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三周記范文五篇
有關初三周記范文五篇
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觸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周記吧。那么寫周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周記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周記 篇1
今天,秋高氣爽、丹桂飄香,錢江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么好的天氣,我們決定去觀潮。
帶上水果、干糧、水、坐墊等,我們出發了,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錢塘江邊,江岸上已經人山人海,來觀潮的人真不少。我們好不容易占了個絕好的位置,對面有個丁字壩,我想這回可以看到回頭潮了吧。
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潮水如期而至,我首先看到遠處一條白線橫跨錢塘江面,也隱隱約約地聽到的潮聲。潮水經過九橋下面,橋柱就像一把把刀一樣,把白線切成十幾段。一會兒,又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白線,潮水繼續前進著,聲音越來越響。轉眼間,已經漫過丁字壩,濺起一朵朵水柱。一股潮水被丁字壩檔住后又折回來,這就是所謂的回頭潮吧。
潮水過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江面上偶爾飛過幾只白鷺,錢塘江真美!
初三周記 篇2
暑假里的一天中午,我哼這輕快的小調來到廚房,準備幫媽媽做點事。媽媽笑著說:“你幫我把土豆絲做好,就可以了。”我信心十足地說:“保證完成!”
我先把上面滿是泥土的土豆洗了洗,眨眼之間,全是泥土的土豆變得好干凈。接著,我拿出家里的削皮器,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土豆的黃大衣脫了下來。然后,平時用來切水果的水果刀,切了起來,可是切土豆就么那么容易了。我每次切下去,那些可愛的土豆娃娃總是調皮的“逃走”
這時,我非常著急。便去向她請教該怎么做。媽媽對我說:“無論切什么東西,都要講究‘快、’‘準’、‘穩’。”我聽了之后若有所悟,便又試了試,嘿嘿,還真行!沒過一會,幾個又大又圓的土豆,被我切成了整整齊齊的土豆絲,排成一排。
現在到了炒土豆絲的時候了,我把煤氣灶打開到最大的火。再倒入油,油熱的可真快,不一會兒,油就“噼哩啪啦”地響了起來。我立刻把土豆絲倒入鍋里,那些土豆絲娃娃在鍋里歡快的跳著舞。我又試著炒了幾下,最后放一點佐料,土豆絲就大功告成了!
那天我真高興!不但自學成才,學會可土豆絲,還幫媽媽分擔了家務!
初三周記 篇3
端午節要到了,我打算讓媽媽教我包粽子。
媽媽爽快地答應了,她告訴我包粽子要準備江米、粽子葉、蜜棗和麻繩。首先要把江米和粽子葉泡好,再把蜜棗洗干凈。因為麻繩都卷成團了,所以我要解繩,我把一根繩子拽出來,一只手緊壓著線團,在剪刀的幫助下,我剪下了一根根繩子。準備工作做好了,就要開始包粽子了,我的心里非常激動,好像懷里揣了一只活蹦亂跳的小兔子。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兩片泡好的粽葉卷起來,形成一個小“漏斗”,把雪白的江米和甜甜的蜜棗一起放進去。然后開始包,但是我覺得我包的粽子即不像三角形,又不像四邊形,像只“小怪物”,嘿嘿!我和媽媽都笑了,她夸我說第一次包,已經很不錯了。我有點沾沾自喜,接下來是纏粽子,我看著媽媽把“小怪物”一圈圈纏上,就像小嬰兒裹上了暖暖的被子。
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滿滿一盆“小怪物”呈現在我的眼睛里。我累的幾乎要攤到在地上。但是我知道越辛苦包出來的`粽子越好吃。想到這里,我的肚子開始咕咕叫了……
初三周記 篇4
“動力”這一詞,字典中說“比喻推動工作事業等前進發展的力量。”而我認為,動力是一種自信+勇氣+信念混和而成的飲料。
制作它有如下幾個步驟:
一。配料:自信3碗,勇氣1罐,信念3勺。
自信不是與身俱來的,它很重要,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什么事也辦不好,做不好。自信是自己給自己的,要相信自己;而勇氣像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拳擊手,他從來不喜歡生活在自我封閉的小蝸牛殼里,他喜歡拼搏;信念是最最重要的一料了。信念像一個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就算有再多的勇氣,再多的自信,什么也辦不好。但換句話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勇氣,自信,光有信念也無用,所以這三種配料缺一不可!
二。制作:
1。把自信粉經過細孔過濾網后,再倒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的日夜努力的心血,均勻攪拌;
2。放入3匙信念豆豆(珍珠豆);
3。輸入2罐勇氣(氣體飲料),盡量少跑氣;
4。最后全倒入調酒罐中;
5。上搖搖,下晃晃;
6。出杯后,杯中放少許冰塊,在杯旁夾上一片苦瓜;
呷一小口,自信香甜如蜜,勇氣讓你倍感精神,信念的嚼勁兒,再加上苦瓜的微苦。清涼,這真有一種成功后憶苦思甜的感受呀!
這樣一杯獨特的飲料,一生能得幾回?
初三周記 篇5
假若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選擇時光倒流,只要回到二小時前,我還是能做一條好漢。我只能在心底發出這段“午夜嚎叫”。
這是平常的一天,與昨天相似,明天想必也差不多,能令人產生興趣的是每天晚上不同的考試的科目。昨晚呆在家里沒上晚自習,早上又忘了設鬧鐘,六點四十從床上彈起,胡亂吃了點面包“奔赴”學校;以及欠了一大堆的作業。今晚科學考試,內容是電學,對此我還是比較自信的,昨晚寫的電學練習并不急著校對。只是緊趕慢趕把欠下其它作業的都“還”了,還寫了篇隨筆,自我感覺良好。
轉眼到了晚上七點四十,距離開考還有二十分鐘,先去趟廁所。
從廁所出來,經過隔壁已經考完試的九班,幾個小學時認識的朋友在討論題目。我腆著臉,與另幾個同學,湊上去看,昏暗的燈光下沒看出所以然來,其中一個同學將卷子奪了過來準備仔細研究研究,我和好友蔣看到了其中一道題似曾相識,他把我拉回教室,想在資料上搜查一番。
于是前腳跨入教室,后腳就跟著王老師的圣旨,請我們倆走一趟。結果當然是被罵了一頓,灰溜溜回教室已經開考了,我才意識幾分鐘的多余沒有絲毫用處。
此時此刻,坐在家中床上,隨手翻看一本科學輔導書,在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虎軀一震,隨即癱成一團,生無可戀。我竟然看到了一道試卷上的原題!還是我做錯的!我剛好改到上一題,這一題可能是不小心跳過去了。假如回到兩小時前,我只需心念一轉,不去多管閑事,扼殺害死貓的好奇心,拿出這書來復習,就能免于一場批評,尷尬與失分!
眾里尋答千百度,當一切已成往事,驀然回首,那答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學生,這是莫大的悲哀!
這是我的一天,我將它定義為“失敗”“教訓”與“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