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閱讀技巧:論語闡述最佳思維方式
中國教育的優勢在于,鍛造出很tough的牛人,面對浩如煙海的問題和材料總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體力和耐力都無敵。
劣勢在于,很少有學校能提供關于methodology的教學或者課程,此處略去關于po li tics的任何因素不談。
請看論語中的這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有人將之翻譯為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
另外,英國著名漢學家 Arthur Waley 的譯文是: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 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great danger.
注意三個問題:
1,學
個人以為,論語中,學的意思實際上指讀書。所以learn的翻譯有欠準確。
2,思
個人以為,論語中,思的意思并非指思考,而是指懷疑、批判。所以翻譯為thought也不大妥。
3,罔
罔的意思是指受到欺蒙,因此應該是被欺騙才對,而迷失lost不算太準確。
綜上所述,我個人嘗試的翻譯是
he who reads without doubting can be deceived;
he who doubts without reading can be imperiled.
在雅思閱讀的復習中,許多同學屬于埋頭苦干型。這種同學屬于前半句,容易be deceived.只做題,不思考,不知出題人思路和自己思路的區別,最后整篇文章都讀懂都做不對題。
還有同學屬于閉門造車型,自己瞎想,網上隨便找點不知所云的雅思閱讀筆記,就覺得已經足夠了,題也不做,結果一上場考試,徹底脫節。這樣相當于后半句的情況,思而不學則殆,容易 be imperiled.
前者同學,請無論如何在每次做題之后,不要光是對答案并且數自己對了多少題,錯了多少題,還一定要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CHECKLIST FOR POST-READING STAGE
1,我擅長什么類型、什么話題的文章?
2,我擅長什么題型?
3,我最恐懼什么題型?
4,我錯了哪些題?這些題的原文對應位置在哪里?
5,這些錯的題錯在哪里?定位問題?判斷問題?詞匯量限制?
6,我是不是100%確定自己理解這些題目的題目句和原文句的準確中文含義?把它們全部都翻譯出來。
7,我做題、改錯的過程中,是不是真的運用了培訓班、筆記上的技巧、方法?把它們都標注出來。
對于后者類型的同學,不論你參加還是不參加培訓班,請記住
Theory without practice is worse than no theory !!!
脫離實戰的理論,還不如根本不要理論~~~!!!
所以,不要盲信理論,可以參考借鑒別人的理論,但最終都必須立足于題目當中,一定要自己做題、思考、再做題、再思考,最后總結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做題思路。
中國教育的優勢在于,鍛造出很tough的牛人,面對浩如煙海的問題和材料總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體力和耐力都無敵。
劣勢在于,很少有學校能提供關于methodology的教學或者課程,此處略去關于po li tics的任何因素不談。
請看論語中的這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有人將之翻譯為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
另外,英國著名漢學家 Arthur Waley 的譯文是:
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 is lost. 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great danger.
注意三個問題:
1,學
個人以為,論語中,學的意思實際上指讀書。所以learn的翻譯有欠準確。
2,思
個人以為,論語中,思的意思并非指思考,而是指懷疑、批判。所以翻譯為thought也不大妥。
3,罔
罔的意思是指受到欺蒙,因此應該是被欺騙才對,而迷失lost不算太準確。
綜上所述,我個人嘗試的翻譯是
he who reads without doubting can be deceived;
he who doubts without reading can be imperiled.
在雅思閱讀的復習中,許多同學屬于埋頭苦干型。這種同學屬于前半句,容易be deceived.只做題,不思考,不知出題人思路和自己思路的區別,最后整篇文章都讀懂都做不對題。
還有同學屬于閉門造車型,自己瞎想,網上隨便找點不知所云的雅思閱讀筆記,就覺得已經足夠了,題也不做,結果一上場考試,徹底脫節。這樣相當于后半句的情況,思而不學則殆,容易 be imperiled.
前者同學,請無論如何在每次做題之后,不要光是對答案并且數自己對了多少題,錯了多少題,還一定要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CHECKLIST FOR POST-READING STAGE
1,我擅長什么類型、什么話題的文章?
2,我擅長什么題型?
3,我最恐懼什么題型?
4,我錯了哪些題?這些題的原文對應位置在哪里?
5,這些錯的題錯在哪里?定位問題?判斷問題?詞匯量限制?
6,我是不是100%確定自己理解這些題目的題目句和原文句的準確中文含義?把它們全部都翻譯出來。
7,我做題、改錯的過程中,是不是真的運用了培訓班、筆記上的技巧、方法?把它們都標注出來。
對于后者類型的同學,不論你參加還是不參加培訓班,請記住
Theory without practice is worse than no theory !!!
脫離實戰的理論,還不如根本不要理論~~~!!!
所以,不要盲信理論,可以參考借鑒別人的理論,但最終都必須立足于題目當中,一定要自己做題、思考、再做題、再思考,最后總結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做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