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七篇
有關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爆竹聲聲辭舊歲,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打爆竹,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除夕夜守歲,據說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春節那幾天,家家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大人們忙忙碌碌,小孩們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除夕那日,天公很作美,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后終于放晴。寒假里每日都起床很晚的我,那日卻起得格外早。因為,想想新衣服,想想壓歲錢,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在凌晨的睡夢中,我笑著笑著就醒了,一醒了便再也難以入眠。我干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著磨著爸爸媽媽早點起床去奶奶家。因為今日不僅是過年,關鍵是還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
一到奶奶家,沒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剛好到了,于是大家互相問好,我把早已準備好的祝詞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向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一遍遍說過去,一個個壓歲紅包裝進了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現在各家生活都好了起來,一過年,我們小孩的口袋也跟著鼓了起來。
打爆竹放煙花 一個字樂
除夕夜,當大人們還在喝酒聊天時,我們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了。我和妹妹用壓歲錢買了許多的爆竹玩,每當我在門前街道上點燃爆竹時,七歲的堂妹總是把耳朵捂得嚴嚴實實的,躲得遠遠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戶戶放鞭炮,這句話用在此時是再恰當不過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爆竹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噼哩啪啦的,熱鬧非凡。點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
正當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從杭州回來的堂伯來了,我和妹妹趕緊跑過去說:大伯,新年好!大伯說:看,我給你們帶來的新年禮物,啊!原來是煙花和爆竹,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煙花擺在門前的道路中間,點燃引線,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朵朵鮮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遠處的高樓也依稀可辨,隨著一朵朵璀璨的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陣驚喜的歡呼聲;煙花在空中飛舞,光彩奪目,絢麗多姿,一會兒象孔雀開屏,一會兒象飛龍在天,一會象大鵬展翅,一會兒象銀河飛瀑&&,好看極了!
其中一種名叫降落傘的煙花,特別好玩,當點燃的引線燒完后,會從煙花的底部噴口噴出一團火花沖向天空,砰的一聲,火花炸開了,一個降落傘從空中飄下,我跑過去接住,看著這完好無損的降落傘,心想:如何把這降落傘再廢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傘上再連著一個
鞭炮會怎么樣呢?說動手就動手,我找來了一些線和廢紙,把鞭炮包在紙里,用線和降落傘連起來,然后跑到二樓的陽臺上,點燃鞭炮后向下拋,只見鞭炮在空中隨風慢悠悠地飄蕩,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響。
哈,太有意思了!妹妹在樓下高興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了,再來一個!。我不禁為自己發明的新玩法而興奮不已。我想:不管干什么事,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除夕夜看春晚 一個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煙花爆竹后,大人們也已吃完年夜飯,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打開電視坐到床上,準備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媽媽在床頭柜上擺滿了各種水果和零食。想到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零食的那種甜蜜的感覺,心里的那種興奮啊,甭提了!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終于開始了。
一個大型的舞蹈拉開了晚會的序幕,表演者那優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繚亂,讓人贊嘆不已!接下來還有幾首歌曲,男女演員的婉轉歌喉、悅耳動聽。終于,我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出場了,他用獨特的歌聲演唱了他自創的歌曲《蘭亭序》,我還隨著他的節奏在床上擺動起來,惹得媽媽怨聲載道。趙本山、小沈陽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讓我們全家笑得合不攏嘴。
但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魔術《大變活魚》,場上有一缸金魚、一幅畫和一個水族箱,魔術師先要讓金魚聽他的話,我當時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魚真的聽他話,魔術師說什么,金魚就做什么,太神奇了!之后,他還說要把畫上的金魚變到魚缸里,全場的觀眾都說不信,可是當魔術師說張開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時,畫上的魚居然動了,慢慢地游進了水缸里,天啊!這是真的嗎?讓人無法相信啊!我都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真是太厲害了!魔術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卻是那么的真實,這也許就是魔術的神奇之處。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今天是小年,我寫了一篇文字,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
——題記
今天是農歷臘(十二)月二十三日,東北民間稱為過小年,南方是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小年,一年里最后一個驛站,馬上就要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淡妝素裹牽住了我的手,感嘆時如流水,年年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感觸。
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中國地域廣闊,南北過節的習俗總是有很大差異的。東北的小年,普通百姓很當回事的。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祭灶君,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關于過小年兒的民謠。小時候媽媽教我的,如今,我又給小外孫念叨了。
今天是小年,再過一周就是春節了,這不馬上就要過大年了,真的讓人感受到時光老人的腳步匆匆了。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天天吃到過年時吃的東西。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平時沒有好吃的東西,便把過年當成了自己能美食幾天的她日子。現在想小時候吃麥芽糖的情景,禁不住暗自浮想:如今都倡導與時俱進、健康生活了,不知灶神是否也會嫌糖瓜過于甜膩想嘗試點新鮮玩意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過去民間關于灶公的一副對聯。自從人類懂得用火之后,灶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今,城鎮居民很少有用老爐灶的了,幾乎都用上了天然氣了,自然帖這樣對聯的也就少了或者說是沒有了。但是過小年的習俗還不會離開我們,這也是民俗的一種延續。真心希望有著中國民俗寓意的臘月二十三的小年,能馬上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寒過后是小年,大寒時候,寒潮南下頻繁,是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凍。20xx年的小年就在大寒后兩天,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今天是四九的第五天了,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現在的路有許多積雪和寒冰,讓人感受到的是寒冬臘月的透骨之寒。行走在風雪中,零下27、8度的氣溫,讓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行走的速度。每當我走在寒冷的路上時,會想起昆曲《林沖夜奔》中的“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應該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時候。不知道那時“最憐萬死逃生地,真是魁奇偉丈夫”的林沖在風雪山神廟是否也過了小年?我真奢望能在夢中與林沖做一次對話,聽他給我講述草料場那驚神泣鬼的一幕。這個想法也許真的是我永遠的夢了!無論能否做一個這樣的夢,這是我的夢想。我希望馬上能實現,但我知道人生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小年,自然要吃灶糖,這也是一種習俗了。早晨在早市買了200克灶糖。拎著買的菜和灶糖往回走,看看手里的灶糖,想起小時候吃灶糖的情景了。記憶中的灶糖可真是好吃啊!那時候爸爸會把買回來的灶糖放在棚子里,晚上放過鞭炮后,爸爸就從天然冷庫一樣的棚子里取來那長長的、扁扁的、冰涼冰涼的糖給我。那時的灶糖才咬下去的時候是酥酥的并不覺得甜,到嘴里就化了,化得軟軟的,黏黏的,粘在舌頭上,牙齒上,突然就感覺到了滿嘴的甜味。那糖的甜味卻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今天那甜味已變成了對故去的父親的永遠的思念……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馬上,是立即的意思。作時間副詞,表示時間很短的意思,也是非常快的意思。今天是小年,灶王爺又要“上天言好事”去了,晚上我也會在灶臺邊兒擺上粘他嘴的糖,盼著他述完職,年三十兒能“下界保平安”!當然這個美好的愿望也得馬上變成文字送給我的朋友們。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里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龍江上的游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游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游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里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龍江上的游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游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游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過大年壓歲錢 一個字爽
爆竹聲聲辭舊歲,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打爆竹,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除夕夜守歲,據說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春節那幾天,家家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大人們忙忙碌碌,小孩們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除夕那天,天公很作美,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后終于放晴。寒假里每天都起床很晚的我,那天卻起得格外早。因為,想想新衣服,想想壓歲錢,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在凌晨的睡夢中,我笑著笑著就醒了,一醒了便再也難以入眠。我干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著磨著爸爸媽媽早點起床去奶奶家。因為今天不僅是過年,關鍵是還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
一到奶奶家,沒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剛好到了,于是大家互相問好,我把早已準備好的祝詞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向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一遍遍說過去,一個個壓歲紅包裝進了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現在各家生活都好了起來,一過年,我們小孩的口袋也跟著鼓了起來。
打爆竹放煙花 一個字樂
除夕夜,當大人們還在喝酒聊天時,我們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了。我和妹妹用壓歲錢買了許多的爆竹玩,每當我在門前街道上點燃爆竹時,七歲的堂妹總是把耳朵捂得嚴嚴實實的,躲得遠遠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戶戶放鞭炮,這句話用在此時是再恰當不過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爆竹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噼哩啪啦的,熱鬧非凡。點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
正當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從杭州回來的堂伯來了,我和妹妹趕緊跑過去說:大伯,新年好!大伯說:看,我給你們帶來的新年禮物,啊!原來是煙花和爆竹,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煙花擺在門前的道路中間,點燃引線,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朵朵鮮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遠處的高樓也依稀可辨,隨著一朵朵璀璨的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陣驚喜的歡呼聲;煙花在空中飛舞,光彩奪目,絢麗多姿,一會兒象孔雀開屏,一會兒象飛龍在天,一會象大鵬展翅,一會兒象銀河飛瀑&&,好看極了!
其中一種名叫降落傘的煙花,特別好玩,當點燃的引線燒完后,會從煙花的底部噴口噴出一團火花沖向天空,砰的一聲,火花炸開了,一個降落傘從空中飄下,我跑過去接住,看著這完好無損的降落傘,心想:如何把這降落傘再廢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傘上再連著一個
鞭炮會怎么樣呢?說動手就動手,我找來了一些線和廢紙,把鞭炮包在紙里,用線和降落傘連起來,然后跑到二樓的陽臺上,點燃鞭炮后向下拋,只見鞭炮在空中隨風慢悠悠地飄蕩,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響。
哈,太有意思了!妹妹在樓下高興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了,再來一個!。我不禁為自己發明的新玩法而興奮不已。我想:不管干什么事,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除夕夜看春晚 一個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煙花爆竹后,大人們也已吃完年夜飯,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打開電視坐到床上,準備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媽媽在床頭柜上擺滿了各種水果和零食。想到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零食的那種甜蜜的感覺,心里的那種興奮啊,甭提了!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終于開始了。
一個大型的舞蹈拉開了晚會的序幕,表演者那優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繚亂,讓人贊嘆不已!接下來還有幾首歌曲,男女演員的婉轉歌喉、悅耳動聽。終于,我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出場了,他用獨特的歌聲演唱了他自創的歌曲《蘭亭序》,我還隨著他的節奏在床上擺動起來,惹得媽媽怨聲載道。趙本山、小沈陽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讓我們全家笑得合不攏嘴。
但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魔術《大變活魚》,場上有一缸金魚、一幅畫和一個水族箱,魔術師先要讓金魚聽他的話,我當時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魚真的聽他話,魔術師說什么,金魚就做什么,太神奇了!之后,他還說要把畫上的金魚變到魚缸里,全場的觀眾都說不信,可是當魔術師說張開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時,畫上的魚居然動了,慢慢地游進了水缸里,天啊!這是真的嗎?讓人無法相信啊!我都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真是太厲害了!魔術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卻是那么的真實,這也許就是魔術的神奇之處。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么說,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著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著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里,慢慢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征著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卜、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里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與嘗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面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么差異。搟面皮真是門手藝,搟面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搟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里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面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著谷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才吃餃子的咸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里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里(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獲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灶、吃關東糖。在濟南城區里,祭灶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里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團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面,與面時直接把洗凈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著與面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面里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著,別被棗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了。豆包講究心里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面包了放進蒸籠里,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后收了汁,放涼以后,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才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么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于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托。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在我們湖北潛江,春節和各地區過的一樣,習俗也差不多。我們一般在老家過春節。面是我們的春節大約在立冬之后的臘月就開始了……
立冬之后,我們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用品了,也就是準備“年貨”,這可要大費些時間,有很多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要“動用”全家成員,老人去菜場買腌制臘制品的材料,菜場被擠的水泄不通。家里到處都是蒸鍋、碗、壇、罐等等一大堆的“雜物”,因為我們要做過年的好吃的呀!腌肉、魚、鹵菜、打糍粑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腌臘制品,不過我不太喜歡咸的,呵呵!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好玩的自制品”了,我總是幫助她們做這些那些東西:灌香腸,我可喜歡吃了;打糍粑,黏黏的很好玩;炒炒米,浮在碗里可有趣了,還有打魚糕,做肉圓子,打豆餅等等,在農村,他們還會把自己家的豬、雞殺掉來過年……
在我們這兒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表示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時期了。大家也都已經進入了春節的氣氛中,年味兒漸漸變濃了。到了這幾天,街上賣對聯的、賣年畫的滿街都是,來買的人絡繹不絕,廣場兩邊也都紛紛掛滿了燈籠,到處紅紅火火。還必須把年貨準備好:零食、餅干、水果、糖……都缺一不可呀。因為街上店鋪在正月初一就關門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掃除,把房子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讓整個房子煥然一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天,到處都顯出一派忙碌而歡樂的景象。
而在過春節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除夕。喜歡它那熱鬧、喜慶的景象。每逢春節如期而至,人們都“鬧騰”起來了,年味兒十足。紅紅的春聯載著滿紙的祝福貼上了門框;“倒福”貼上了門板;燈籠也掛在了門前屋檐下;還要去祭祖點燈,鞭炮聲也噼嚦啪啦響個不停……到了這時,就要把之前提前準備好的年菜放入鍋中,做出一盤盤美味可口的團圓飯,團圓菜。一大家子圍坐在大圓桌前,吃著“鋪”滿了一大桌子的團圓飯阿,相互說著祝福的話,敬著酒,桌上的飯菜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美。而小孩子總是耐不住性子,總是先搶著把菜放到碗里“壘起來”。我們還要和家人們一起一邊看著每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為家人保平安。看完春晚就到了零點,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了起來,仿佛也在為人們祝福,大家的臉上都帶著擋不住的興奮,甚至激動,會心的笑容也情不自禁的從人們臉上流露出了……這天晚上必須洗大澡,辭舊迎新,把過去一年的污穢全洗走,要穿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來。還必須燈火通明,不許間斷。
到了正月初一,街上靜的出奇。各個店鋪都關了門,沒有多少人走動,這天是要拜年的。跟著爸媽去同族人那里去。拜年道喜,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小孩子們這時候總是最高興的了,只要你的小嘴兒甜一點,向老人們磕頭辭歲,就會得到自己的夢寐以求的壓歲錢,除老人外的長輩也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小孩子們一拿到渴望已久的壓歲錢就會興奮的笑開了懷,心里樂滋滋的,不過,最終還是要給爸爸媽媽,拿了回去,說是“保管”,這也是讓小孩子們過會兒癮罷了。還有這天是不能掃地的,不然會把喜氣掃走的,不能洗澡、換衣服。不過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放鞭炮、放煙花。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色,歡樂極了。正月初二初三亦是如此。正月初二時要給岳父母拜年,一起吃頓飯。正月初三后,就要開始走親訪友了,大家歡聚在一起,好不熱鬧!到了初五、初六時店鋪才陸續開門,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春節中的又一個高潮,也是春節的最后一個項目了。花燈展覽,樣式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舞龍舞獅,那一截截一段段的龍、獅,繞來繞去、黃中帶紅、紅中帶綠,又讓人眼花繚亂了;劃彩龍船,一個隊伍又一個隊伍在門前不倦的表演著,也是一種驅除邪氣的習俗;這天兒廣場上到處都能見到煙花的影兒,煙火不斷,那一朵朵沖天綻放的“花朵”,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放許愿燈的人也不少呀!那一個個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孔明燈都載著相同的新年祝福飛向天空,載著人們美好心愿飛天而去,遠遠看去,像滿天的星星,真漂亮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到處“鬧騰”著,雖然雜音多,但也扼殺不了人們歡騰的氣氛和又一次“出現”的年味兒!既然是元宵節,又怎么能不吃湯圓呢?一想起那個甜味兒,一個字兒,饞……
元宵節一過,潛江的春節也就正式結束了。人們該干什么的都干什么去了。一眨眼,時光緩緩流去,春節也又遮上了她的面紗,悄悄地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