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新探索
近年來,對學習者產出能力的研究逐漸成為外語研究的一個熱點。2001年底我國正式加入WTO,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在加快,世界范圍內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中國人與外界的交往日趨頻繁。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寫這些實際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學生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狀況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有調查顯示,75%的學生認為閱讀進步最快,其次是聽力,學生普遍認為寫作和口語能力提高較慢(鄒曉玲,2000)。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學習者的產出能力的提高加以研究。本文將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寫作教學的新趨勢,從而提出寫作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
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施了十幾年,其間大學英語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心血,但收效不大。從1997年6月實行作文最低分制(6分)計算大學英語考試成績以來,全國高校參考學生的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5分左右(劉潤清,2003:137)。按百分制換算,作文平均分尚未達到及格水平。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一直停滯不前(蔡基剛,2002)。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目標也非常明確,絕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感到不滿。當學生發現經過長時間學習積累的語言知識不能自然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時,他們就會覺得英語學習無用,產生非常強烈的失落感(蔡基剛,2003)。有人指出,我國大學生英語作文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寫作內容貧乏(王承露,2002)。除此以外,筆者認為學生寫作時無法克服母語思維的負面影響,語言表達不地道、連貫性差、寫作篇幅短、語言錯誤多等均是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又何在呢?對此外語界的專家學者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有人認為應試教育阻礙了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董曉航,2001)。有人則認為教師缺乏對英語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吳錦、張在新,2002)。筆者以為指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99年版)以及依據大綱而制定的檢測寫作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99修訂版)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幫助學生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該規定把培養閱讀能力放在首位,其他語言技能放在第二位。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在閱讀難度與課文相仿的書面材料時做筆記、回答問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120240詞的短文,能寫短信和便條,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根據大綱的要求,四、六級考試指導委員會的制定了寫作的考試形式以及評分標準。
考試形式:四、六級作文的考試形式基本上是給出題目和寫作提綱。即給出英文作文題目再加上兩三條中文或英文提綱。而提綱幾乎都是的歸納式結構。這種結構很容易造成母語文化思維對英文寫作形成負面影響。而英語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往往是采用演繹法。另外,所給的提綱容易造成虛假的連貫。蔡基剛(2002:52)的研究實驗表明按提綱寫文章,對培養學生有意識地使用銜接手段是不利的。一成不變的考試形式往往使學生猜題、背誦相關的范文;有的老師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也加入猜題、押題的行列。因而使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完完全全地演變成了應試教學。學生照提綱畫瓢,千篇一律的三段式的短文,毫無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性的思維和別具一格的表達手段。
評分標準:根據大綱的要求,四、六級考試指導委員會制定了具體的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共分為五個等級:2分條理不清,思路紊亂,語言支離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錯誤,且多數為嚴重錯誤。5分基本切題。表達思想不清楚,連貫性差。有較多的嚴重語言錯誤。8分基本切題。有些地方表達不夠清楚,文字勉強連貫;語言錯誤相當多,其中有一些是嚴重錯誤。11分切題。表達思想清楚,文字連貫,但有少量語言錯誤。14分切題。表達思想清楚,文字通順,連貫性好,基本上無語言錯誤,僅有個別小錯。
提綱式命題作文使學生很容易做到切題和連貫。只要學生嚴格按照提綱要求寫作,很少有學生有偏題的現象。那么閱卷老師往往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的表達是否清楚,語法錯誤的多少上面。因此,評分標準實際上演變成對考生語言表達方面進行衡量的標準,如語言是否有錯誤,錯誤的多少以及錯誤的嚴重性上。
寫作長度的要求: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作文的規定是在30分鐘內寫出一篇120個詞的短文。六級與四級的區別僅在于詞數的提高,即150個詞。單從寫作長度來看,四、六級的詞數要求未免有偏低之嫌,不符合寫作的實用要求?,F行的高考英語寫作要求是100個詞(不包括起始句),托福考試要求考生在30分鐘內寫出長達300個詞左右的短文,雅思要求考生在60分鐘內寫出400詞,完成兩項寫作任務。其中一篇議論文的詞數不得少于250詞。所以說中國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遠遠落后于其語法、詞匯和閱讀能力,究其原因不能不說和四、六級的寫作詞數要求有一定的關系(蔡基剛,2002:51)。張在新(1995:43)早在幾年前就對中國學生的作文做過調查,其調查發現有51%作文缺乏細節,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寫作內容的貧乏。他們對主要思想和細節的發現和挖掘遠遠不夠。
寫作過程是一個創造發現的過程,需要寫作者積極地調動思維和語言運用體系。寫作者要經歷解題、內容構思、結構構思、文本輸出等過程。如果過分地受到提綱的約束、詞數的限制,考生無法展開思想的空間,無法具體地、詳細地、充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因而寫出來的東西往往便是結構千篇一律、內容貧乏、空洞無物、語言干癟。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新趨勢
1、社會發展對大學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社會的發展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因此不斷提高,能否運用流利的外語與外界交往成為考查工作能力的必要指標(劉潤清,2002)。能閱讀一般性文獻、進行簡單的對話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了。近幾年,社會和外語教育界比較關心,討論最激烈的是大學生口頭及筆頭表達能力?!犊茖W家英語》1991年在1445名本科畢業生預測今后10年的英語需求調查中發現,用英語為雜志寫文章,寫科技報告、論文或會議論文,用英語洽談國際間和約,用英語交談是最迫切需要的技能(應惠蘭,1996)。邵永真(1999) 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滿意,對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尤其不滿。作文題型單一、模式固定與語言的實用性相距甚遠。因此,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作出了具體要求(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具體描述如下:
一般要求:能用常見的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事件、觀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篇連貫。能在一般或應用寫作中使用恰當的寫作技能。
較高要求:能寫日常應用文,能寫自己專業論文的英語摘要,能借助參考資料寫出與專業相關、結構基本清晰、內容較為豐富的報告和論文,能描寫各種圖表,能就一定的話題在半小時內寫出160詞的短文,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文理通順。
更高要求:能就一般性主題比較自如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做到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邏輯性強。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技術報告、論文。能在半小時內寫出200詞的說明文或議論文,內容完整,文理通順,思想表達清楚。
新大綱的要求與老大綱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強調寫作的實用性,如專業論文、學術報告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自如清晰地表達個人觀點;提高了文章的長度要求。
2、學生對自身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自己英語寫作能力要求,筆者對武漢大學2003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除了希望自己能寫議論文、記敘文、論文摘要、讀書報告等題材的文章外,他們還迫切地希望能提高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如能填寫常見表格如注冊表、健康表、申請表、問卷調查表等;能寫給或回復他人的祝賀卡、生日卡、邀請信、便條、短信、通知等;能寫出簡單的指示語、個人廣告、社團海報、個人簡歷等;能寫出或回答個人或公司的信函、電子郵件、傳真等。由此可見,學生對其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題材的要求越來越廣泛、對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三、寫作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由此可見,加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探索新的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以期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有所裨益。
1、 加強實用英語寫作的教學
劉潤清(2002)曾提出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外語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大學英語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迫切需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加強實用英語寫作勢在必行。我們的學生對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的寫作模式比較熟悉,而對那些申請表、個人簡歷、求職信、通知、祝賀卡等日常生活中必備的交際手段卻無所適從。這一嚴重缺陷影響了學生的日常交流,對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或進一步在國內外進行深造造成了障礙。
2、聽、說、讀、寫、譯相結合
(1)以聽導寫。聽力既是一個理解、記憶的過程,也是一個語言輸入的過程。學生可通過原有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加深對聽力材料的正確理解。原文的篇章結構、模式、語言風格以及一些恰當的語言表達法,這一切又無疑為寫作提供了必要的輸入(鄧鸝鳴,劉紅,2003:120)。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盡量地將在聽力訓練中學到的單詞、句型、地道的表達法用于日常的寫作中去。這將會大大地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表達方式,因而使得他們寫作時得心應手,自信心倍增。
(2)以說帶寫。說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Weissberg認為課堂討論不僅有助于母語寫作者而且有助于二語寫作作者挖掘寫作題材、進行文字編碼,并進一步意識到寫作過程的方方面面(Weissberg, 1994:123)。因此,在寫作之前圍繞作文題組織討論十分必要。學生可以圍繞主題分組討論,深入挖掘寫作內容,相互啟發,開拓思路,集思廣益(鄧鸝鳴,劉紅,2003:120)。以說帶寫的模式能使學生寫作思路更為清晰、寫作內容更為豐富、寫作語言更為地道、寫作興趣更為濃厚。
(3)以讀促寫。大量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如沒有語言輸入,那么語言的輸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量的研究表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比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在措辭、句子結構、謀篇布局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略勝一籌。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文,從中吸取營養,活學活用。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增加語言輸入,培養語感,使學生產出的文章更為有血有肉、豐富多彩。
(4)以譯助寫。實踐證明,寫作能力與翻譯能力密切相關。由于對地道的英語表達法掌握不夠或不好,往往出現中國式的英語,這是老師改作文時的最感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布置一定的漢譯英練習,從而就兩種語言在選詞、句法結構、表達習慣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熟悉英語習慣表達法,減少漢語思維的干擾。日積月累的翻譯訓練一定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作用。
3、擴大寫作量,推廣寫長法。
王初明等人(2000,207-212)曾提出了以寫為突破口的教學改革思路,如要求學生課外寫長作文(簡稱寫長法)。該方法既能調動已學的知識又迫使學生為表達思想而尋找還沒有徹底掌握的表達式、句子結構等,真正做到使學生在用中學。這樣能促使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有效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鼓勵學生不斷地寫、大量地寫,通過擴大量來提高質量。作文寫得越長,越能暴露語言問題,學生越需要努力把所學知識用于表達思想,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消化知識、鞏固知識。
4、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和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寫作的質量和長度。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愈高、興趣愈濃,文章的流利程度就愈高。為了提高寫作的趣味性,在設置作文題目時要始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這樣的作品才會生動形象、有血有肉。
5、寫作題材和形式的多樣化。
鼓勵學生寫日記,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時間不限、詞數不限、題材不限、體裁不限。作文形式多樣,包括讀后感、觀后感、游記、小說、詩歌等,可寫文章摘要、編寫故事、續寫故事等。
語言產出性運用(包括寫和說)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習者的重視。改革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勢在必行。只要我們瞄準目標,積極探索,定能闖出一條省時高效的改革新路。
近年來,對學習者產出能力的研究逐漸成為外語研究的一個熱點。2001年底我國正式加入WTO,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在加快,世界范圍內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中國人與外界的交往日趨頻繁。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寫這些實際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學生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狀況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有調查顯示,75%的學生認為閱讀進步最快,其次是聽力,學生普遍認為寫作和口語能力提高較慢(鄒曉玲,2000)。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學習者的產出能力的提高加以研究。本文將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寫作教學的新趨勢,從而提出寫作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
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施了十幾年,其間大學英語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心血,但收效不大。從1997年6月實行作文最低分制(6分)計算大學英語考試成績以來,全國高校參考學生的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5分左右(劉潤清,2003:137)。按百分制換算,作文平均分尚未達到及格水平。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一直停滯不前(蔡基剛,2002)。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目標也非常明確,絕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感到不滿。當學生發現經過長時間學習積累的語言知識不能自然轉化為實際運用能力時,他們就會覺得英語學習無用,產生非常強烈的失落感(蔡基剛,2003)。有人指出,我國大學生英語作文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寫作內容貧乏(王承露,2002)。除此以外,筆者認為學生寫作時無法克服母語思維的負面影響,語言表達不地道、連貫性差、寫作篇幅短、語言錯誤多等均是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又何在呢?對此外語界的專家學者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有人認為應試教育阻礙了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董曉航,2001)。有人則認為教師缺乏對英語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吳錦、張在新,2002)。筆者以為指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99年版)以及依據大綱而制定的檢測寫作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99修訂版)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幫助學生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該規定把培養閱讀能力放在首位,其他語言技能放在第二位。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在閱讀難度與課文相仿的書面材料時做筆記、回答問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120240詞的短文,能寫短信和便條,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根據大綱的要求,四、六級考試指導委員會的制定了寫作的考試形式以及評分標準。
考試形式:四、六級作文的考試形式基本上是給出題目和寫作提綱。即給出英文作文題目再加上兩三條中文或英文提綱。而提綱幾乎都是的歸納式結構。這種結構很容易造成母語文化思維對英文寫作形成負面影響。而英語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往往是采用演繹法。另外,所給的提綱容易造成虛假的連貫。蔡基剛(2002:52)的研究實驗表明按提綱寫文章,對培養學生有意識地使用銜接手段是不利的。一成不變的考試形式往往使學生猜題、背誦相關的范文;有的老師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也加入猜題、押題的行列。因而使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完完全全地演變成了應試教學。學生照提綱畫瓢,千篇一律的三段式的短文,毫無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性的思維和別具一格的表達手段。
評分標準:根據大綱的要求,四、六級考試指導委員會制定了具體的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共分為五個等級:2分條理不清,思路紊亂,語言支離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錯誤,且多數為嚴重錯誤。5分基本切題。表達思想不清楚,連貫性差。有較多的嚴重語言錯誤。8分基本切題。有些地方表達不夠清楚,文字勉強連貫;語言錯誤相當多,其中有一些是嚴重錯誤。11分切題。表達思想清楚,文字連貫,但有少量語言錯誤。14分切題。表達思想清楚,文字通順,連貫性好,基本上無語言錯誤,僅有個別小錯。
提綱式命題作文使學生很容易做到切題和連貫。只要學生嚴格按照提綱要求寫作,很少有學生有偏題的現象。那么閱卷老師往往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的表達是否清楚,語法錯誤的多少上面。因此,評分標準實際上演變成對考生語言表達方面進行衡量的標準,如語言是否有錯誤,錯誤的多少以及錯誤的嚴重性上。
寫作長度的要求: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作文的規定是在30分鐘內寫出一篇120個詞的短文。六級與四級的區別僅在于詞數的提高,即150個詞。單從寫作長度來看,四、六級的詞數要求未免有偏低之嫌,不符合寫作的實用要求。現行的高考英語寫作要求是100個詞(不包括起始句),托??荚囈罂忌?0分鐘內寫出長達300個詞左右的短文,雅思要求考生在60分鐘內寫出400詞,完成兩項寫作任務。其中一篇議論文的詞數不得少于250詞。所以說中國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遠遠落后于其語法、詞匯和閱讀能力,究其原因不能不說和四、六級的寫作詞數要求有一定的關系(蔡基剛,2002:51)。張在新(1995:43)早在幾年前就對中國學生的作文做過調查,其調查發現有51%作文缺乏細節,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寫作內容的貧乏。他們對主要思想和細節的發現和挖掘遠遠不夠。
寫作過程是一個創造發現的過程,需要寫作者積極地調動思維和語言運用體系。寫作者要經歷解題、內容構思、結構構思、文本輸出等過程。如果過分地受到提綱的約束、詞數的限制,考生無法展開思想的空間,無法具體地、詳細地、充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因而寫出來的東西往往便是結構千篇一律、內容貧乏、空洞無物、語言干癟。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新趨勢
1、社會發展對大學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社會的發展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因此不斷提高,能否運用流利的外語與外界交往成為考查工作能力的必要指標(劉潤清,2002)。能閱讀一般性文獻、進行簡單的對話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了。近幾年,社會和外語教育界比較關心,討論最激烈的是大學生口頭及筆頭表達能力?!犊茖W家英語》1991年在1445名本科畢業生預測今后10年的英語需求調查中發現,用英語為雜志寫文章,寫科技報告、論文或會議論文,用英語洽談國際間和約,用英語交談是最迫切需要的技能(應惠蘭,1996)。邵永真(1999) 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滿意,對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尤其不滿。作文題型單一、模式固定與語言的實用性相距甚遠。因此,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作出了具體要求(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更高要求),具體描述如下:
一般要求:能用常見的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事件、觀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篇連貫。能在一般或應用寫作中使用恰當的寫作技能。
較高要求:能寫日常應用文,能寫自己專業論文的英語摘要,能借助參考資料寫出與專業相關、結構基本清晰、內容較為豐富的報告和論文,能描寫各種圖表,能就一定的話題在半小時內寫出160詞的短文,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文理通順。
更高要求:能就一般性主題比較自如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做到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邏輯性強。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技術報告、論文。能在半小時內寫出200詞的說明文或議論文,內容完整,文理通順,思想表達清楚。
新大綱的要求與老大綱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強調寫作的實用性,如專業論文、學術報告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自如清晰地表達個人觀點;提高了文章的長度要求。
2、學生對自身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自己英語寫作能力要求,筆者對武漢大學2003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除了希望自己能寫議論文、記敘文、論文摘要、讀書報告等題材的文章外,他們還迫切地希望能提高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如能填寫常見表格如注冊表、健康表、申請表、問卷調查表等;能寫給或回復他人的祝賀卡、生日卡、邀請信、便條、短信、通知等;能寫出簡單的指示語、個人廣告、社團海報、個人簡歷等;能寫出或回答個人或公司的信函、電子郵件、傳真等。由此可見,學生對其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題材的要求越來越廣泛、對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三、寫作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由此可見,加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探索新的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方法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以期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有所裨益。
1、 加強實用英語寫作的教學
劉潤清(2002)曾提出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外語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大學英語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迫切需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加強實用英語寫作勢在必行。我們的學生對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的寫作模式比較熟悉,而對那些申請表、個人簡歷、求職信、通知、祝賀卡等日常生活中必備的交際手段卻無所適從。這一嚴重缺陷影響了學生的日常交流,對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或進一步在國內外進行深造造成了障礙。
2、聽、說、讀、寫、譯相結合
(1)以聽導寫。聽力既是一個理解、記憶的過程,也是一個語言輸入的過程。學生可通過原有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加深對聽力材料的正確理解。原文的篇章結構、模式、語言風格以及一些恰當的語言表達法,這一切又無疑為寫作提供了必要的輸入(鄧鸝鳴,劉紅,2003:120)。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盡量地將在聽力訓練中學到的單詞、句型、地道的表達法用于日常的寫作中去。這將會大大地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表達方式,因而使得他們寫作時得心應手,自信心倍增。
(2)以說帶寫。說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Weissberg認為課堂討論不僅有助于母語寫作者而且有助于二語寫作作者挖掘寫作題材、進行文字編碼,并進一步意識到寫作過程的方方面面(Weissberg, 1994:123)。因此,在寫作之前圍繞作文題組織討論十分必要。學生可以圍繞主題分組討論,深入挖掘寫作內容,相互啟發,開拓思路,集思廣益(鄧鸝鳴,劉紅,2003:120)。以說帶寫的模式能使學生寫作思路更為清晰、寫作內容更為豐富、寫作語言更為地道、寫作興趣更為濃厚。
(3)以讀促寫。大量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如沒有語言輸入,那么語言的輸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量的研究表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比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在措辭、句子結構、謀篇布局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略勝一籌。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文,從中吸取營養,活學活用。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增加語言輸入,培養語感,使學生產出的文章更為有血有肉、豐富多彩。
(4)以譯助寫。實踐證明,寫作能力與翻譯能力密切相關。由于對地道的英語表達法掌握不夠或不好,往往出現中國式的英語,這是老師改作文時的最感頭疼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布置一定的漢譯英練習,從而就兩種語言在選詞、句法結構、表達習慣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熟悉英語習慣表達法,減少漢語思維的干擾。日積月累的翻譯訓練一定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作用。
3、擴大寫作量,推廣寫長法。
王初明等人(2000,207-212)曾提出了以寫為突破口的教學改革思路,如要求學生課外寫長作文(簡稱寫長法)。該方法既能調動已學的知識又迫使學生為表達思想而尋找還沒有徹底掌握的表達式、句子結構等,真正做到使學生在用中學。這樣能促使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有效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鼓勵學生不斷地寫、大量地寫,通過擴大量來提高質量。作文寫得越長,越能暴露語言問題,學生越需要努力把所學知識用于表達思想,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消化知識、鞏固知識。
4、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和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寫作的質量和長度。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愈高、興趣愈濃,文章的流利程度就愈高。為了提高寫作的趣味性,在設置作文題目時要始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這樣的作品才會生動形象、有血有肉。
5、寫作題材和形式的多樣化。
鼓勵學生寫日記,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時間不限、詞數不限、題材不限、體裁不限。作文形式多樣,包括讀后感、觀后感、游記、小說、詩歌等,可寫文章摘要、編寫故事、續寫故事等。
語言產出性運用(包括寫和說)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習者的重視。改革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勢在必行。只要我們瞄準目標,積極探索,定能闖出一條省時高效的改革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