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考試作文初期復習方向
很多人剛開始準備GRE作文的時候會很迷茫,不知道該從什么方向下手。不得不承認的是GRE作文的難度決定了我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確實存在著一點點的恐懼感。最明顯的就是篇幅問題,寫慣了四六級的不到200字的作文突然升級到45分鐘寫500到700字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如果有托福底子的話似乎會輕松一點,但是也會有點不適應。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復習初期GRE作文應從什么方向下手。
一、首先是重心問題。
對于時間不是很夠的考友來說,把argument放在首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argument和issue比較更注重思想,而這剛好是中國學生的強項,比較容易在短期之內(nèi)收到成效。所以中國學生的argument一般也會比issue高出0.5到1分。這個時候的策略應該是保argu爭issue 而對于時間比較充裕的考友們來說,開始時候可以從issue下手,比方說現(xiàn)在開始練習作文的10G朋友們,可以把argument緩一緩,因為這個在短期之內(nèi)還是比較容易提高的。而且先解決對語言比較高的issue之后,用issue的語言來對付argu就會覺得非常的爽。不會覺得沒有話說。
確定重心之后下面就進入較為實質(zhì)性的階段了,要說提高寫作的途徑是什么,千變?nèi)f變離不開的前提就是多讀多寫,也就是多積累多練習。離開了本質(zhì)一切所謂的技巧都只是空中樓閣。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積累如何練習呢?
這個問題很同意kizen的看法,一上來就狂寫的人總是不夠理智的,特別是在寫第一遍issue和第一篇argument的時候會覺得很難受。AW真正提高的部分還是在你寫作的過程中,但是在此之前看一定量的書還是很必要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積累到一定的量之后寫幾篇,從寫的幾篇中找自己最薄弱最需要加強的部分然后想辦法解決,最后一個月左右進行模考訓練,熟悉完題庫和范文及作文要求以后可以嘗試著寫一篇然后找一下差距,語言和例子在之前積累了更好,但是如果積累不足的話也可以先寫一篇然后跟范文對照一下找一下不足,然后改進,在準備的過程中再積累。
很多人一直在積累,一直不敢寫,結果消耗了大部分時間,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克服對于作文的恐懼心理寫幾篇還是蠻重要的。
但是下筆寫作文之前,要解決幾個問題,一個是了解ETS的作文要求,一個是語言和例子的積累。還有一個是熟悉題庫以及分類,關于作文要求,剖析的其實已經(jīng)不少了,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作文書也涵蓋的差不多了所以要做的就是上一個或者是買基本作文書入門一下。以便于大致了解ETS要考什么東西,考的是什么形式,范文是怎么寫的。完成了這一步,就算是走過了AW準備的第一步。
但是要注意到一點,就是和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作文書也只是他們對于ETS的要求的解讀。真正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是ETS。
二、再就是語言問題。
中國學生總是覺得issue會比較的困難,和在語言上的缺陷是很有關系的。就我改過的一些作文來看,很多時候作文里表達的意思和本身想表達的意思存在很大的偏差。要說語言要求其實并不需要很高,達到可以不限制自己的思想表達就好。但是這一點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達到的。我也不好多說什么,因為個人覺得這只能靠多看多背多積累。很多版友就會問了,積累的話從什么地方下手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先弄清楚ETS要求的是什么,實際上GRE是為了到美國讀研究生的人群而設立的,英語的要求的偏重自然和托福雅思之類不同,可以說就是學術英語的測試。無論從詞匯量,閱讀的長度和難度,還有作文的高度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我們要靠近的方向應該更傾向于學術英語。ETS要求的語言風格也就是冷靜,公正,客觀同樣很適合這一點。
那么想一下周圍什么東西是學術英語。不可否認science, nature之類都是很好的模仿材料,但是那些東西恐怕一般都沒什么耐心讀下去。再細心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學術材料就是GRE自己,比方說GRE閱讀和填空,甚至是ARGUMENT的題目,都是很好的源泉。熟讀這些材料,比方說楊鵬的閱讀長難句,對于自己的寫作積累都是有莫大好處的。但是我個人卻是不太贊成過多的把這些晦澀的東西帶進GRE作文的。
在論述我的觀點之前先弄清楚GRE閱讀是怎么出題的,一般來說是普林斯頓那些學英美文學的教授們把一篇很長的學術文章通過壓縮變成大概只有幾十行那么長的閱讀理解,所以無論是從內(nèi)容上還是句式上都是及其的濃縮的。句子填空就更不用說了,那是典型的邏輯填字游戲,非常的濃縮而且比閱讀長難句更加晦澀。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句子確實保證了學術性,但是卻大大提高了我們模仿的難度。句子寫長并不是很難的事情,稍稍加幾個從句就可以很輕易的寫到60個單詞以上,我沒事干的時候曾經(jīng)練習把句子寫到100個單詞以上。但是比寫長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我改過的一些文章在這個方面遇到的問題非常的嚴重,很多長句就是為了寫長而寫長,里面的邏輯聯(lián)系倒是非常的松散。要弄清楚我們寫長句是為了表達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的,而不是單純?yōu)榱藢戦Lfor its own sake.
在基礎不牢靠時間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想要模仿這樣的長句,很容易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失去了原來自己的表達習慣,轉(zhuǎn)而寫出了大量這樣的冗長的句子。試想評卷老師改到這些地方的時候會怎么樣評分呢?
然而我卻非常贊成在寫作文之前多看看閱讀長難句。
這似乎是一個paradox,但我上面一段只是說不要模仿閱讀長難句來寫文章,我之前的風格就很接近這樣,但是那樣的句子寫起來費時間,導致我的issue一直嚴重超時,要知道考場上只有45分鐘,所以不要過分的精雕你的語言。閱讀長難句不是用來模仿的,而是用來找感覺的,因為閱讀長難句本身風格就和平時讀的很多文章迥然不同,而我們需要的寫作風格也是這種風格。另外讀多了閱讀長難句之后在文章中適當加一些30到40單詞的長句子,長短句結合也是很出彩的。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得在看范文的時候比較的省力。多看范文同樣很可以培養(yǎng)感覺的。
另外也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可以作為提高語言的材料的,比方說新概念4的一些經(jīng)典篇幅,一些參考書上的優(yōu)秀范文的很多很好的用法都可以拿來用,只是在使用這些大家都可以用到的東西的時候要盡量避開雷同探測器就好。
例子的積累
關于例子的積累我們先從ETS的要求來看一看
實際上ETS的要求就是全人類關于寫作的基本要求,例子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能支撐觀點就可以。從考官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shù)評卷人都是文學背景出身,所以在提到一些專業(yè)學術的例子的時候要有必要的說明,比方說你在寫一個例子的時候提到了牛頓,但是你并沒有介紹牛頓是誰,那么在評卷人看來你在用一個他不了解的人在論述你的思想,他也就不能確定這個事例是否能夠很好的支撐你的觀點。反過來,你在例證的時候加入必要的說明,比方說在提到居里夫人的時候就可以說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領域,為人類做出了多大多大貢獻,你舉的人比較權威,那么她說出的話自然也就比較權威,從而就可以證明你的觀點了。
弄清楚例子的要求之后就很好找例子了,身邊的事例都是可以成為例證,上網(wǎng)找也行,另外合理的編造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注意一點,在西方文化中所有的例子都只能被看作為個例,無論例子給的有多少,都只是個例,不能嚴格的闡述問題。所以要盡量避免大段大段都是例子,畢竟邏輯論證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接下來是熟悉題庫以及分類
一定不要小看了題庫的分類,這對掌握整個issue的精髓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分類分的好的話可以大大的減少聯(lián)系作文的數(shù)量和時間。因為同一類的題目無論是從破題思路上還是選取事例上都是可以互相借鑒。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嘗試著自己分一下類,這對熟悉題庫是非常好的,覺得時間不夠的話也可以參考一下各類參考書和網(wǎng)上的分類。同時熟悉題庫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出ETS的出題思路和風格。
分類之后可以兼顧高頻選取練習的題目了,一般時間允許的話issue最好寫到高頻前40篇,argu模式比較通用一點,10到20篇也差不多了。時間不夠的話最好寫到I30篇,A10篇以上。A相對來說拿分會高一些,千萬不要輕視了A。
機經(jīng), 應該說是抓住了ETS在選取題號的時候不能做到絕對的等概率分布的漏洞而形成的。一個隨機抽取題庫題目的系統(tǒng),應該是要保證每個題目抽到的概率大致相等,但實際上在相近的時間段之內(nèi)ETS抽取的題目具有相當高的重復率。而且在高頻段回頭率高的很是可觀,基本上前40題出現(xiàn)的頻率總和就已經(jīng)超過了二分之一、感恩于前輩機經(jīng)的示范,于是大家在簽訂了保密協(xié)定之后也都心照不宣的公開了題號,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這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機經(jīng)。
要說在GRE寫作中,ETS是大大方方的把全部題目都公布了出來的,但是要把這些題目都寫一遍顯然是不太現(xiàn)實的,所以只能挑選其中的一些題目練習,但是應該挑選哪一些題目練習呢?當然最好是考試中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題目了,這個時候就是機經(jīng)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它可以告訴你什么題目是出現(xiàn)頻率是最高的。經(jīng)過無數(shù)前輩的親身經(jīng)歷證明這個策略還是及其有效的,大部分人只要不是人品太差都可以碰到至少一道自己寫過的題目。當然機經(jīng)這個東西也不能全信,雖然有了機經(jīng)大家考到寫過的題目的概率大大提高,但是總還是有一部分比例的考友沒能碰到的,所以最重要的的還是要提高自己的寫作實力,機經(jīng)只是提高考試分數(shù)的策略之一而已。
一般來說issue的機經(jīng)會比較的有用,而argu的機經(jīng)則不是那么的集中,倒不是因為issue高頻集中一些,而是因為issue是二選一,比方說一個寫過高頻前40的人在一選一的考試中碰到寫過的題目的概率是50%,那么在二選一的issue中碰到寫過的題的概率就是75%,這個頻率就是相當可觀了。而argu的機經(jīng)從人民群眾的反映來看用處不大,所以argu的提綱最好是全部寫出來,這樣會保險一點點。
這里還有一個需要提醒的地方,就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把最高頻寫了,因為最高頻是在考試中很有可能碰到的題目,不如等中后期練的比較熟練了之后再來寫,這樣考試中碰到了也會更有把握一些。
考前模考可以選取高頻前30篇或者40篇issue,10到20篇argu在AWP1.73中練筆,當然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可以視實際情況適當制定練習的數(shù)量。
綜上所述,在復習初期準備新GRE作文可以從重心問題、語言問題以及熟悉題庫以及分類三方面來準備,希望 各位考生可以認真閱讀以上三方面,來提高自己應對GRE作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很多人剛開始準備GRE作文的時候會很迷茫,不知道該從什么方向下手。不得不承認的是GRE作文的難度決定了我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確實存在著一點點的恐懼感。最明顯的就是篇幅問題,寫慣了四六級的不到200字的作文突然升級到45分鐘寫500到700字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如果有托福底子的話似乎會輕松一點,但是也會有點不適應。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復習初期GRE作文應從什么方向下手。
一、首先是重心問題。
對于時間不是很夠的考友來說,把argument放在首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argument和issue比較更注重思想,而這剛好是中國學生的強項,比較容易在短期之內(nèi)收到成效。所以中國學生的argument一般也會比issue高出0.5到1分。這個時候的策略應該是保argu爭issue 而對于時間比較充裕的考友們來說,開始時候可以從issue下手,比方說現(xiàn)在開始練習作文的10G朋友們,可以把argument緩一緩,因為這個在短期之內(nèi)還是比較容易提高的。而且先解決對語言比較高的issue之后,用issue的語言來對付argu就會覺得非常的爽。不會覺得沒有話說。
確定重心之后下面就進入較為實質(zhì)性的階段了,要說提高寫作的途徑是什么,千變?nèi)f變離不開的前提就是多讀多寫,也就是多積累多練習。離開了本質(zhì)一切所謂的技巧都只是空中樓閣。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積累如何練習呢?
這個問題很同意kizen的看法,一上來就狂寫的人總是不夠理智的,特別是在寫第一遍issue和第一篇argument的時候會覺得很難受。AW真正提高的部分還是在你寫作的過程中,但是在此之前看一定量的書還是很必要的。
我個人的觀點是,積累到一定的量之后寫幾篇,從寫的幾篇中找自己最薄弱最需要加強的部分然后想辦法解決,最后一個月左右進行模考訓練,熟悉完題庫和范文及作文要求以后可以嘗試著寫一篇然后找一下差距,語言和例子在之前積累了更好,但是如果積累不足的話也可以先寫一篇然后跟范文對照一下找一下不足,然后改進,在準備的過程中再積累。
很多人一直在積累,一直不敢寫,結果消耗了大部分時間,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克服對于作文的恐懼心理寫幾篇還是蠻重要的。
但是下筆寫作文之前,要解決幾個問題,一個是了解ETS的作文要求,一個是語言和例子的積累。還有一個是熟悉題庫以及分類,關于作文要求,剖析的其實已經(jīng)不少了,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作文書也涵蓋的差不多了所以要做的就是上一個或者是買基本作文書入門一下。以便于大致了解ETS要考什么東西,考的是什么形式,范文是怎么寫的。完成了這一步,就算是走過了AW準備的第一步。
但是要注意到一點,就是和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作文書也只是他們對于ETS的要求的解讀。真正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是ETS。
二、再就是語言問題。
中國學生總是覺得issue會比較的困難,和在語言上的缺陷是很有關系的。就我改過的一些作文來看,很多時候作文里表達的意思和本身想表達的意思存在很大的偏差。要說語言要求其實并不需要很高,達到可以不限制自己的思想表達就好。但是這一點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達到的。我也不好多說什么,因為個人覺得這只能靠多看多背多積累。很多版友就會問了,積累的話從什么地方下手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先弄清楚ETS要求的是什么,實際上GRE是為了到美國讀研究生的人群而設立的,英語的要求的偏重自然和托福雅思之類不同,可以說就是學術英語的測試。無論從詞匯量,閱讀的長度和難度,還有作文的高度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我們要靠近的方向應該更傾向于學術英語。ETS要求的語言風格也就是冷靜,公正,客觀同樣很適合這一點。
那么想一下周圍什么東西是學術英語。不可否認science, nature之類都是很好的模仿材料,但是那些東西恐怕一般都沒什么耐心讀下去。再細心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學術材料就是GRE自己,比方說GRE閱讀和填空,甚至是ARGUMENT的題目,都是很好的源泉。熟讀這些材料,比方說楊鵬的閱讀長難句,對于自己的寫作積累都是有莫大好處的。但是我個人卻是不太贊成過多的把這些晦澀的東西帶進GRE作文的。
在論述我的觀點之前先弄清楚GRE閱讀是怎么出題的,一般來說是普林斯頓那些學英美文學的教授們把一篇很長的學術文章通過壓縮變成大概只有幾十行那么長的閱讀理解,所以無論是從內(nèi)容上還是句式上都是及其的濃縮的。句子填空就更不用說了,那是典型的邏輯填字游戲,非常的濃縮而且比閱讀長難句更加晦澀。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句子確實保證了學術性,但是卻大大提高了我們模仿的難度。句子寫長并不是很難的事情,稍稍加幾個從句就可以很輕易的寫到60個單詞以上,我沒事干的時候曾經(jīng)練習把句子寫到100個單詞以上。但是比寫長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我改過的一些文章在這個方面遇到的問題非常的嚴重,很多長句就是為了寫長而寫長,里面的邏輯聯(lián)系倒是非常的松散。要弄清楚我們寫長句是為了表達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的,而不是單純?yōu)榱藢戦Lfor its own sake.
在基礎不牢靠時間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想要模仿這樣的長句,很容易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失去了原來自己的表達習慣,轉(zhuǎn)而寫出了大量這樣的冗長的句子。試想評卷老師改到這些地方的時候會怎么樣評分呢?
然而我卻非常贊成在寫作文之前多看看閱讀長難句。
這似乎是一個paradox,但我上面一段只是說不要模仿閱讀長難句來寫文章,我之前的風格就很接近這樣,但是那樣的句子寫起來費時間,導致我的issue一直嚴重超時,要知道考場上只有45分鐘,所以不要過分的精雕你的語言。閱讀長難句不是用來模仿的,而是用來找感覺的,因為閱讀長難句本身風格就和平時讀的很多文章迥然不同,而我們需要的寫作風格也是這種風格。另外讀多了閱讀長難句之后在文章中適當加一些30到40單詞的長句子,長短句結合也是很出彩的。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得在看范文的時候比較的省力。多看范文同樣很可以培養(yǎng)感覺的。
另外也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可以作為提高語言的材料的,比方說新概念4的一些經(jīng)典篇幅,一些參考書上的優(yōu)秀范文的很多很好的用法都可以拿來用,只是在使用這些大家都可以用到的東西的時候要盡量避開雷同探測器就好。
例子的積累
關于例子的積累我們先從ETS的要求來看一看
實際上ETS的要求就是全人類關于寫作的基本要求,例子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能支撐觀點就可以。從考官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shù)評卷人都是文學背景出身,所以在提到一些專業(yè)學術的例子的時候要有必要的說明,比方說你在寫一個例子的時候提到了牛頓,但是你并沒有介紹牛頓是誰,那么在評卷人看來你在用一個他不了解的人在論述你的思想,他也就不能確定這個事例是否能夠很好的支撐你的觀點。反過來,你在例證的時候加入必要的說明,比方說在提到居里夫人的時候就可以說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領域,為人類做出了多大多大貢獻,你舉的人比較權威,那么她說出的話自然也就比較權威,從而就可以證明你的觀點了。
弄清楚例子的要求之后就很好找例子了,身邊的事例都是可以成為例證,上網(wǎng)找也行,另外合理的編造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注意一點,在西方文化中所有的例子都只能被看作為個例,無論例子給的有多少,都只是個例,不能嚴格的闡述問題。所以要盡量避免大段大段都是例子,畢竟邏輯論證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接下來是熟悉題庫以及分類
一定不要小看了題庫的分類,這對掌握整個issue的精髓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分類分的好的話可以大大的減少聯(lián)系作文的數(shù)量和時間。因為同一類的題目無論是從破題思路上還是選取事例上都是可以互相借鑒。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嘗試著自己分一下類,這對熟悉題庫是非常好的,覺得時間不夠的話也可以參考一下各類參考書和網(wǎng)上的分類。同時熟悉題庫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出ETS的出題思路和風格。
分類之后可以兼顧高頻選取練習的題目了,一般時間允許的話issue最好寫到高頻前40篇,argu模式比較通用一點,10到20篇也差不多了。時間不夠的話最好寫到I30篇,A10篇以上。A相對來說拿分會高一些,千萬不要輕視了A。
機經(jīng), 應該說是抓住了ETS在選取題號的時候不能做到絕對的等概率分布的漏洞而形成的。一個隨機抽取題庫題目的系統(tǒng),應該是要保證每個題目抽到的概率大致相等,但實際上在相近的時間段之內(nèi)ETS抽取的題目具有相當高的重復率。而且在高頻段回頭率高的很是可觀,基本上前40題出現(xiàn)的頻率總和就已經(jīng)超過了二分之一、感恩于前輩機經(jīng)的示范,于是大家在簽訂了保密協(xié)定之后也都心照不宣的公開了題號,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這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機經(jīng)。
要說在GRE寫作中,ETS是大大方方的把全部題目都公布了出來的,但是要把這些題目都寫一遍顯然是不太現(xiàn)實的,所以只能挑選其中的一些題目練習,但是應該挑選哪一些題目練習呢?當然最好是考試中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題目了,這個時候就是機經(jīng)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它可以告訴你什么題目是出現(xiàn)頻率是最高的。經(jīng)過無數(shù)前輩的親身經(jīng)歷證明這個策略還是及其有效的,大部分人只要不是人品太差都可以碰到至少一道自己寫過的題目。當然機經(jīng)這個東西也不能全信,雖然有了機經(jīng)大家考到寫過的題目的概率大大提高,但是總還是有一部分比例的考友沒能碰到的,所以最重要的的還是要提高自己的寫作實力,機經(jīng)只是提高考試分數(shù)的策略之一而已。
一般來說issue的機經(jīng)會比較的有用,而argu的機經(jīng)則不是那么的集中,倒不是因為issue高頻集中一些,而是因為issue是二選一,比方說一個寫過高頻前40的人在一選一的考試中碰到寫過的題目的概率是50%,那么在二選一的issue中碰到寫過的題的概率就是75%,這個頻率就是相當可觀了。而argu的機經(jīng)從人民群眾的反映來看用處不大,所以argu的提綱最好是全部寫出來,這樣會保險一點點。
這里還有一個需要提醒的地方,就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把最高頻寫了,因為最高頻是在考試中很有可能碰到的題目,不如等中后期練的比較熟練了之后再來寫,這樣考試中碰到了也會更有把握一些。
考前模考可以選取高頻前30篇或者40篇issue,10到20篇argu在AWP1.73中練筆,當然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可以視實際情況適當制定練習的數(shù)量。
綜上所述,在復習初期準備新GRE作文可以從重心問題、語言問題以及熟悉題庫以及分類三方面來準備,希望 各位考生可以認真閱讀以上三方面,來提高自己應對GRE作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