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的習俗
孩子是的未來。但是,解放前,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卻被剝奪了接受教育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歡樂的童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盡管解放初期物質條件不足,困難重重,黨中央還是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童的節日。黨中央對新中國的第一個兒童節非常重視。為了籌備慶祝六一兒童節,響應民主婦聯等團體發出的“保衛兒童權利、爭取和平”呼吁書,我國11個人民團體和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專門成立了籌備兒童節的委員會。
兒童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1句】:中國
我們正式的規定了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并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第2句】:俄羅斯
每當兒童節來臨的時候,俄羅斯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度自己的節日,還會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學校里則舉行慶祝活動。
兒童節的來歷與俄羅斯有重要關聯。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作為所有共同的兒童節的時間。
兒童節的習俗
我們是將14歲以下的孩子定義為兒童的,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1931年,中華慈幼協濟會把兒童節定在4月4日。硝煙中的童年難免痛苦和憤怒,但苦難的童年也應有明快和熱情,所以在抗戰期間,只要沒有日本人來掃蕩,縣里、區里都會組織活動來慶祝。從1949年開始,正式定6月1日為兒童節,這天,學校一般都會組織集體活動,年滿6歲的孩子還可能在當天宣誓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成為少先隊員中的一員。
《兒童節的習俗》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