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態度個人心得體會【四篇】
態度個人心得體會1
積極的心態是知足、感恩、樂觀的一種心靈狀態。而且心態可以體現態度,態度可以改變人生。這次課程中王老師應用到了他現實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并且分享了有關陽光心態的主要思想。就說說(過馬路開車紅綠燈)這雖然是個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我們沒有換個角度去想,身邊也不多一些積極的人,而結果往往相差很多。這次培訓使我感觸很深,因為我是做業務的,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很多問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和工作中的市場管理,以前有時候感覺自己做了而得不到客戶或領導的贊同覺得心里很不爽,很壓抑。但是這次培訓使我的心態煥然一新;無論何時都要向積極靠攏,向健康看齊,具備陽光心態。這樣可以使自己深刻而不浮躁,編織內心的和諧,做到身心平衡。
總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學習,成長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與企業一起成長,塑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態度個人心得體會2
教師應努力培養積極心態心得體會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大:憤怒、壓抑、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緒隨處可見,尤其體現在上班一族中。這讓我們飽受其害。但更為嚴重的是:情緒是會傳染的,不良情緒更會傳染!身為教師的我感受尤為深刻:
教師每天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學生,是一群涉世未深、身心正逐步成長健全的孩子們。教師的不良情緒自然而然會傳染給學生,其后果可想而知。一個沒有進取心的老師教育出來的孩子會缺乏斗志,一個抑郁苦悶的教師會將他對生活的不滿全部傾訴于課堂、他的學生。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
積極心態是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個性。積極心態影響你說話時的語氣、姿勢和臉部表情,它會修飾你說的每一句話,并且決定你的情緒感受,它還會對你的思想產生影響。當然也影響教學工作,影響教學的每一過程.積極心態也是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個性。所以,積極心態,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具備的正確的教學心態。這種心態是由“正面”的性格因素所構成的,諸如“信心”、“正直”、“希望”、“樂觀”、“勇氣”、“進取心”、“慷慨”、“耐性”、“機智”、“親切”,以及“豐富的常識”,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注意培養。
積極心態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極為重要,同時對教師本身的身心發展、教師的家庭、人際關系等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積極的心態會讓我們的繁忙的工作中呼吸到一縷清香;會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釋放;會讓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因此,我認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努力培養自身的積極心態,同時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同事,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為我們的中國夢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積極心態,關乎你我,從我做起,從我們做起!
態度個人心得體會3
一個人能成功取決于3方面,一態度占80%,二技能占13%,其它占7%,態度是最重要的。根據ABC情緒理論,事物的本身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所謂心態是心理態度的簡稱,包括諸種心理品質的修養和能力。表現在人的意識、觀念、動機、情感、氣質、興趣等心理狀態的活動中,是人的心理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的反應趨向。人的這種心理反應趨向不論是認識性的、感情性的,還是行為性的、評價性的,都對人的思維、選擇、言談和行為具有導向和支配作用。因此,人生的成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源于許多因素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卻是心態。
人的心態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自然地形成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積極的心態與消極的心態一樣,它們都能對人產生作用力。不過兩種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作用點相同,這一作用點就是人的本身。積極的心態,能夠激發我們自身的所有聰明才智;而消極的心態,只能束縛我們才華的光輝。
心態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受它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是我們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無論身處什么環境,用敏感的心去捕捉靈感,捕捉生活中的美。輸掉什么也別輸掉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了獲取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為了獲得生活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心態的力量,抵制消極心態的反作用力。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積極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態柔軟變成意志堅強;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沖勁;使人心中充滿超越的力量。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它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不良的心態往往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從每天做起,給自己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很有必要的。
態度個人心得體會4
這次我有幸聆聽了各位校長的工作匯報,最大的感觸是:工作要做細、做實,細節決定成敗。
一、做細做實是一種態度
自己身處教學第一線,經常面對芝麻綠豆最頭疼的問題,也會聽到與眾不同卻最現實的聲音,聽的多了,常常會在內心總結他人、勸慰自己,這一切煩心都來源于對工作的態度。老校長們,沒有因工資待遇不高消極工作;沒有因身體狀況不佳敷衍塞責,更沒有因學校規模小、學生少、環境差而怨天尤人。相反,從會場上他們的眼神里,我能感受到那種務實求真、自信與樂觀。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他們才帶領著自己的學校,在課改的舞臺上演繹出無限的精彩,展示著自己的魅力。正如馮主任說的那樣:“一件事,會干了,好好干;不會干了,要摸索著干,首先,你要干。”這便是對工作應有的態度。積極面對、追求創新是一種態度;冷眼旁觀、敷衍了事也是一種態度,二者最終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校長們和我們這些普通老師差別太大了,如果我們都能像他們那樣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眼前的一切,著眼大局,從細微處入手,把工作做細、做實,當面對自己努力付出而收獲一些成績時,怎么能找不到幸福的理由呢?
二、做細做實是一種智慧
智慧是上至學校謀篇布局,下到每周行政歷安排落實,細到遇到大事要因人而異的策略選擇,再到工作時養成反思習慣與借鑒學習能力等等。細節決定成敗,做細做實是一種精細謀劃的智慧,它使我們的工作有條不紊、務實高效。我們學校的科普校園,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步規范;實驗中學從初三工作安排到其它工作部署都井井有條;黃龍小學讀書活動從校園到教室都有思考;東留養小學既有對校本課程的二度開發,還注意到讓學生領會校園文化的真正用意;西留養小學的經典誦讀既有全面普及,又有延伸拓展……他們不是躺在功勞本上沾沾自喜,不是維持現狀、裹足不前,而是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正視自我、揚長避短,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修正自我,開辟出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如果我們都像他們那樣,務實求真、精心謀劃,工作怎會陷入疲于應付的被動狀態、又怎會遇到打補丁堵窟窿的尷尬境地呢?
三、做細做實要成為習慣
我們把某一項工作做實不難,把某一段時間的工作做細也不難,難能可貴的是養成一種習慣。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從填鴨式教學到一輪一輪課程改革,每個學校、每一位老師從思想到行動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大家也進行過很多有益的嘗試,以校為家的可貴精神、整齊劃一的廣播體操、形式多樣的校外春游、斗志昂揚的校際間籃球巡回賽、信心十足學洋思杜郎口、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一切都仿佛歷歷在目。我們經歷了很多、嘗試了很多,也拋棄了很多,過去的并不代表陳舊,摒棄的并不代表落后,以至于很多老師在聽專家報告時,時常感嘆,那些新方法、新舉措似曾相識。這是為什么?究其原因,還是傳統習慣做得不夠好,還是缺少把班級教學工作做細做實的習慣。習慣能改變老師、改變學生,習慣放大能產生奇跡,習慣能讓我們學校的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學規律得以遵循。
近年來,各個學校在中心校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一校一品,不離不棄,鞏固成果、不斷創新。雖然這段路走得艱難坎坷,腳印歪歪斜斜,但畢竟堅持了下來,這離不開校長們的辛勤努力,也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一個人,想要優秀,你必須要接受挑戰;一個人,你想要盡快優秀,就要去尋找挑戰。人是這樣,學校亦是如此。祝愿我們的學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做細做實每一件事,讓學生受益,讓老師發展,讓學校更有品味、更有內涵!