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春節作文集合9篇
【精華】初一春節作文集合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春節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春節作文 篇1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節,當數最有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的傳統佳節了。
相傳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因為害怕年,所以,人們燃放鞭炮,把年趕走。這個習俗也流傳至今,所以春節又相當于過年。
春節前夕,大家都在忙著置購年貨,打掃衛生。小孩子還要纏著父母買新衣服,新玩具。都應了新年新氣象。春節前,人們都要貼春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春節,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在大年夜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也是很有講究的,每一種食品都有一個美好的寓意,或祝福闔家團圓,或寄托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希冀,或象征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或祝愿家人身體健康、諸事如意等等,年糕必須是用粘性小黃米加工而成的,象征美好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以及步步高升之意;餃子自不必說,但除夕夜的餃子里要包上各種各樣的吉祥物,如硬幣、大棗、栗子、花生、糖塊之類,而每一種物品都有一個美好的、足以鼓舞人們樂觀向上的象征意義;雞與吉諧音,象征吉祥如意;用魚做成的菜肴是不可少的,這也是人人皆知的,有年年有余財的美好希冀。
晚飯后,人們通常圍坐在一起守歲,等待著新年的到來,他們看春節聯歡晚會,拉家常,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在震天動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嗖!嗖!嗖!……五顏六色的煙花好像天上開放的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有的紅得像玫瑰,有的黃得像菊花……一串串煙花像仙女散花一樣,好看極了,把新年的夜空裝點得格外美麗!在人們的依依不舍中,舊的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在大年初一,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長輩們要給晚輩發紅包。因此,孩子們總是特別喜歡春節。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愛我們的節日。
初一春節作文 篇2
今天就是春節了,我要和媽咪一起出去放鞭炮。我這就把我看到的和聽到的講給你們聽。
一天,我在屋子里翻東西,我看到幾盒三響炮。忽然,有了主意。我跑出門對媽咪說:“媽咪,我找到一些炮,我們去放吧!”“好的,我就來。”媽咪回答到。我立馬收拾好東西,準備出門了。
到了外面,艷陽高照。我們找到一片空地,放上了鞭炮。正準備放時,我聽到一陣噼里啪啦的炮聲。我抬起頭眼前有很多小朋友也在放炮。我走過去問:“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可以”小朋友們開心地回答著。我立刻放好了炮,媽咪走過來把火點上,一下子,好像整個世界都熱鬧起來,四處都是噼里啪啦的聲音。就這樣我們來來回回幾盒炮很快就放完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小朋友,又和媽咪一起向前走著。
走了很久,四處都是炮聲和孩子們開心的笑聲。我看見,每家每戶都從家中走出來,在家門口放炮,還有很多人去買年貨,也有一些人在家門口貼對聯。對聯多種多樣,看得我眼花繚亂。
到了晚上,媽咪給我買了一個孔明燈。它的燈身是橘色的,外形是圓柱形的。吃完飯后,我和媽咪便把燈拿出來,先把燃料固定好,再在燃料的四個小點上火,等熱氣充足時,手一松,孔明燈就飛上天了。在這一刻,我許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一臺頭,又看見許多的燈飛上天空。這景象太美了。
我非常喜歡過年!
初一春節作文 篇3
一年到頭能讓家人都聚到一塊的就是春節,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春節的這段期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個家庭也都其樂融融的,因為大家都辛苦一年也都格外珍惜這幾天的假期。
春節的家中也和平常不同,每年我們門上要貼倒“福”字,因為這樣是福到來的意思。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的小習慣,吃飯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還要看春節晚會。今年的晚會最喜歡的就是李敏鎬的歌曲和那個“扶不扶”的小品,小品的內容真實的反映現在社會的狀況,真心希望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生,我們都是有道德的善良的人。晚上大家坐在一塊吃年夜飯看著電視,小孩在周圍玩耍特別熱鬧。飯桌上的菜特別豐盛。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都有。都是爸爸媽媽親自下廚做的,吃著真的是家的味道,過年很多人選擇去飯店吃飯,我覺得還是在家吃的放心開心舒心。12點大家等著鐘聲的敲響,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又都有新的愿望!
這些都是春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手機成為人受里必備的東西,每當大家在一起坐著的時候,拿出最多的東西就是手機,手機影響大家交流的方式,大家拜年也在微信上相互拜年。我還是喜歡傳統的拜年方式,這讓大家更加開心,所有人聚到一塊,才像個圓圓滿滿的中國年。
春花含笑意,希望新的一年我們每個人都能快樂的生活,本著自己的目標更努力!
初一春節作文 篇4
我們渴望去一個地方,很少有人是毫無目的的。就像春節回家,如果沒有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供您想念,我想在春運擠成狗的時點,你會去湊這個熱鬧嗎?
家是我們人生的驛站,是我們生活的樂園,也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它更是一條逼你拼命掙錢的鞭子,讓你為它拉車、犁地。家還是一件舊風雨衣,只有在狂風暴雨之中才能更體現它的真正價值。家又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無論你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只要一想到家,就會有一種親情感回蕩在心頭。
有一首歌,歌名是《過年回家》有韓庚唱了這幾句:“突然間淚水悄悄流在臉頰 這一站就是我的家 空氣中充滿記憶熟悉的味道 爸爸媽媽你們的兒子回來啦,”我想這句歌詞道出了春節回家的最深層次的原因。家是我們熟悉地方,那里還有我們的最親的親人。
古人云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我們遠在千里,為什么要長途跋涉回家,就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不是屬于我們的家。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后,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后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還有人說,……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擁有它時,它平凡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貧困時,家是一個窩。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個窩,就可以擋住風寒
戰爭中,家是一幅籮筐,一根扁擔。烽火硝煙,顛沛流離,一家人扶老攜幼,相依為命。
太平時,家是一座博物館,又是一個加油站。家里的一本書、一封信、一幀照片,都可以 引出一段屬于你們家的故事,流傳天南與地北;
孤獨時,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綠洲。
富裕時,家是一帖清醒劑。時時提醒你“衣食足而知榮辱”,切不可“富貴思淫欲”。
小時候,家是我們不需要想象就可以找到的地方,不要說我們人類,就是小時候放的牛,只要晚上要回家的時候,你跟著它都可以找到你迷路的家。
年齡大了,回家是一種對父母最真摯的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思念,而看到母親滿頭白發的坐在目前等待歸來的兒女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噙著淚水的。
有的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家,但是那一條信息,一通電話或者視頻通話都讓我們想到線路那一頭滿滿的期待,這一頭心中的悵然若失。家里不是缺少誰而不能存在,家就像我們人類的一副皮囊,因為我們有了感情,我們才成為人,我們想家,就是要讓我們人的感情在適當的時候回歸皮囊。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家庭團聚的最好的時光,因為家,所以我們無論多遠,無論什么樣的天氣,無論什么樣的困難都沒有阻擋我們回家的路,家里有我們熟悉的味道,家里有等待我們的媽媽。
春節,我們回家。
初一春節作文 篇5
愉快的春節“啊,新的一年終于到了。”我高興地喊到!村里的人都起的特別早,我們家也起的早,我今天穿上了奶奶和媽媽挑選的衣服和褲子,新年新衣服,好開心!
放鞭炮,吃團圓飯,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祝福的話!有些鄰居來我們家拜年,他們大人說笑著。我也想出去找小朋友玩,于是,我跑進奶奶的臥室,口袋里裝滿了好吃的糖果。一出門就碰到了黃欣雨,我抓了一把糖給她,她對我說:“謝謝!新年快樂!”我也說:“不用謝!新年快樂!”然后,我們倆手牽著手去唐衛楓家玩。給大人們拜年,他們拿糖果給我們吃,我的口袋都裝不下了。我們用方牌玩爬烏龜,再玩前后左右,還玩了五步貓。玩著玩著就到了下午,我們都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了超越超市廣場玩。我先玩了套圈圈,一開始不會,慢慢的就會套了,最后還套到了一個小洋人和一把小氣搶,然后我又去玩射氣球,射中了九個,得了一個嘰嘰貓,最后我玩投球,八個球我只投進了一個球,不過我也玩得好開心!
夜晚,天空上飄著幾盞燈,那是孔明燈,也叫許愿燈,它可以為我們許一個愿望。我閉著眼睛,在心里也默默的許下了一個愿望,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
我今天真的非常高興,新年是大家的節日,更是我們孩子。
初一春節作文 篇6
大年三十,家家張燈結彩,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大年十三家家吃團圓飯,看春晚聯歡晚會,喜歡玩電腦的我們正在玩游戲,準備玩一個通宵。但我卻和以往不同,由于十分餓,我看有沒有什么吃的,爸媽又不在家,我發現肉,青菜和面粉,心想,不如來包餃子吧,我說干就干。
我把青菜洗得十分的干凈,把青菜切成碎末,我開始唱起小歌來,左切切,右切切,上切切,下切切,沒有哪里我不切……;很快,青菜切好。我從冰箱里把肉拿出來,在熱水里泡十五分鐘,肉變軟,我把肉取出來,放在一塊菜板上,我便使出我的大絕招,“肉末亂砍”。我剁不到一會兒,手就酸沒力氣,臉上一副十分累的表情,澎湃的熱情猶如大火被水給撲滅。我一想到那香噴噴的餃子在我肚中徘徊時,我就立刻又有力氣,拿著刀用勁的剁,功夫不負有心人,肉終于被我剁成肉末。接著就是拌面,我先找來一些水,把面粉加水后面成面團,左錘右打,終于把面團也做好。下面最難的是做包子皮,我拿來面棍,左推推右推推,前推推,后推推,一個超薄的面皮做好。我把餃餡放入皮中,把交結處按緊,我這個餃子就做好。一個有普通餃子的十個大,放在桌子上像挺著大肚子的將軍。包十多個,面不夠,餡也不多,把最后一個包完后就下餃子,由于餃子太大,一次只能下五六個,燒十五分鐘左右,第一鍋熟,爸媽回來,把我的餃子拿去給別人吃,還好我還有十來個,我又下第二鍋,等的時候在看電視,過一會,我想應該熟吧,一看一個也沒,原來被爸媽這兩只“老鼠”偷吃,于是我下第三鍋,我就站在那里看著餃子,終于熟,我迫不及待地吃一口,真香太好吃,太有意思……
過春節真開心,自己包餃子更開心!,此時北京時刻12:00,電視發出報時的聲音,屋外響起爆竹聲。
初一春節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在春節期間,“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是必不可少的“音符”。家家戶戶門口都貼著五顏六色的對聯,各有各的含義,各有各的祝福。
大年三十是我們最期盼的一天。那一天我們老家全家十幾口人圍坐在一個大桌子前,滿桌的雞、鴨、魚、肉,誘人的香氣鋪面而來,讓我垂涎三尺,恨不得立馬吃到嘴里。大人們一句“開飯嘍”,我便狼吞虎咽起來。我憨態的吃像引起了滿桌人的哈哈大小笑。俗話說“無酒不成席”,飯桌上的推杯換盞,讓男人們個個面紅耳赤,醉態笑人。吃完團圓飯,我們小孩最期盼的時刻到了,那就是---發紅包。拿著手里的紅包,看著誘人的人民幣,我的心情有些激動。哇,我喜歡的玩具快要到手了。開始放煙花了,看著五顏六色的萬花筒,我們的嬉鬧聲、尖叫聲、鞭炮的劈啪聲,充斥著我們的院子,響徹夜空。
春節是美好的,春節充滿了回憶與向往。春節像一顆甜果,使每個人喜笑顏開,心情愉悅。我喜歡春節。
初一春節作文 篇8
待舊符替新桃而上,我才發現:年,已來到了。
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往往就是年貨。置辦年貨算得上是頭等大事:吃的、穿的、用的,干的、鮮的、熟的。而如今,年貨變得千篇一律,采辦年貨也少了本來該有的喜悅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提議與陪伴下,我踏上了尋找“舊”年貨的路——
從父輩的口中,我常聽到油齏一物。那是種歷史頗為悠久的食品,據說是遠古祭祀時必不可少的祭品,流傳到現在,幾乎只剩個模糊的影像和名字了。在深奧古村的小巷中,它出現了。
將面粉經加水和糖拌和后,搟成薄片,用刀切作兩頭尖的菱形小片,并在中間劃一道,然后一頭朝中間穿過,投入油鍋炸黃。新鮮出鍋的油齏色澤金黃,十分香脆,帶著芝麻的清香。在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油齏,油齏便也成為了那時孩子們的零食。
在那賣油齏的攤鋪上,還有一樣美食,名曰風枵。它記載于清代《調鼎集》中,是桐廬的傳統美食之一。其形似帛,輕盈精巧,有著糯米的清甜。鋪上的風枵是一根根的筷子狀,實際上風枵的形狀千千萬萬,有紐扣似的,有貓耳朵形的,也有一片片方形的。但不論怎樣的形狀,都是老桐廬人心中關于年的甜蜜回憶。
除了這些古老的年貨,到如今仍耳熟能詳的就是凍米糖。糯米、花生、芝麻……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塊狀。一口咬去,只覺滿嘴的松脆香甜,無渣無屑,回味無窮。凍米糖甜到了心窩,或許正是沾了年味一抹,才格外清口。
一進入臘月,桐廬人就開始忙活殺年豬、打年糕、澆龍須、做索面、刮番薯片。一樣樣年貨,帶著人們的憧憬,在千家萬戶間搭起了一道橋。
身處城市,或許少了炮竹,少了燈籠,少了許多;
所以,尋找“舊”年貨吧。它們也許只在生活中、記憶中留下了一道殘影,但這似是似非的一點回憶,卻能點燃整個春節,言說你的年。
初一春節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大家都在準備著。
為什么有春節呢?因為有一種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很兇猛的動物叫“年”,每當除夕的夜晚,“年”都要出來到處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為了能平安過
“年”這一關,人們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覺。大家圍著一堆火,吃喝閑談,不時把竹子投入火中燃燒。竹子在火堆里燃燒時發出響亮的爆裂聲,嚇得“年”遠遠地躲起來,再也不敢進村來殘害百姓了。
在除夕晚上,我每年都守歲,通宵不睡,看春節聯歡晚會、包餃子、放鞭炮6767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十二點之前,我把門上的春聯拿下來,把新寫的貼上去,增添了喜慶的氣氛,之后我給長輩和老人拜了一個平安又幸福的年。十二點鐘敲響時,就開始放鞭炮。“嗖嗖”煙火噴上天空,“啪”的一聲,一個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一天空,綻開了笑臉,大家都歡呼起來。十二點以后,餃子剛好上鍋,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