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1歲就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去年聽到兒子宋智興考上了最難考的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翻專業研究生,我激動得流出了淚水。十幾年的艱辛,終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從小我跟兒子交流只說英語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我把孩子從護士手中抱過來時,就說了我做父親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Hello!從此,我基本不和孩子說漢語。每做一件事,都用英語去表達。讓他在接觸這個世界時是用英語感知的。
在我看來,英語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交際語言,從一學習就要采取以應用的方式讓孩子接觸英語。這樣的過程,會使孩子形成用英語思維的方式來建立語言體系與思維。不要用英漢互譯的方式去學習英語。也不要擔心孩子不會翻譯。英語國家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與漢語國家的文化與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兩者對同一事物會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表達。這樣,先理解英語的內涵,融通這門語言的文化,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語。
由于我是自學英語,有很多的語言和詞匯都不會,我就自學庫,問老師,到處尋求幫助。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和我交流就是用英語,和別人交流就是漢語。兒子在快3歲時就能聽懂英語故事了。每天晚上睡前我都要講幾個英語故事他才能入睡。早晨不講英語故事他就不起來。他4歲就能和美國人在一起聊天。5歲時就看過了幾部英語電影。
他第一次接觸外國人是在我工作的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當時還是上世紀90年代。兒子小時候特別怕生,不愿意跟陌生人講話,我們走在街上時他特別害怕見到外國人,因為我總會竭力勸他去跟外國人攀談,但他很不愿意。最后,迫于我的巴掌,他只得硬著頭皮上去說Hello。
認識久了,兒子就跟他們一起上街玩。那些外國人大部分還是女性。一次兒子陪她們去大學附近的商業街買東西,一路上都是兒子在翻譯,具體買什么已經不記得了,只是整條街的個體戶們都從攤位探出頭來看他們。那些外國人討價還價,兒子也懵懵懂懂地給他們翻譯,傻乎乎、沒心眼兒地中立。
在這些外國人將要離開中國的前兩天,兒子跟他們一起去了兆麟公園,當時還趕上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紀念活動,公園里擺著一個林則徐的大雕像。兒子看得很高興,還給外國人繪聲繪色地介紹了這個歷史事件。
小學四年級就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6歲時,兒子已經看過了幾十本英語故事書。第一個故事就是《愛麗絲夢游仙境》。英語電影也看過了幾十部。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那是在學習。他是在興趣中,在向往中,也在娛樂中。我只是把英語書、英語電影碟買回來,他就能看到。自己就去看。對他來說,那就是玩。我從來沒告訴過他,你應該看什么。
當他8歲的時候就對英語長篇小說感興趣了,幾乎幾天就能把一本世界名著讀完。我不斷地買書、買碟以滿足他對知識不斷增長的需求。《動物世界》、《海洋世界》、《英語百科大全書》不僅使他英語水平提高得飛快,還使他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這樣,孩子小學三年級時就看過了大學英語版的語言學,閱讀了英語版的英語國家概況。
平時我們的日常活動就是用英語交流。他的英語體系的形成,是伴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這樣形成的英語能力,是后天用漢語指導著學習、用漢語翻譯著學習、用學習英語語法的方式去學習的人沒法比擬的。前者達到了英語作為母語的境界。后者無論你怎樣的努力,學的都是外語。
小學四年級時,我給兒子報名參加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的考試。四級他過了,但是六級沒過。問題出在作文上。當時他的漢語水平是:請以我最欽佩的人為題材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六級考試的作文是請以英文就大學生該不該自己掏學費寫一篇作文。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怎么能明白上大學要交學費是什么概念呢?兒子的六級作文基本沒有得分。
中學時兒子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同時通過了國家三級翻譯等級證書的考試。這些考試,他從來沒準備過,都是真正的能力。就是考試前幾十分鐘還在看小說,臨出門前還在看電影。孩子所形成的對閱讀的愛好,使他的知識面逐漸擴大。接觸過他的人都感覺到他的知識面很寬,他所感興趣的領域也很廣,并且有一定的深度。
本科是俄語專業卻考上最難考的北外高翻的研究生
考大學時,兒子在高中的總成績并不高,似乎總也抓不住竅門兒。正好一所學校來黑龍江進行小語種提前批次的招生。兩個語種,韓語和俄語。兒子選擇了俄語。他到北京考試。結果成績出來了,黑龍江第一,全國第八。
到了大學,兒子發現自己對語言的聲音、聲調、語調特別敏感。剛開始老師教俄語字母表,后來教基本單詞,再后來教基本句型,都是側重發音,他學得最好。可是后來,老師又走老一套應試教育的路線,通過語法教俄語;到了大二,又全力以赴圍繞俄語專業四級考試教課,兒子特別不適應。等考完了專業四級,他就迷茫了:自己的俄語已經落在其他同學的后面,成了班級的中游水平,同學們提起兒子依然說:他發音特別好。僅此而已。
從大二下到大三上,發生了很多事情。兒子跟美國留學生同住了一年,又去社會實踐,還在當時學校教務處的一個項目里教本校大學生英語。學習俄語的時間進一步被擠壓,最終他就放棄了。即便如此,他的俄語也不是最差的。但是他經常拿自己的英語水平和俄語水平相比,想按照學英語的方式學俄語,可是環境不允許。
大四時,明確自己并不喜歡俄語,在一個喜歡的英語老師的鼓勵下,兒子決定報考北外高翻專業的研究生。
接下來在不到半年里,兒子平均每天也就學習兩個小時。大部分時間是看政治。因為他覺得英語沒什么好看的。兒子跑到中關村圖書大廈,想買一本練習冊。看看專業八級,覺得簡單;看看GRE,覺得有點兒偏。就讓店員給推薦了一堆書,最后連博士生考試的書都有。兒子都說,太簡單。店員都無語了。兒子也就不買了,光看北外指定的考研教材。
初試成績下來那天,兒子奔向隔壁寢室跟哥們兒爆料:過了。哥們兒一聽就震驚了:就你還能考上!你吊兒郎當不學習,我去找你竟然發現你在打游戲,竟然能考上!兒子說:對啊,我看到分數線后第一反應是沒天理啦!皇天負有心人啊!!
復試成績出來那天,北外查詢網站顯示,兒子考上了公費研究生。
很多人學習英語,都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語言環境,甚至把孩子送到國外。那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要耗費很多人力。
兒子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情:在國內,一樣可以把英語學好。我引導孩子用英語思維去感知世界、去接觸外部事物。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英語也就自然成為他的一種具有母語性質的語言工具,就像自身的肢體一樣運用自如。英語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外語了。
去年聽到兒子宋智興考上了最難考的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翻專業研究生,我激動得流出了淚水。十幾年的艱辛,終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從小我跟兒子交流只說英語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我把孩子從護士手中抱過來時,就說了我做父親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Hello!從此,我基本不和孩子說漢語。每做一件事,都用英語去表達。讓他在接觸這個世界時是用英語感知的。
在我看來,英語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交際語言,從一學習就要采取以應用的方式讓孩子接觸英語。這樣的過程,會使孩子形成用英語思維的方式來建立語言體系與思維。不要用英漢互譯的方式去學習英語。也不要擔心孩子不會翻譯。英語國家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與漢語國家的文化與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兩者對同一事物會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表達。這樣,先理解英語的內涵,融通這門語言的文化,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語。
由于我是自學英語,有很多的語言和詞匯都不會,我就自學庫,問老師,到處尋求幫助。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和我交流就是用英語,和別人交流就是漢語。兒子在快3歲時就能聽懂英語故事了。每天晚上睡前我都要講幾個英語故事他才能入睡。早晨不講英語故事他就不起來。他4歲就能和美國人在一起聊天。5歲時就看過了幾部英語電影。
他第一次接觸外國人是在我工作的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當時還是上世紀90年代。兒子小時候特別怕生,不愿意跟陌生人講話,我們走在街上時他特別害怕見到外國人,因為我總會竭力勸他去跟外國人攀談,但他很不愿意。最后,迫于我的巴掌,他只得硬著頭皮上去說Hello。
認識久了,兒子就跟他們一起上街玩。那些外國人大部分還是女性。一次兒子陪她們去大學附近的商業街買東西,一路上都是兒子在翻譯,具體買什么已經不記得了,只是整條街的個體戶們都從攤位探出頭來看他們。那些外國人討價還價,兒子也懵懵懂懂地給他們翻譯,傻乎乎、沒心眼兒地中立。
在這些外國人將要離開中國的前兩天,兒子跟他們一起去了兆麟公園,當時還趕上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紀念活動,公園里擺著一個林則徐的大雕像。兒子看得很高興,還給外國人繪聲繪色地介紹了這個歷史事件。
小學四年級就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6歲時,兒子已經看過了幾十本英語故事書。第一個故事就是《愛麗絲夢游仙境》。英語電影也看過了幾十部。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那是在學習。他是在興趣中,在向往中,也在娛樂中。我只是把英語書、英語電影碟買回來,他就能看到。自己就去看。對他來說,那就是玩。我從來沒告訴過他,你應該看什么。
當他8歲的時候就對英語長篇小說感興趣了,幾乎幾天就能把一本世界名著讀完。我不斷地買書、買碟以滿足他對知識不斷增長的需求。《動物世界》、《海洋世界》、《英語百科大全書》不僅使他英語水平提高得飛快,還使他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這樣,孩子小學三年級時就看過了大學英語版的語言學,閱讀了英語版的英語國家概況。
平時我們的日常活動就是用英語交流。他的英語體系的形成,是伴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這樣形成的英語能力,是后天用漢語指導著學習、用漢語翻譯著學習、用學習英語語法的方式去學習的人沒法比擬的。前者達到了英語作為母語的境界。后者無論你怎樣的努力,學的都是外語。
小學四年級時,我給兒子報名參加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的考試。四級他過了,但是六級沒過。問題出在作文上。當時他的漢語水平是:請以我最欽佩的人為題材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六級考試的作文是請以英文就大學生該不該自己掏學費寫一篇作文。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怎么能明白上大學要交學費是什么概念呢?兒子的六級作文基本沒有得分。
中學時兒子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同時通過了國家三級翻譯等級證書的考試。這些考試,他從來沒準備過,都是真正的能力。就是考試前幾十分鐘還在看小說,臨出門前還在看電影。孩子所形成的對閱讀的愛好,使他的知識面逐漸擴大。接觸過他的人都感覺到他的知識面很寬,他所感興趣的領域也很廣,并且有一定的深度。
本科是俄語專業卻考上最難考的北外高翻的研究生
考大學時,兒子在高中的總成績并不高,似乎總也抓不住竅門兒。正好一所學校來黑龍江進行小語種提前批次的招生。兩個語種,韓語和俄語。兒子選擇了俄語。他到北京考試。結果成績出來了,黑龍江第一,全國第八。
到了大學,兒子發現自己對語言的聲音、聲調、語調特別敏感。剛開始老師教俄語字母表,后來教基本單詞,再后來教基本句型,都是側重發音,他學得最好。可是后來,老師又走老一套應試教育的路線,通過語法教俄語;到了大二,又全力以赴圍繞俄語專業四級考試教課,兒子特別不適應。等考完了專業四級,他就迷茫了:自己的俄語已經落在其他同學的后面,成了班級的中游水平,同學們提起兒子依然說:他發音特別好。僅此而已。
從大二下到大三上,發生了很多事情。兒子跟美國留學生同住了一年,又去社會實踐,還在當時學校教務處的一個項目里教本校大學生英語。學習俄語的時間進一步被擠壓,最終他就放棄了。即便如此,他的俄語也不是最差的。但是他經常拿自己的英語水平和俄語水平相比,想按照學英語的方式學俄語,可是環境不允許。
大四時,明確自己并不喜歡俄語,在一個喜歡的英語老師的鼓勵下,兒子決定報考北外高翻專業的研究生。
接下來在不到半年里,兒子平均每天也就學習兩個小時。大部分時間是看政治。因為他覺得英語沒什么好看的。兒子跑到中關村圖書大廈,想買一本練習冊。看看專業八級,覺得簡單;看看GRE,覺得有點兒偏。就讓店員給推薦了一堆書,最后連博士生考試的書都有。兒子都說,太簡單。店員都無語了。兒子也就不買了,光看北外指定的考研教材。
初試成績下來那天,兒子奔向隔壁寢室跟哥們兒爆料:過了。哥們兒一聽就震驚了:就你還能考上!你吊兒郎當不學習,我去找你竟然發現你在打游戲,竟然能考上!兒子說:對啊,我看到分數線后第一反應是沒天理啦!皇天負有心人啊!!
復試成績出來那天,北外查詢網站顯示,兒子考上了公費研究生。
很多人學習英語,都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語言環境,甚至把孩子送到國外。那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要耗費很多人力。
兒子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情:在國內,一樣可以把英語學好。我引導孩子用英語思維去感知世界、去接觸外部事物。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英語也就自然成為他的一種具有母語性質的語言工具,就像自身的肢體一樣運用自如。英語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外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