王潮于是建立了四門義學,招還逃亡百姓,規定賦稅,派官員鼓勵農耕,百姓人人安居樂業。
【解析】
10. 試題分析:畫線句子上文說的是眾人推舉劉行全為將軍,劉行全卻推舉王潮,畫線句子是說王潮的反應。畫線句子中“潮”是人名,“審知”是人名,由后文可知,王潮最后做了將軍,故“潮自為副”就不通了,據此可知BD兩項斷句錯誤,可排除。再比較AC兩項,“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意思是“王潮苦苦辭讓,不成便在平地插劍禱告說”,“潮苦讓不克/乃除地剚劍祝曰”意思是“王潮苦苦辭讓不成,便在平地插劍禱告說”,結合上下文來看,C項的斷句更合理。故答案為C項。
11. 試題分析:D項,“本文用‘卒’,帶有貶義色彩”不當,卒”在史傳中是一個中性詞,并無貶義。本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解答這類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將相關知識記牢,這樣就能輕松的將正確項與錯誤項區分開來。若有些知識出現遺忘或疏漏,那就要運用排除法,以確定最終選項。
12. 試題分析:A項,“默默忍讓”錯,由原文“對曰:‘人皆有母,不聞有無母之人。’緒怒,欲斬其母,三子同辭曰:‘事母猶事將軍也,殺其母焉用其子?’緒赦之”可知,王潮兄弟面對斥責曾據理力爭,致使王緒發怒,辯解之后才被赦免。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確定答案。
參考譯文
王潮字信臣,是光州固始人。僖宗入蜀,盜賊在江、淮之地起事,壽春的逃亡人王緒、劉行全糾集群盜占據了壽州。不久,又攻占了光州,脅迫豪杰加入軍中。王潮從縣史而被任用為軍正,掌管糧儲,軍中推重他的誠信。王緒獻出二州的戶籍歸附了秦宗權。后來,王緒沒有如期送交賦稅,受到秦宗權的嚴厲斥責,王緒恐懼,與劉行全向南逃跑。起初由于糧少,因此兼程行軍,傳令軍中說:“攜帶老幼者斬。”王潮與弟弟王審邽、王審知侍奉著母親一同行軍,王緒嚴厲責備王潮說:“我聽說軍隊行動要有法度,沒有無法之軍。”他回答道:“人人都有母親,從來沒有聽說有人沒有母親。”王緒發怒,要斬殺他的母親,三個兒子一同爭辯道:“奉事母親猶如奉事將軍,殺了人的母親怎能再使用她的兒子?”王緒寬恕了他們。這時母親去世,他們不敢哭,乘夜間把靈柩停放在路旁。當時有望氣的人說軍中將很快有人要大為顯貴,王緒暗中觀察魁梧雄才,然后找借口全都殺掉,眾人感到恐懼。軍隊進抵南安,王潮對劉行全說:“你相貌英俊,才能出眾,我不知你將死于何地。”而劉行全做惡夢突然驚醒,自己也感到不安,與親信幾十人埋伏在樹叢中,阻截并拘捕了王緒然后示眾。眾人呼喊萬歲,推舉劉行全為將軍,他推辭說:“我不如王潮,請立他為主。”王潮苦苦辭讓不成,便在平地插劍禱告說:“跪拜此劍而劍動三下的人,我們就擁立他為主。”到王審知時,劍從地上躍起,眾人以為神,都對他下拜。王審知讓給王潮,自己為副。王潮傳令軍中說:“天子遭難,現要從交、廣出兵,進入巴、蜀,以便輔助王室。”于是打算全軍出征,時逢泉州刺史廖彥若貪婪殘暴,州人聽說王潮治軍紀律嚴明,因此獻上牛酒奉迎王潮。王潮于是圍城,一年多后攻克,殺死了廖彥若,然后據有了該地。起初,黃巢的部將竊據了福州,官軍不能攻下,建人陳巖率眾攻克,又驅逐了觀察使鄭鎰,自行統領州務,朝廷隨即下詔授任他為刺史。過了一段時間,陳巖去世,他的女婿范暉擁兵自稱留后。陳巖的舊將大多投歸王潮,告訴他范暉可以攻取,王潮便派堂弟王彥復統兵,王審知督軍,進攻福州。范暉固守了一年多王審知也沒能攻下。王潮下令說:“兵盡增兵,將盡添將,兵將都盡,我就親自上陣。”于是王彥復發動猛攻,范暉逃入海中,被追上斬殺。建、汀二州都獻出戶籍聽從命令,王潮于是完全占有了五州之地。昭宗拜授王潮代理福建等州團練使,不久升任觀察使。王潮于是建立了四門義學,招還逃亡百姓,規定賦稅,派官員鼓勵農耕,百姓人人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