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還叫女兒節(jié)……中秋節(jié)的別稱你知道幾個?
篇一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jié)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jié)”;又因這個節(jié)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jié)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篇二
仲秋節(jié)
根據中國的農歷紀年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女兒節(jié)
中秋節(jié)又叫“女兒節(jié)”,不過只在南京地區(qū)流行。因為每逢中秋節(jié)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著月光陳設香案,按照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暫住的媳婦,也要返回婆家過中秋節(jié)。
八月節(jié)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莫過于八月節(jié),又叫“迎新谷節(jié)”,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仡佬族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因為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豐收的節(jié)日。
拜月節(jié)
拜月節(jié)的叫法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祭月節(jié)
在古時候,每逢中秋節(jié)夜晚,都要舉行祭月活動。在月下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等祭品。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人切開團圓月餅。
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因為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團圓節(jié)”。
兔爺節(jié)
在老北京地區(qū),中秋節(jié)又被稱為“兔爺節(jié)”,因為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家家戶戶會在過中秋節(jié)的時候請兔兒爺,請回的兔兒爺要擺在顯眼的桌上,并且會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謝它帶給人間的福祉。
八月會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中秋節(jié),但是在海南地區(qū),這個節(jié)日被稱為“八月會”,也被稱為“調聲節(jié)”。這一天晚上,單身的青年男女會匯集鎮(zhèn)上,然后互贈香糕、月餅、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間成群結隊,到預定集合場地,進行規(guī)模盛大的調聲對歌活動。
篇三
仲秋節(jié)
根據中國的農歷紀年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女兒節(jié)
中秋節(jié)又叫“女兒節(jié)”,不過只在南京地區(qū)流行。因為每逢中秋節(jié)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著月光陳設香案,按照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暫住的媳婦,也要返回婆家過中秋節(jié)。
八月節(jié)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莫過于八月節(jié),又叫“迎新谷節(jié)”,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仡佬族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因為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豐收的節(jié)日。
拜月節(jié)
拜月節(jié)的叫法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jié)還叫女兒節(jié)……中秋節(jié)的別稱你知道幾個?》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