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級閱讀的命題規(guī)律與答題技巧
一、 細節(jié)題
細節(jié)題的提問方式靈活多變, 對象涉及短文的各種具體細節(jié), 如時間、 地點、 原因、 結果、 方式等。 這類題目的一個共同特點是, 答案一般都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但有時出題人為了增加題目的難度, 會有意避開文中所用詞匯, 而用這些詞的同義詞。在這種情況下, 考生需要依據(jù)題干涉及的細節(jié), 定位文中相關出處, 再對比選項作答。 命題規(guī)律
1. 列舉處常考。列舉處指的是First, ..., Second, ..., Third, ...等并列關系詞出現(xiàn)的部分。要求考生從列舉的內(nèi)容中, 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答案項。列舉方式有時不用數(shù)字排序, 而是采取句式排比的方式。
2. 舉例和比喻出現(xiàn)處常考。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更加明確, 作者常以具體的例子或比喻句來論證。 這些例子或比喻常會成為考點, 因此考生應對那些引出例子或比喻的標志詞加以注意。這類詞很多, 常見的有as, 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a case in point等。
3. 代詞出現(xiàn)處常考。這類題常用來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上下文句子之間的關系和意義。
4. 引用人物論斷處常考。 作者為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或使論點更有依據(jù), 常會引用某些權威人士的論斷或采納其重要發(fā)現(xiàn)等。命題者常在此處做文章。
5. 特殊標點符號后的內(nèi)容常考。由于特殊標點符號后的內(nèi)容常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 因此命題者常對這些標點符號后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具體說, 特殊標點符號包括: 破折號、 括號、 冒號和 引號。
答題技巧
1. 若針對舉例、 引用名人言論、 特殊標點符號后的內(nèi)容出題, 考生可只讀例子、 名人言論、 特殊標點符號前后句的內(nèi)容, 然后與選項對號入座。
2. 如果題目只是針對某一段的內(nèi)容提問, 且答題時間已不充裕, 考生只看該段內(nèi)容即可答題, 而不必等把文章全看完才做。
3. 答案選項中照抄或似乎照抄原文的一般不是答案項, 而同義詞替換的選項一般是答案。
4. 備選項中表達意義較具體, 或膚淺地表達字面意思的, 一般不是答案項, 而概括性的、 抽象的、 含義深刻的一般是答案項。
5. 備選項內(nèi)容與其他三項有較大差別的可能為答案。
6. 備選項中有絕對語氣詞的一般不是答案項。這些語氣詞有: must, always, 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 completely, none, hardly等。 而選項中含有不十分肯定的語氣詞的一般是答案項。 這些語氣詞有could, may, often, should, usually, might, most, more or less, relatively, be likely to,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等。 7. 那些符合一般常識的選項, 意義深刻富有哲理, 符合一般性規(guī)律, 屬于普通現(xiàn)象的選項往往是答案項。
8. 細節(jié)題干擾項特點: 與原句內(nèi)容相反; 與原文內(nèi)容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與原句內(nèi)容相似但過于絕對; 原文中根本沒提到。正確掌握這些干擾項的特點, 有助于考生排除干擾項, 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 推斷題
推斷題要求考生根據(jù)自己從文中獲取的信息進行推理判斷。 它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文章所表達的字面含義, 還要有一定的邏輯判斷能力, 從文章表面推出更深層的含義。
這類題的答案一般不會直接出現(xiàn)在文章的文字里, 文字表面往往沒有明顯反映作者的全部意圖, 有些含義需要考生從字里行間去體會, 靠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去判斷, 從上下文的連貫及文中有關部分的暗示去分析作者隱含的意思。這類題常見的主要是對原因、 結果、 觀點、 立場等的判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做這類題時必須把握住問題的關鍵, 緊緊圍繞原文, 千萬不能脫離原文, 憑主觀臆斷進行無依據(jù)的推論。
提問方式
1. 針對文章內(nèi)容、 結構等進行判斷推理: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______.
It is implied/indicated/suggested that ______.
What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passage?
It can be inferred/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What does the paragraph preceding/following this one probably discuss?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ragraph that ______.
The report seems to conclude that ______.
Paragraph ... indicates that ______.
What'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by the author is that ______.
2. 針對作者的觀點、 態(tài)度、 語氣等進行判斷推理。
命題規(guī)律
1. 綜合性推論和判斷試題常會圍繞全文出題。要求將篇首、 篇尾、 段落中主題句概括歸納并從中推斷出全文主題。 2. 綜合性推論和判斷題還可圍繞文章若干段落進行, 要求推論和判斷出段落間的關系。
3. 支持主題思想的細節(jié)部分常考。這些細節(jié)部分表現(xiàn)形式多樣, 可以是列舉、 例證、 實驗論證、 人物論斷等, 要求考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
4. 文章或段落開頭處, 尤其是文章結尾總結處常考。
5. 語義轉折處常考。
答題技巧
1. 若要求對某段內(nèi)容進行判斷、 推理, 那么就只看題干要求作答的那一段。
2. 選項措辭過于絕對化的, 一般不是答案。
3. 合乎常理, 意義深刻, 或符合一般常識的選項一般是答案, 而照抄原文或對原文作字面解釋的則不是答案。 4. 弄清主題意思。在處理與全文主旨相關的題, 或處理與文章首尾有關的推論題時, 一定要放慢速度, 將各段尤其是全文首尾部分的句意讀懂, 再快速閱讀其他部分。
5. 推斷題干擾項特點: 在文章事實或上下文邏輯基礎上進行推理而得出觀點, 但與題目無關; 雖然是以文章提供的事實或內(nèi)在邏輯為基礎進行推理, 但推理過頭, 概括過度。
三、 主旨題
主旨題主要測試考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主旨題時, 最有效的辦法是找到并仔細研讀文章的主題句。主題句大多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在比較重要的位置, 如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如果一篇文章包括多個段落, 一般來說每個自然段的首句也是本段的主題句。文章主題句之外的其他內(nèi)容一般都是對主題句的解釋、 補充說明或列舉事實等。另外, 有些閱讀材料的主題思想不是十分明確, 需要通讀全文, 抓住主要論點或論題來歸納出中心思想。應該注意的是, 在歸納中心思想時, 要從文章實際內(nèi)容出發(fā), 在事實依據(jù)的基礎上進行判斷、 推論和歸納。
根據(jù)問題內(nèi)容的不同, 這類問題可分為主題型、 標題型和目的型。主題型一目了然就是找中心思想, 標題型是為文章選擇標題, 目的型就是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
提問方式
What is the main idea/subject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primarily concern?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
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 would the passage most likely be found in a textbook?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passage as a whole?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
命題規(guī)律
1. 段首、 段尾句常考。一般來說, 短文中第一段首句或末段末句往往是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處; 有時一段的段首、 段尾句是該段的主題句。因此, 命題者常在這些地方出題。
2. 特殊標點符號, 尤其是段首的特殊符號之后的內(nèi)容, 其往往表達了作者的論點, 闡釋了全文主題, 因而成為重點考查內(nèi)容。
3. 語義轉折處, 尤其是段首的語義轉折處, 常是考點。因為轉折后面的內(nèi)容往往是作者真實的寫作目的或基本觀點, 而這又正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所在。
4. 因果句常考。因果句也可表現(xiàn)出作者的目的、 觀點或文章的主題, 因此可成為考點。表示因果關系的詞有: because, since, for, a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result in, originate from等。有時作者也通過先提出問題(Why...?)而后給予回答的方式闡釋文章主題。
答題技巧
1. 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只讀首尾段, 答案很可能就在這些段落中。
2. 閱讀時, 注意出現(xiàn)頻率高的單詞, 這些詞可能就是蘊含中心思想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可能是同一詞多次出現(xiàn), 也可能同一類詞貫穿全文。
3. 單從選項內(nèi)容上判斷, 那些概括全文、 內(nèi)容全面、 含義深刻、 說明道理的選項一般是答案項, 而選項內(nèi)容片面、 單一的內(nèi)容應排除。
4. 主旨題干擾項特點: 只是局部信息, 或是一句沒有展開論述的話, 或是某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概括范圍太寬, 把文章的內(nèi)容過于一般化, 包含的內(nèi)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闡述的內(nèi)容, 或是此選項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 無關信息, 即在文章中未提到或找不到語言根據(jù)的信息。
四、 語義題
語義題也就是對一個生詞或短語進行提問, 一般需要考生知道或推斷出該生詞的同義詞或該短語的引申意義或另一種表述方式。它是四級考試的常考題型。
提問方式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word “...” means 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in meaning to “______”?
The term “...” in paragraph... can be best replaced by ______.
What's the meaning of “______”?
As used in the line ..., the word “...” refers to ______.
命題規(guī)律
1. 含有指示代詞的句中, 常有被考查的詞匯或短語。
2. 具體環(huán)境中, 具有指代上下文語義功能的詞匯,尤其是名詞, 常成為考查對象。
3. 一詞多義的常見詞及詞組易考。有些詞一詞多義, 要求考生能通過閱讀, 理解該詞的確切含義。平時積累詞匯時, 一定要把其在大綱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所有詞義都掌握, 才會胸有成竹。
4. 對比處常考。這類題目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從具有對比含義的上下文中猜測出某個單詞的含義。
5. 復雜句常考。復雜句由于其句子結構復雜, 句子之間的指代關系復雜等特點, 常用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答題技巧
1. 看所考詞匯與全篇文章主題的關系。關系相近, 符合主題的一般是答案項。
2. 通過連接詞所表達的關系判斷被考詞匯的含義。一般來說, and 連接的內(nèi)容在含義上是接近的或遞進的, 而or連接的內(nèi)容在含義上往往相反, 但有時or后面的內(nèi)容也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當然其他表遞進、 轉折、 因果等關系的信號詞均可用來幫助判斷詞義。
3. 選項含義與被考單詞在含義上表面相近的一般不是答案項。
4. 利用被考詞的修飾、 限定成分判斷其含義。這種修飾、 限定成分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 可以是定語、 其他修飾語、 特殊標點符號后面的內(nèi)容, 甚至是該詞下屬的例子及定義, 可以通過這些表達從側面理解被考單詞的含義。
5. 選項內(nèi)容全面、 概括性強的, 一般是答案項。
五 觀點態(tài)度題
閱讀理解中常會問到作者對文章某一問題的態(tài)度、 全文的基調(diào)及對文章前后接續(xù)內(nèi)容的判斷等, 這類問題可被統(tǒng)稱為觀點態(tài)度題。
觀點態(tài)度題的回答應從篇章的體裁入手, 一般而言, 在說明文中作者的態(tài)度是客觀的或中立的; 而在議論文中, 作者的觀點就會有多種多樣。
提問方式
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What's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The author's view is ______.
The writer's attitude of this passage is apparently ______.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
命題規(guī)律
1. 涉及文章中心思想處常考。文章的中心思想組織脈絡與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是密切相關的。有時, 做一道觀點態(tài)度題, 需要通讀全文, 分析作者的思想, 把握文章脈絡, 而后才能正確地揣摩出作者的思想和態(tài)度。
2. 作者提出觀點處常考。這主要出現(xiàn)在議論文中。議論文中作者的思路一般是提出某觀點, 而后給予論證支持, 最后得出與觀點相一致的結論。因此,明白了作者的觀點就把握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和態(tài)度, 所以這樣的內(nèi)容自然成為觀點態(tài)度題的考點。
3. 語義轉折或強對比處常考。語義轉折或強對比處往往標志著作者將要提出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 表明其基本思想, 自然也反映了他的觀點和態(tài)度, 因此命題者會圍繞此處出題。
4. 文章中有復合句、 特殊句型或句式處常考。復合句中常暗含著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而且, 特殊句型或特殊句式及虛擬語氣等也以不同于一般陳述句的方式提示考生注意, 預示所說內(nèi)容的重要性, 自然該內(nèi)容一般是與作者觀點態(tài)度有著密切關系的。
答題技巧
1. 閱讀時, 要辨別清楚文章的文體。議論文中, 文章的中心句處一般暗示作者的態(tài)度; 而說明文因為其體裁的客觀性, 所以作者的態(tài)度也往往采取中立。在記敘文中, 因為文章觀點往往不直接提出, 而且作者寫作時也常帶有某種傾向性, 所以要求考生在讀這種文體的文章時要細心捕捉表達或暗示情感態(tài)度的詞或短語, 捕捉那些烘托氣氛、 渲染情感的詞句。
2. 對于綜合性判斷情感態(tài)度的題, 需要分析段落大意, 分析文章走向,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而后才能判斷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來。
3. 要會區(qū)分不同的觀點, 尤其要找出作者的觀點。考生要注意文中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中的觀點。作者的觀點一般用in my view, 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I think, I hold等表達。
4. 對于選項而言, 要分清選項中的褒義詞、 中性詞和貶義詞, 以此對照全文。
1) 表示褒義的詞一般有:
positive 贊成的 supporting 支持的 praising 贊揚的
optimistic 樂觀的 admiring 羨慕的 interesting 有趣的
humorous 幽默的 serious 嚴肅的 enthusiastic 熱情的
pleasant 愉快的 polite 禮貌的 concerned 關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