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練習中學寫作之語言篇
現在學生的語文學習很多時候都是分類別的,閱讀課是閱讀課,作文課是作文課,筆者認為,如果按照能力的要求來看的話,閱讀和寫作二者應該是一體的。寫作鍛煉運用文字的能力,閱讀練習則鍛煉理解和分析文字的能力。從閱讀練習對成形文字的分析當中,是可以學習到各種寫作方法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孩子有一個心理上的意識。也就是說,任何時候的寫作,都帶著一個讀者心態,以讀者的身份審視文章,看看和那些自己分析的文章的區別在哪,自己的不足在哪。而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也要帶著創作的心態,任何一個閱讀題的練習,都是在讓學生分析文章好在哪,分析完好在哪之后,有這個意識的孩子應該想著“既然它好,我寫作的時候,是否能夠用上?”這樣有意識地在做閱讀練習的時候積累寫作手法,將會在學語文的過程當中事半功倍。因此,建議初中孩子從初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這個習慣。
據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無非分成幾個大的模塊--立意,語言,選材及結構。筆者將通過四篇連續性的文章說說應該如何在做閱讀聯系的過程當中學習寫作方法,鍛煉寫作能力。因語言積累是慢活,學生應該最早開始注意這方面的培養,本次從語言模塊開始。
從語言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準確。二是簡潔。三是文采。
“準確”和“簡潔”主要是說,在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組織過程中,要把話說明白,同時不要太羅嗦。這主要是靠語感來完成,大家不要有語感太過玄虛的顧慮。實際上,這是可以通過多讀文章以及仿寫句子的聯系來培養的。語文的讀文章和數學的做題一樣,練習的是熟能生巧。而仿寫則建議找那些細節描寫的句子(最主要是從結構上面進行仿句)。如《故鄉》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學生可以以此為模板,寫某個人的外貌,格式就是“××(誰)在××(地方),××(形容詞)的××(形容詞)臉,頭(或頭發)××(描述頭發的樣子),然后再加上其他的什么特征。”初學寫作的孩子,這樣去模仿可以解決寫作過程當中語言無序,想到哪寫到哪的問題。這說的是閱讀和仿寫。
再說文采,來過學而思學習的人都知道,在文學類閱讀練習題當中,專有一類大題型叫做“賞析題”,賞析的內容主要是包括兩部分,一是文章內容,二是文章語言。
通常在語言的賞析方面,主要包括幾個部分,一是詞語的賞析,一是句子的賞析(主要是賞析修辭和細節),一是整段(篇)的賞析(主要是賞析描寫,通常以細節描寫居多)。針對這類題型,教師通常會給出一些賞析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告訴學生,這些拿出來的句子,其實都是有一定規律的,可以把這些規律總結出來。這樣每一類句子(修辭,細節描寫)的作用教師都會給孩子歸納出來。
那么孩子在具體寫作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在心中想到這每一類句子的作用,具體到每種修辭的作用,每種細節描寫的作用等等。這樣自己想要在文章當中表達哪種情感的時候,就可以非常輕松的去使用這些東西。
比如說賞析句子的時候,會從修辭方法方面進行賞析,此時需要明確各種修辭的作用,明確這些修辭的作用,對寫作的幫助大不大?大了去了。舉個例子,當寫作的時候,你就應該想一想,如果我想寫得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顯得有文采一點,應該怎么做?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一些比喻。比喻應該怎么用?此時閱讀時候的分析就可以放上來了。我們老是說要積累優美的句子,優美的句子從哪來?就從你的閱讀當中來,那些閱讀里邊找出來的句子,還仔細分析過的句子,無論如何都是值得去借鑒的。
任何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想著如何能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中有最大最有效的提高。因此,講閱讀的時候隨時滲透寫作方法,講寫作的時候,隨時聯系閱讀時候的文章例子,融匯起來講,講多了學生也會形成這個意識。當這個習慣培養起來之后,很多閱讀和寫作上的事情都將會是水到渠成的。
作者簡介:鐘欣,東學堂語文名師。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備課精致,保證授課思路的清晰及學習方法的有效性,授課過程強調學生思維方式的掌握。講考試的同時以四年中文系學習為基底,給予學生各種課外“加餐”,確保課堂趣味性。【點擊查看詳情】
從閱讀練習中學寫作之語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