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備考新雅思口語:多思考多總結
伴隨著雅思七的到來,對廣大積極備考的老師和同學來說,能盡快發現、熟悉和適應新雅思帶來的變化,應對新的出題理念,找到應對的策略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相對于聽力、閱讀和寫作來說,口語中的新變化還是很明顯的。在Part1 和Part2中對一些像laugh之類抽象事物的考察,以及Part3的問題中的句式和語氣的復雜化,也給考生應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的挑戰,同時對考生聽力、語法等綜合能力的考察要求也滲透其中。可見雅思考試在新老題型的傳承和融合中體現了考官除了對應考者語言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之外,對考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涉及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多維考察,真正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和杜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中西合璧和應用。作為一名老師,針對雅思口語考試中的新變化,在此提出自己的一點愚見,希望能對同學們有益,內容不可能包括方方面面,只是希望大家能了解其中的根和源,能自己發揮和衍生出更好的想法和方法。
1. 中西存在文化差異,而我們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候需求同存異。也就是語言同,文化需存異。語言同我就不贅述了,在文化方面應該體現出民族的特色和個人的風格,這個在三個部分都有鮮明體現。以在Part3中涉及到的family parties 和national celebrations為例,同樣一個問題的每個答案都不同,但不一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所以在這種大眾化和個性化的矛盾中,自己是否能游刃有余就在于自己對大眾化東西的熟知和自己個性化的深入思考中了。中西教育理念和方式不盡相同,而一個能讓傳統知識的尊重吸納和對新新知識的探究思考得到統一的學生恐怕是很難被拒之門外的。對現在的新雅思考試來說,簡單的知已經不夠了,我們老師還有同學們都應該能明白其中的門道,最后還能流暢地道出自己新的道理,這才是學習的目的。比如對于national celebrations,我們就可以思考最近的國慶六十年慶典中體現的中華思想根源,經濟根源和對國際、國內環境乃至將來在國外學習的你的影響等等,攢下一個知識點。
2. 善于觀察,多思考;善于反省,多總結。可能談到這個很多同學就會覺得這話說得太大了,沒實際用處。其實道理都在,只是我們很少去親身體會,很少放到自己身上、身邊。以雅思七中的問題為例:在Part 3中的Ideas in the workplace 部分的問題Do you think people sometimes dislike ideas just because they are new?,我想很多老師或同學都應該能體會到在工作或學習中自己的新想法被別人打擊時的沮喪和自己打擊別人新想法時的堅決,但是很少人會去想這是為什么。但是在雅思七中外國考官卻想到了why。題庫我們猜不透,但是好的學習習慣卻能養成。平時不多思考,懶惰的人在考試中會比較吃力,就算能侃侃而談,自圓其說,但在表達能力相當的高手競爭中,思考的深入以及邏輯的流暢此刻往往能起到關鍵作用,而這要建立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對世間萬象的了解,對自己過去和現在得失的反省之上了。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在這已不是難事,只是很多信息被我們忽略,或者抱著獵奇心態尋新鮮,舍本逐末了。
考試的技巧和方法已經有很多了,所以我今天就談了些平常生活中的簡單東西。我想不僅對雅思口語,對聽力、閱讀和寫作也都有一點幫助。研究考試大綱和真題集不一定都是老師的工作,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做完之后總結歸納,自己思考;學習知識不僅需要老師教授,也要靠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練習口語不僅需要用嘴,更要用腦、用心。胸有成竹才能下筆有神,十年磨劍終可霜刃斬敵。希望同學們能多點平常心,少點浮躁氣,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伴隨著雅思七的到來,對廣大積極備考的老師和同學來說,能盡快發現、熟悉和適應新雅思帶來的變化,應對新的出題理念,找到應對的策略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相對于聽力、閱讀和寫作來說,口語中的新變化還是很明顯的。在Part1 和Part2中對一些像laugh之類抽象事物的考察,以及Part3的問題中的句式和語氣的復雜化,也給考生應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的挑戰,同時對考生聽力、語法等綜合能力的考察要求也滲透其中。可見雅思考試在新老題型的傳承和融合中體現了考官除了對應考者語言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之外,對考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涉及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多維考察,真正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和杜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中西合璧和應用。作為一名老師,針對雅思口語考試中的新變化,在此提出自己的一點愚見,希望能對同學們有益,內容不可能包括方方面面,只是希望大家能了解其中的根和源,能自己發揮和衍生出更好的想法和方法。
1. 中西存在文化差異,而我們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候需求同存異。也就是語言同,文化需存異。語言同我就不贅述了,在文化方面應該體現出民族的特色和個人的風格,這個在三個部分都有鮮明體現。以在Part3中涉及到的family parties 和national celebrations為例,同樣一個問題的每個答案都不同,但不一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所以在這種大眾化和個性化的矛盾中,自己是否能游刃有余就在于自己對大眾化東西的熟知和自己個性化的深入思考中了。中西教育理念和方式不盡相同,而一個能讓傳統知識的尊重吸納和對新新知識的探究思考得到統一的學生恐怕是很難被拒之門外的。對現在的新雅思考試來說,簡單的知已經不夠了,我們老師還有同學們都應該能明白其中的門道,最后還能流暢地道出自己新的道理,這才是學習的目的。比如對于national celebrations,我們就可以思考最近的國慶六十年慶典中體現的中華思想根源,經濟根源和對國際、國內環境乃至將來在國外學習的你的影響等等,攢下一個知識點。
2. 善于觀察,多思考;善于反省,多總結。可能談到這個很多同學就會覺得這話說得太大了,沒實際用處。其實道理都在,只是我們很少去親身體會,很少放到自己身上、身邊。以雅思七中的問題為例:在Part 3中的Ideas in the workplace 部分的問題Do you think people sometimes dislike ideas just because they are new?,我想很多老師或同學都應該能體會到在工作或學習中自己的新想法被別人打擊時的沮喪和自己打擊別人新想法時的堅決,但是很少人會去想這是為什么。但是在雅思七中外國考官卻想到了why。題庫我們猜不透,但是好的學習習慣卻能養成。平時不多思考,懶惰的人在考試中會比較吃力,就算能侃侃而談,自圓其說,但在表達能力相當的高手競爭中,思考的深入以及邏輯的流暢此刻往往能起到關鍵作用,而這要建立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對世間萬象的了解,對自己過去和現在得失的反省之上了。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在這已不是難事,只是很多信息被我們忽略,或者抱著獵奇心態尋新鮮,舍本逐末了。
考試的技巧和方法已經有很多了,所以我今天就談了些平常生活中的簡單東西。我想不僅對雅思口語,對聽力、閱讀和寫作也都有一點幫助。研究考試大綱和真題集不一定都是老師的工作,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做完之后總結歸納,自己思考;學習知識不僅需要老師教授,也要靠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練習口語不僅需要用嘴,更要用腦、用心。胸有成竹才能下筆有神,十年磨劍終可霜刃斬敵。希望同學們能多點平常心,少點浮躁氣,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