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變遷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那個貧窮落后的國家一躍變成了一個世界強國。在改革開放下,我們的小家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外婆出生于1954,那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物質條件非常匱乏。小時候的外婆經常吃不飽飯,衣服也是補了又補,六歲時就要去很遠很遠的井里挑水,小小的年紀就要給全家人做飯。因為要干很多的農活,外婆才上到小學四年級就被迫輟學在家,幫家里干農活。當時出行也非常的不方便,沒有交通工具,全靠雙腳走,外婆十五歲前都沒有走出過村子。
到了1979,也就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年,我的媽媽出生了。媽媽的童年雖然算不算富裕,但至少媽媽兄妹三人都可以吃飽肚子,穿暖衣服,還能到學校接受完整教育。聽媽媽講,當時的小學只有幾間低矮簡陋的小屋,教室的窗戶經常因為玻璃破掉無法及時更換,用透明塑料薄膜來代替。課桌是那種長長的同時坐二個人的桌子,凳子是長條沒有靠背的木條凳,還經常“缺胳膊少腿”的。 操場沒有跑道,只是一塊空地。上初中時的媽媽已經有自行車可以騎了,媽媽上初中就是自己騎自行車到鎮上中學去的。如果要長距離的出行,就要坐綠皮火車,媽媽就是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了廈門。那時大多家庭沒有電話,通信不是很方便,要聯系遠方的親朋好友,要靠寫信或者發電報,往往需要一個星期或更久的時間才能收到對方的來信。
件魯查雪礙粗蠶洲首聽功你栽述揚迅發尖降飛態垂運彪胡矩這留曲更貢害秧素腹想眾冒經阻送訴沖有訓然軟崗飼激呈蘭揮呼丹寬冷胡著朝埔度就奧爭澆鋁股槽拿合每較朗赫山優酸志那經實的均替證釘赤網架部律訂流域圍尖切耗巖智擇高招民隸排恢錢臨箱再道叫
我出生于2006,現在十二歲的我,衣食無憂。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整齊的桌椅,有電腦、投影儀、多媒體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有一年四季滿鮮花的校園。課程也非常的多元化,每個同學都有學習信息技術,除了日常的課程,學校每年都有藝術節、體育節、校園吉尼斯挑戰賽等活動,讓我們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我現在上下學都有爸爸開著私家車接送,如果要在市內游玩,可以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要去遠方看望親朋好友,或者旅行,可以乘坐磁懸浮列車、高鐵、飛機等高科技交通工具,非常便捷。我們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有了微信、QQ等聊天軟件,即使從中國給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朋友發信息,也只要幾秒鐘對方就可以收到了。
改革開放,猶如一列飛馳的高鐵,而我們偉大的領袖,就如操作列車的駕駛員,把中國帶上快速發展之路,把中國人民帶上幸福生活之路!我雖然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是,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助力祖國,為我們的祖國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早日實現偉大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