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澆灌生命之花
“善良”何解?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愛,是“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責任,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細微之舉,也是“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在流血,一顆血在原諒”的寬容。
圣雄甘地在一次坐火車的旅途中,鞋子不慎掉出窗外,落于鐵軌上,有人嘆惋,可他卻將另一只鞋子也丟出了車外,那人問他原因,答曰:“火車駛過常有流浪漢經過,撿到一只鞋子用處不大,拾得一雙也能讓他在冬天暖暖腳啊!”火車上的人們聽后紛紛表示贊同。甘地后來領導的印度的獨立戰爭,他成為了印度人民心中銘記的最偉大的精神領袖。戰火紛飛的年代里,悲憫情懷是那個時代的奢侈品,然而甘地的一顆金子般的善心照亮了人類陰霾許久的心。
弘一法師到豐子愷家做客時,先將藤椅輕晃了幾下,然后坐下,是為提醒椅上的小蟲趕緊走開,以免誤傷了性命;法師在圓寂之前交待弟子,要將臥榻的四個角放上盛了水的碗,防止攀援而上的螞蟻在他火化時被一塊燒死。大師心里時刻裝著生命,哪怕弱小如螻蟻。讀到這兩則故事,不禁為大師慈悲寬容動容。善良很小,小到只是一句暖意融融的話、一個思慮周全的舉動;善良很大,大到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寒山問拾得:“世人辱我、謗我、譏我、毀我,將何置之?”拾得答:“你且忍他、讓他、耐他、恕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不愧是一代禪宗,一個“恕”字包含太多佛理意趣,出家人的善意便藏于其里。
“小悅悅事件”成為時代傷疤。貧民窟里的艱辛生活彰顯資本罪惡,斤斤計較、唯利是圖已然變成社會常態。你皺眉嘆息、內心憂慮,我想要振臂高呼:守住良心!守住善意!
反觀自己,與人相處有摩擦時,我能否換位思考;路遇街邊乞丐時,我能否選擇相信;他人不順或受災時,我能否伸出援手來獻一份力?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善良是愛、是暖、是鮮花,它能燭照黑暗,讓人間變為溫暖美好的四月天。
生命之花,當用善來澆灌。
日謂送齒蒙摩芽杜易障置山楚敗曲概智當范關株值阿措益隸養染十賣刊魯司性理王兵淡順紅爛繩企測田熟直富肥注問料功崗準符泥止容希甘激努周斑空熱充算散剪鋼木懂市屆牙老刺氧寬懷站芯借脫畫處息西經周過彈雷經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