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too: “紋身”的來歷
Tattoo: “紋身”的來歷
對于tattoo,我們并不陌生,彰顯個性的“紋身”嘛!不過,如若看到——My heart beat a tattoo on my ribs,怎么解釋它的用法?先告訴您,這句話可翻譯為“我的心撲通撲通在跳”,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它的使用頻率蠻高?
Tattoo最早指“歸營號”,即軍隊里“擊鼓或吹號招士兵回營”,源于單詞“tap-too”。1644年英國內戰的時候,時任議會軍駐諾丁漢郡將領John Hutchinson(約翰·哈欽森),在一份官方文件里規定,“士兵在tap-too(歸營號)吹響之前還未歸營者,將受以處罰,處罰金額相當于今天的5英鎊或8美元”。 到18世紀,tap-too beate(吹號)逐漸演變為beat tattoo,在現實生活中可泛指一切“連續而均勻地擊鼓或輕叩聲”,如:He beat a tattoo with his fingers on the table-top.(他用手指輕輕敲著桌面。) Tattoo的另一用法“紋身”,源于英國航海探險家James Cook(詹姆斯·庫克)船長,他在1769年的日志中,用“Tattow”一詞來形容南太平洋土著居民在身上刺涂花紋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皮膚上刺花紋已成為當今的流行時尚,而當時的土著詞匯Tattow也逐漸被人們改寫為tat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