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小年為何不同日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古時北方地區也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江浙滬地區習慣稱除夕為“大年夜”,與其對應,除夕前一晚則被稱為“小年夜”,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歷史上,臘月二十四夜,吳人稱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稱此夜為小除夕。
在我國西南的部分地區,人們會在除夕夜過小年,他們的大年則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祭灶,是小年這天重要的活動。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灶神的職責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玉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第6句】: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南北方小年為何不同日》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