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作文
正月初一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正月初一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月初一作文1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正月初一作文2
正月初一應是一年最開心的一天,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雪。望著漫天飛舞的白雪,也不是一番風味。吃完早飯,我牽著大黃狗就匆匆地出發了。到村口的時候,發現小伙伴早已在那等我了。
話不多說,我們就趕赴目的地了——村口前的那座大山。我們今天的主要的任務是獵兔。登上大山,遙望村莊,雪好像覆蓋了整個大地,光禿禿的山白了,枯黃的樹白了,門前的大樹也白了。我好像來到了白玉的世界,到處是那么純凈,那么晶瑩,那么玲瓏。潔白的雪花呀,你會永遠留在這里嗎?
突然,我的眼前竄過一團白色,大黃狗掙開我的手,敏捷地撲了上去,可是撲了個空。大黃狗立馬站了起來,繼續朝那團白色追去。我們幾個小伙伴也不閑著,跟著大黃狗一起追去。可人哪有狗跑得快,不一會兒我們就跟丟了。正當我們失望欲絕的時候,幾聲犬吠又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我們順著聲音追了過去,發現大黃狗用腳按著一只小兔。
我沖過去一把抱住了大黃狗,大黃狗得意洋洋的沖著小兔亂叫。雪漸漸融了,我和伙伴該回家了。看著那只小白兔,我們的臉上難免會露出喜悅的笑容。可我想小兔沒了親人該多可憐啊。于是我狠下心來。從小伙伴的手里一把把小兔奪了過來,然后把小兔放了。為此我和小伙伴鬧翻了,但我想,正月初一做了一件好事,一年里應該會好人有好報吧。想著,想著,心里美滋滋的。
正月初一作文3
正月初一,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家拜年。
我都是最后一個起床的,可是正月初一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去爸媽房間一看,哈哈!都還沒起床,那天我爭了個第一。我們做好了準備就出發了,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十八家,也就是爺爺奶奶家。一路上,我看到馬路兩邊掛滿了紅燈籠,還有一些關于兔年喜慶的牌子······
爺爺奶奶家,哪知道爺爺奶奶還給我們準備了早餐,我們把新年禮物送給了爺爺奶奶以后,便坐下和爺爺奶奶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早餐,吃完以后,和爺爺奶奶聊了幾句,爺爺就從口袋里拿出三百元錢遞給了我,一邊遞,還一邊嘮叨著:“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啊!讀書是為自己讀的,而不是為別人讀的啊······”我“哦哦哦”哦了個不停,我們剛準備跨出門檻,小姨就來了,小姨給了我1000塊錢,跟我說:“我呢就不去你們家拜年了,我再給你一點壓歲錢,表示我的心意,你呢幫我一個忙,跟他們說聲新年好。”旁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地:伯父伯母家,我們照樣給了新年禮物,我伸出手,哪知道伯父伯母沒給我壓歲錢,我以為沒了,我“哎”了一聲,便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吃了一半,伯母就把錢塞給了我。我們在爺爺奶奶家玩了一天,收到了很多壓歲錢。
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開心極了!晚飯后大人們在樓上邊喝酒邊聊天,我們五個兄弟姐妹在樓下放煙花,一邊玩耍一邊說笑,我們一家人玩到深夜才散,多希望這樣的時光停留在我們身邊,永遠不要流逝!
正月初一,是快樂的日子,團圓的日子,也是我收紅包的日子!
正月初一作文4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其中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就是春節了,關于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在古時候,有兩個怪物,一個叫“年”,一個叫“夕”,這兩個怪物非常厲害,“年”一次可以吃掉十頭牛,“夕”殺人不眨眼,村民們都非常害怕他們,有一個壯士就召集了許多村民,大家一起用箭射死了“夕”,于是人們便把這天定為“除夕”。第二天,壯士又帶著村民們去找“年”。在戰斗中,人們發現“年”不怕弓箭,但是卻非常怕響聲和紅色的東西,壯士便讓村民們敲鑼打鼓,并拿出紅色的東西來嚇“年”,最后終于把“年”嚇跑了。以后每當這個時候人們就要放爆竹來嚇“年”。于是就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過年了。現在過年,吃主要節目之一。在除夕夜,全家都回來團聚的,大家圍在桌邊一起吃年夜飯是最幸福的了。吃完年夜飯后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老家過年還有一個有趣的節目。院子里灑滿了芝麻秸兒,我們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響,這叫“踩歲”;鬧得筋疲力盡,睡前給大人請安,這叫“辭歲”;大人們就要拿出錢給我們,這叫“壓歲”。到了晚上,就要放爆竹,“沖天炮”、“狗尾草”、“扇子”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從除夕夜到天亮徹夜不絕。好了,不多說了,我要去吃年夜飯的了。
正月初一作文5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后,就沒有什么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的。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的,沒有煩惱的,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正月初一作文6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里物產豐富,還保留著許多古老而樸素的過節風俗。
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這一天,家家戶戶必定要準備極其豐富的`早餐,因為俗信新年的第一餐越豐富,這一年就越豐收。有客人前來拜訪時,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后,主任要送上兩枚檳榔作為元寶,祝客人發財之意。
家鄉的老人們都說,春節時,一定要將吉利、美好的話,不能打針吃藥,哭泣慪氣,以免在新的一年里不順心,這應該也算是一種民風了。
正月初一,人們都換上新衣,提著禮品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家家戶戶彌漫著喜慶的氣息,還不時傳來鞭炮聲。
正月初一最有趣的就是舞龍燈了。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五,,不論農村或城鎮,到處都能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接龍就是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貼的人家都要依次進屋去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隨鼓起,翻騰跳躍,那龍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加上舞龍著其精湛的舞龍手法,讓人感到來到了群龍的洞穴,觀看那一條條神龍騰云駕霧,看它們打斗、嬉戲。夜幕降臨時,龍群周圍亮起一盞盞馬燈,又讓人感覺到那一條條龍在星河穿梭,令人仿佛身臨仙境一般。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相中一帶還傳承著許多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愿。
我愛家鄉有趣的過節風俗,我更愛我的家鄉!
正月初一作文7
“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收紅包”是每年春節都必須做的幾件事,今年也不例外。除夕夜,人們忙著:貼春聯,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正月初一按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新年的鐘聲敲響了,人們像一只只歡樂的小蜜蜂,都出去拜年了。
當然,我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穿上新衣服,跟著爸爸媽媽出去拜年了。第一戶人家是呂奶奶,一進屋,呂奶奶就高興地把糖果塞到我們拜年的小朋友手中,我們感謝的說:“謝謝呂奶奶,祝您新春快樂,萬事如意、豬年大吉!”我們又去另一家拜年,隨著拜的人家越多,我們手上的糖果也隨著增多。
我又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屋,姥姥就往我手里塞糖果,我拉上表姐,去對門的李奶奶家拜年:“哎呦!晴晴,你又長高了一大截,明年就能攆上我了!好好,你也長高了……”我和姐姐高興地對李奶奶說:“李奶奶,我們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豬年快樂!”這時,媽媽走進來,對我們說:“晴晴、好好,姥姥要發紅包了。”我和姐姐爭先恐后的進了屋,“晴晴、好好,你們今年都長了一歲,姥姥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給你們的紅包。”“謝謝姥姥!”
過年,真是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會有更大的收獲。
在這里,也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豬年大吉!
正月初一作文8
俗話說得好:紅紅火火過新年。可是我的蛇年新春卻非常不給力!怎么了?這可說來話長!
初一那天,為了招待親戚,外婆買了許許多多的美味。因為親戚來得多,爸媽也要忙著招呼客人。而我又乘機敞開肚皮大吃大喝,吃完薯片喝飲料,喝完飲料嚼糖果……總之吃了多少,數也數不清了。到了中午,外婆又做了我的最愛——糖醋排骨。盡管,我已經吃了一個十分飽,但是午飯還是吃了一個十二分飽。到了下午,我又去看電影,在電影院居然不知不覺地吃了兩桶爆米花。哎,可惜我的肚子卻受不了這種折磨。
下午剛回到家,我就頭腦發熱、眼冒金星、站立不穩、嘔吐不止,晚飯也沒吃就連著晚上睡大覺。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病似乎有兄弟情,還帶出了別的病。第二天,我因扁桃體發炎只好去醫院就診。
第四天,我的病幾乎好了。但是有了初一的經歷,那天走親戚串門我的胃口大減,好幾樣食物是被長輩們勸說下才吃的。唉,真是到頭來飯是自己吃的,苦也是自己吃的。我的痛處還沒完,只要稍微多吃一點就會反胃。
春節期間,我每天幾乎是心驚膽顫中度過的。以后不管是在什么場合﹑什么活動,我都不敢再亂吃東西、多吃東西了。不僅如此,我還要保護好身體上的每一部分,否則我真成了“杯具”。
正月初一作文9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其中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就是春節了,關于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在古時候,有兩個怪物,一個叫“年”,一個叫“夕”,這兩個怪物非常厲害,“年”一次可以吃掉十頭牛,“夕”殺人不眨眼,村民們都非常害怕他們,有一個壯士就召集了許多村民,大家一起用箭射死了“夕”,于是人們便把這天定為“除夕”。第二天,壯士又帶著村民們去找“年”。在戰斗中,人們發現“年”不怕弓箭,但是卻非常怕響聲和紅色的東西,壯士便讓村民們敲鑼打鼓,并拿出紅色的東西來嚇“年”,最后終于把“年”嚇跑了。以后每當這個時候人們就要放爆竹來嚇“年”。于是就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過年了。現在過年,吃主要節目之一。在除夕夜,全家都回來團聚的,大家圍在桌邊一起吃年夜飯是最幸福的了。吃完年夜飯后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這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老家過年還有一個有趣的節目。院子里灑滿了芝麻秸兒,我們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響,這叫“踩歲”;鬧得筋疲力盡,睡前給大人請安,這叫“辭歲”;大人們就要拿出錢給我們,這叫“壓歲”。到了晚上,就要放爆竹,“沖天炮”、“狗尾草”、“扇子”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從除夕夜到天亮徹夜不絕。好了,不多說了,我要去吃年夜飯的了。
正月初一作文10
大年初一早上,我還在 睡夢中,就被父親母親叫起來了,我本來還想多睡一會,一聽到去給爺爺奶奶拜年有紅包可以拿,我趕緊一轱轆爬了起來!
洗漱好之后我趕緊跑到客廳向爺爺奶奶鞠躬,低頭說:“祝爺爺、奶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爺爺奶奶聽到后,臉上立刻綻開了一朵花,每人給了我五十元,并囑咐我,不要亂花錢。母親說:“錢先存到我這吧!”我很不情愿地把錢給了母親。
吃完香噴噴的餃子,我就跟著父親母親去鄰居家拜年了,每到一個鄰居家里,我都面帶微笑地說:“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而他們會抓一大把糖放在我的手里,剛串了幾家,我的兜就裝不下了。
挨家挨戶拜完年,我忍不住問母親:“過年為什么要拜年呢?”母親說:“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在過去,晚輩給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現在大部分都改成鞠躬了。記得你小的時候,都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的。”“真的嗎?”我半信半疑地問,父親說:“是呀,你一聽說給糖和壓歲錢,頭磕在地板上咚咚響,結果光要糖,不要錢,”我被父親說的咯咯直樂。
我說:“哦!我知道為什么給長輩拜年了,不過我認為拜年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拜年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孝心、一顆愛心、一顆真心。”母親摸著我的頭高興地夸我長大了!
大年初一你去拜年了嗎?你知道為什么要給長輩們拜年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